第60章 好的童話
- 重返79,文豪贅婿要離婚
- 我不吃姜謝謝
- 2163字
- 2025-08-24 00:01:00
當看到兔媽媽去世時,小兔子緊緊地摟著她,紅紅的眼睛流著淚,在她的耳邊同樣哼唱著那首童謠。
“我永遠愛你,
無論我長多大,
無論我走多遠,
你都永遠永遠是我的好媽媽。”
李秋的眼睛已經模糊成了一片。
故事的最后,小兔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溫柔地抱著她,溫柔的哼著那首從兔媽媽處繼承而來,并且將來也會讓自己的孩子繼承下去的童謠。
看完了。
李秋放下稿紙,心潮半晌不能平靜。
片刻后,她抹掉眼淚,急沖沖地朝主編辦公室走去。
“金主編,我這里有篇好稿子,您一定要看看!”
主編金近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一輩子都在寫童話,像是后世小朋友們幾乎都聽過的《小鯉魚跳龍門》、《小貓釣魚》……全都是出自他的筆下,也被譽為新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翻了一下李秋拿來的《永遠愛你》,金近也眼前一亮,“不錯,確實是篇好稿子。”
這兩年里,兒童文學可謂青黃不濟,大部分稿子的質量還不如十幾年前、幾十年前的老作品。
好久沒看到這種能讓他眼前一亮的作品了。
除了主編金近,辦公室還有另一個叫周巖的中年編輯。
周巖:“什么樣的稿子,連您都說好啊?”
金近將稿子遞給他,“嗯,你也看看。”
周巖快速地看了起來,半分鐘后,他略一皺眉。
“確實算是篇優(yōu)秀的稿子。不過……”他頓了一下,繼續(xù)道,“我個人覺得,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李秋一愣,“什么問題?”
“太小資產階級溫情主義了。
咱們的童話,要起到教育小朋友的作用,要教他們愛國愛人民,勤勞奮斗……
但像這篇,全是‘我永遠愛你’,局限在個人情感,沒有家國情懷,對孩子們缺乏教育作用。”
李秋聞言,頓時有點兒郁悶了。
“周編輯,我對你的看法,不能茍同!”
周巖推了推眼鏡,“小李,我承認這篇稿子寫得確實不錯,但文學作品,尤其是給孩子看的,內容次要,思想性必須放在第一位。”
“可思想性不等于喊口號!”李秋據理力爭,“我一直覺得,我們這兩年的兒童故事,不是過于低齡化,就是過于說教化。”
“前段時間,我看了法國作家寫的《小王子》,那本書也沒有什么大格局,只是充滿了愛、離別和馴養(yǎng),但全世界的大人和孩子都為之著迷。
難道我們中國的作家,就寫不出那樣既有童真又有深刻內涵的作品嗎?在我看來,這篇《永遠愛你》也做到了這一點!”
周巖:“那是外國的東西,情況不一樣……”
“親情是人類的本性,不分外國和中國!”李秋緊接著反駁,“何況,母子之愛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的‘孝道’。教育孩子們懂得感恩,懂得去愛自己的父母,這難道不是比任何大道理都更根本、更重要的教育嗎?!”
主編金近點點頭。
“小李說的不錯。”
“文學作品,不能只有骨頭,沒有血肉,我們教育孩子愛國家、愛人民,沒有錯。但更不能忘記,一個人也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
“一篇好的童話,首先要能打動孩子,才能教育孩子。”
“嗯……十月份來不及了,就把它放在十一月吧,還要放在第一篇!我親自為它寫一段編者按!”
金近一錘定音。
說完,又看了眼信封。
“作者是燕大中文系的學生?對了小李,之前你負責對接的曹文宣,就是燕大中文系的老師吧?那這個作者也交給你,你找個時間過去和他見一面,這篇給他千字4塊……不,千字5塊,讓他以后有類似質量的稿子優(yōu)先投我們。”
千字5塊,一般只有合作過多次的老作者才能拿到,對一個純新人作者來說,是絕對的高價了。
李秋大喜過望,“太好了,國慶一過完,我就去燕大!”
……
……
79年的國慶只有兩天假期,要到十幾年后,才會變成三天。
也正因此,燕京街道上的人并沒比平時多出太多。
趁著假期,陳旭和吳志龍見了個面,先在外國語學院走了走,然后兩人去和平門吃了吳志龍心心念念的全聚德。
當然,陳旭自己也挺好奇德子家的味道。
前世他到死都沒來過燕京,變成鬼魂后又吃不到東西,自然也沒機會嘗一次。
和平門的這家全聚德是新店,改開后才建成,壽命還不到半年多,有好幾層樓高,面積也大到足夠同時容納1500人用餐。
一只烤鴨單價十元,醬料價格另算。
但活鴨每公斤也要一塊五,溢價也不算嚴重。
兩人點了一份烤鴨三吃,鴨肉片著吃,鴨骨熬湯,鴨架再炸著吃。
味道確實不錯。
除了烤鴨,又點了一葷一素兩個炒菜。
加起來十五塊錢。
好家伙,一頓飯差不多吃了一個月的助學金。
這頓飯由吳公子買單,畢竟他老爸每個月的收入有一百五十多塊,老媽也有不少,所以每個月會額外給吳公子四十塊生活費,闊綽得很。
出門后,陳旭說:“這次吃了全聚德的烤鴨,等下次我請你去吃便宜坊的。”
吳志龍抹了把嘴上的油,“都是烤鴨,難道還不一樣嗎?”
陳旭說:“聽說便宜坊是燜爐烤鴨,肉綿軟可口一點。全聚德是明爐烤鴨,帶果香,皮比較脆一些。”
吳志龍感嘆:“原來吃個烤鴨也有這么大學問。”
兩人又去了旁邊的王府井。
在百貨大樓,吳志龍?zhí)袅艘粭l絲巾一罐茶葉,準備寄給他爸媽。
路過稻香村時,吳志龍又心動了。
他讓服務員給推薦幾種放得住的,最后選了個果匣子。
桃酥、棗花糕、薩其馬、槽子糕等,這些高油高糖,沒別的品種容易壞,再用油紙包幾層,就能放上一兩個月不變質。
一盒五塊錢,吳志龍買了兩盒,打算一塊兒寄回去。
又扭頭問陳旭:“旭哥,你要不要給嫂子也買幾盒啊?”
張秀茹倒是愛吃甜的,不過陳旭并不打算給她買。
但被吳志龍看著,他還是默然地掏出錢和糧票,也買了兩盒。
算了,等回去分給高仕仁他們就是了。
和吳志龍分道揚鑣后,陳旭又花了快一個小時,才回到燕大,拎著兩個沉甸甸的盒子往宿舍走去。
在路過女生宿舍門口時,忽然有人喊道。
“陳旭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