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官家破格賜章服

  • 我來大宋搞審計
  • 關中老卒
  • 2563字
  • 2025-07-27 13:29:22

嘉祐五年四月初十的清晨,汴京的晨光剛漫過宣德門的城樓,三司衙門的銅鈴就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驚響。

章衡正在整理漕運核查規程的定稿,案頭的端硯還浸在昨夜研的墨里,硯底“賬明如鏡”四個字被晨光映得發亮——那是蘇軾上月送來的端硯,這幾日總不離案頭。

“章郎君接旨!”傳旨太監的尖嗓穿透門廊時,章衡正用朱筆在“抽樣核查法”旁畫圈。

他慌忙起身時,官袍的玉帶撞在案角,硯臺晃了晃卻沒倒,硯池里的墨汁映出他略帶錯愕的臉。

傳旨太監站在庭院中央,明黃色的圣旨展開時,像團流動的日光。章衡跪在青磚上,聽見自己的心跳混著太監的宣讀聲:

“敕:三司檢校官章衡,核漕運之務,績用昭然;追逋糧萬石,流庸復業。肅貪吏則奸邪斂跡,安百姓則里閭寧和,厥功懋哉。嘉其忠勤,特賜緋章服,授朝散大夫,以旌其能。爾其益勵初心,恪恭乃職,毋負簡擢之寄。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謝官家隆恩!”

章衡叩首時,額頭觸到的青磚還帶著夜露的潮意。

他接過圣旨的指尖有些發顫,那明黃的綾緞比蘇軾送的端硯更沉——按大宋規制,進士出身者需任滿三年從六品官,方有資格得賜緋色章服,而他自嘉祐二年中狀元,入仕不過三年。

傳旨太監臨走時拍了拍他的肩,壓低聲音:

“官家昨日看了你的漕運案卷宗,說‘此人查賬如斷案,比按察使還明’,特意囑咐內侍省趕制章服,用的是江南上等的緋色羅緞。”

章平捧著圣旨跑進書房時,錦盒上的紅綢還在飄動。

他把圣旨鋪在案上,指著“破格”二字:

“公子你看!連‘破格’都寫進去了!去年同科的進士,現在還穿著綠色官袍呢!”

章衡的目光落在圣旨末尾的朱印上,那方“天子之寶”的印鑒紅得厚重。

他想起恩師永叔公曾說過,嘉祐二年殿試時,官家曾指著他的《民監賦》說

“此子有經世之才”,

當時只當是帝王的勉勵,如今才懂,那“經世”二字,原是要在賬冊里、在漕船上、在百姓的口碑里熬出來的。

緋袍裁就三日后,內侍省的裁縫帶著衣料上門時,整個三司衙門都驚動了。

那匹緋色羅緞攤開在庭院里,像裁了半片晚霞——余杭織造局特供的料子,織著暗紋的纏枝蓮,在陽光下能看出經緯里的金絲。

裁縫量尺寸時,章平在一旁數著裁縫的針腳,小聲說:

“比我娘給公子做的婚服還講究。”

“這是按朝散大夫的規制做的。”

裁縫用竹尺量著章衡的肩寬,尺子劃過布料的聲音輕得像蟬翼,

“尋常賜服只繡一圈纏枝紋,官家特意吩咐,袖口多加道云紋,說‘章卿查賬如撥云見日’。”

章衡看著裁縫將金線穿進針孔,忽然想起宿州放糧時,老婦塞給他的那塊麥餅。

那麥餅的粗面里摻著少量的豆粉,是災年里最珍貴的吃食。

此刻這緋色羅緞上的金紋,在他眼里竟和那麥餅的紋路重疊——都是百姓的指望,不過一個在衣上,一個在心里。裁縫臨走時留下話:

“官家說,這章服要配玉帶才像樣。”庫房里有塊新得的和田玉,雕著‘廉’字紋,正等著郎君去領。

章衡望著裁縫遠去的背影,忽然讓章平取來蘇軾送的端硯,往硯池里倒了點清水。

墨錠研磨時的輕響里,他仿佛聽見官家在御書房說:

“要讓天下人知道,能穿緋袍的,不只有會寫文章的,還有會查賬的。”

消息傳到鳳翔時,蘇軾正在驛館寫《凌虛臺記》。

信使遞來信箋時,他剛寫下

“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

見信上“章衡賜緋袍”幾個字,忽然把筆一擱,在驛館的青磚上踱了三圈。

“子平竟比我們先得章服。”

蘇軾對隨從笑道,指尖敲著信箋上的“破格”二字,

“殿試時,歐陽公說他‘策論里有刀筆氣’,果然沒說錯。我們還在寫文章論古今,他已經在賬冊里安百姓了。”

他當即取過紙筆,給章衡寫信。

墨錠在硯池里轉了三圈,寫下

“緋袍加身,非因科場之名,而因漕運之實,此乃真榮耀”。

寫到末尾,忽然想起嘉祐二年同赴瓊林宴的場景——新科進士們都穿著綠色官袍,章衡站在人群里,捧著御賜的瓊林宴詩卷,卻在席間問起三司的漕運規制,當時還有人笑他“狀元郎不務正業”。

“如今才知,他那時就想著‘經世’二字了。”

蘇軾把信箋折成方勝,塞進竹筒時,看見窗外的春山連綿如賬冊上的曲線,

“這緋袍,該他得。”

汴京的同科進士們更是議論紛紛。有人在酒樓里舉杯時說:

“章子平才入仕三年就賜緋袍,咱們還在州縣寫判詞呢。”

旁邊立刻有人接話:

“你能像他那樣登船量船板?能追得回萬石糧?”

話鋒一轉,又嘆

“原來查賬也能查出功名來”。

這些話傳到歐陽修耳里時,老夫子正在給《新五代史》補注。他放下筆笑道:

“當年我贊他‘王佐之才’,有人說我偏心。如今看,這‘才’不在筆上,在心里——心里裝著百姓的賬,自然能得朝廷的賞。”

他讓書童取來章衡送的《漕運核查法》,在扉頁寫下

“以審計立世,此子可畏”。

章衡穿著新制的緋袍上朝。走過金水橋時,晨光把袍角的云紋映得透亮,連護橋的禁軍都多看了兩眼。

有老臣認出他來,低聲對同僚說:

“這就是追還萬石糧的章子平?果然年輕有為。”

站在朝班中,章衡的緋袍在一片青綠色官袍里格外顯眼。官家看見他時,微微頷首:

“章衡,你那漕運核查規程,朕看了,甚好。可傳令三司,今后漕運皆按此規程核查。”

“遵旨。”

章衡出列奏對時,聲音沉穩如敲玉,

“規程能行,皆因船工如實相告,同僚協力核查。臣不敢獨攬其功。”

退朝后,戶部侍郎攔住他的去路。這位曾是李嵩岳父的老臣,此刻臉上帶著愧色:

“章郎君,前日是老夫糊涂。你這緋袍,穿得讓人服氣。”

章衡拱手道:

“老相公言重了。臣只是做了分內事。”

回到三司時,章平正把同僚送來的賀禮往廊下搬——有歐陽修送的《春秋》注本,有蘇軾托人帶的鳳翔墨錠,還有宿州百姓托京官轉贈的麥餅,用紅綢裹著,和當初老婦塞給他的那塊一樣。

章衡把麥餅放在案上,與緋袍、端硯擺在一起。

他忽然明白,這緋袍不只是件衣裳,是朝廷對“務實”的認可,是百姓對“清明”的指望,更是對所有像趙老丈那樣的船工、像宿州老婦那樣的百姓的交代——賬冊里的真數,終能換來朝堂上的公正。

暮色漫進書房時,章衡脫下緋袍,小心疊放在樟木柜里,與蘇軾送的端硯并排。硯底“賬明如鏡”和袍角云紋在燭光下相映,像兩個沉默的見證者。

他拿起漕運核查規程的定稿,在末尾補了行小字:

“功在賬明,利在民安”,

用的正是那方端硯研的墨,筆跡里藏著和緋袍云紋一樣的堅定。窗外的汴河傳來晚航的號子,船工們的吆喝聲混著水聲漫進來。

章衡知道,從今日起,“章衡”這個名字,不再只是“嘉祐二年狀元”,更是“以審計起家”的治世之臣。

而這一切的起點,不過是那本被翻爛的賬冊,那塊帶著刀痕的船板,和心里從未變過的“真數見真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延吉市| 绍兴县| 岑溪市| 江城| 洱源县| 都匀市| 都兰县| 夏河县| 沽源县| 吴桥县| 大洼县| 桐乡市| 黄浦区| 全南县| 莱阳市| 长海县| 闽侯县| 行唐县| 云南省| 甘德县| 石泉县| 开封市| 涞源县| 灵武市| 峨眉山市| 鄄城县| 山西省| 大城县| 兴和县| 腾冲县| 江陵县| 长寿区| 双鸭山市| 临朐县| 靖西县| 浮梁县| 望城县| 招远市| 绥芬河市| 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