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唱衰,開機
- 華娛重生,專捧不紅演員
- 大頭帥哥
- 2450字
- 2025-08-04 01:08:20
2006年的初夏,電影圈被一則消息攪得沸沸揚揚——《爆裂鼓手》導演劉燦工作室的新片《那些年》正式立項。
不同于《愛樂之城》的大張旗鼓,這次劉燦選擇了一個最不起眼的題材:青春片。
《娛樂周刊》以《劉燦的青春賭注》為題,直言不諱地寫道:“一個只拍過一部電影的新人監制,搭配毫無經驗的新人導演,再加上一群名不見經傳的演員,這場豪賭注定血本無歸。”
《電影世界》則翻出歷史數據:“近五年國產青春片平均票房不足500萬,劉燦這次怕是要栽跟頭。”
圈內的冷嘲熱諷更是不絕于耳;在某次私人酒局上,博納的一位高層借著酒意說。
“路陽?不就是北電剛畢業的研究生嗎?劉燦這是拿錢給新人練手呢。”這話很快在圈內傳開,不少人等著看笑話。
藝人們的反應則更加微妙;某位女星的經紀人在接受《明星周刊》采訪時意有所指。
“現在有些導演就喜歡搞一言堂,連基本的試鏡流程都沒有。”這番話立刻被媒體解讀為對劉燦直接定角王珞丹、羅涇的不滿。
中戲的校園表演系的教學樓走廊上,幾個學生聚在一起竊竊私語:“聽說劉燦又選了北電的學生?”
“可不是嘛,從《爆裂鼓手》開始就只選北電的,咱們中戲的他看都不看。”
“我看他是被北電那幫人捧昏頭了,遲早要栽跟頭。”
網絡上的討論更是熱火朝天。天涯論壇影視版塊,一個名為《理性討論<那些年>能有多爛》的帖子被頂上了熱門。
樓主“電影老饕”寫道:“主演王珞丹就演過兩部電視劇,男主羅涇更是個MV演員,導演路陽的簡歷干凈得像張白紙。這樣的配置,票房能過100萬我拍視頻吃鍵盤。”
跟帖中有人附和:“青春片就是票房毒藥,劉燦這次怕是要栽跟頭。”
但也有少數網友持不同意見:“《爆裂鼓手》上映前也沒人看好,結果呢?”
在一片質疑聲中,唯一力挺劉燦的是萬達影視的葉寧。
他在接受《財經周刊》采訪時直言:“國內16-25歲的觀影人群占比已經超過40%,但市場上根本沒有真正拍給他們的電影。《那些年》如果是部合格的青春片,票房不會差。”
開機前一周,劉燦把路陽叫到辦公室,遞給他一份厚厚的資料。路陽翻開一看,是《十七歲的單車》《藍色大門》等青春片的票房分析和觀眾調研報告。
“看到沒有?”劉燦指著數據說,“這些片子失敗不是因為題材,而是拍得太文藝、太矯情。我們要拍的,是真實的青春。”
路陽若有所思:“所以您堅持要找真正的新人演員?”
“青春是演不出來的。”劉燦合上文件,“那些所謂的明星,早就忘記青春是什么感覺了。”
15號開機當天,沒有媒體探班,沒有開機發布會。
王珞丹在博客上寫道:“第一次穿上校服時,我突然明白了劉導為什么選我——因為我不像在演戲,我就是沈佳宜。”
這條博文下的評論很快突破千條,有人鼓勵,更多人則是冷嘲熱諷。
傍晚時分,劉燦站在空蕩蕩的教室里,看著窗外打籃球的學生們,對路陽說:“他們現在笑的、哭的、暗戀的、打架的——這才是我們要拍的青春。”
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仿佛在對抗整個行業的質疑。
........
五月的廈門,潮濕的海風裹挾著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那些年》劇組在廈門漳州正式開機,沒有紅毯,沒有媒體,只有二十幾個工作人員和一群青澀的演員。
“Action!”
路陽的聲音在空蕩的教室里顯得有些發顫。
這是開機第一場戲——羅涇飾演的柯景騰偷偷在課本上畫王珞丹飾演的沈佳宜的側臉。
“卡!”剛拍了三十秒,寧浩就喊了停。
他皺著眉頭走到監視器前:“路導,這個構圖太死板了,青春片得有點活力。”
路陽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求助地看向劉燦,后者正靠在窗邊抽煙,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那我們...再來一條?”路陽試探著問。
“不,先等等。”寧浩直接走上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個分鏡草圖,“你看,如果鏡頭從課本的特寫拉出來,再帶到柯景騰偷看沈佳宜的眼神...”
劉燦掐滅煙頭走過來:“再加個細節,讓柯景騰的腳在課桌下不自覺地抖動,那種暗戀時緊張的小動作。”
羅涇突然舉手:“導演,我高中時真的會這樣!”
現場爆發出一陣笑聲,緊張的氣氛頓時緩解了不少。
第二天的操場戲,拍的是經超飾演的曹國勝和黃渤客串的體育老師的沖突。路陽安排了一個中規中矩的正反打鏡頭。
“太教科書了。”寧浩搖頭,“看我給你示范。”
他讓攝影師扛著機器混在學生群中,用近乎紀錄片的方式捕捉黃渤和經超的即興表演。
鏡頭搖晃著,時而聚焦,時而失焦,卻意外地呈現出真實的臨場感。
“看到沒?”寧浩把回放給路陽看,“青春就是要有這種粗糙的真實感,太精致的構圖反而假。”
劉燦在一旁補充:“記得高中時的打架嗎?哪有時間擺pose,都是連滾帶爬的。”
路陽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第三天拍攝時,他開始嘗試更多手持鏡頭和非常規構圖。
拍到第七天,王珞丹遇到了瓶頸。
一場沈佳宜在雨中哭泣的戲,她連著拍了八條都沒找到狀態。
“太'演'了。”劉燦直接喊停,“你現在的哭法像是偶像劇女主角,但沈佳宜是個連哭都要強忍著的學霸。”
他讓劇組休息十分鐘,把王珞丹叫到一旁:“記得你高中時最難過的事嗎?”
王珞丹愣了一下:“我...我暗戀的學長畢業時,連我的同學錄都沒寫...”
“就是這種感覺。”劉燦點頭,“不是傷心他不要你,是傷心他根本不在乎你。'
再次開拍時,王珞丹的眼淚無聲地滑落,她倔強地仰著頭不讓眼淚掉下來的樣子,讓現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羅涇最大的挑戰是一場天臺告白戲。這個拍MV出身的男孩總是找不準電影表演的分寸。
“你的表情太'偶像'了。”劉燦毫不留情地指出,“真正的告白是結結巴巴、手足無措的。”
寧浩想了個辦法:“我們把攝影機藏起來,讓王珞丹真的站在天臺邊,你事先不知道機位在哪,就當是真的告白。”
這個“騙拍”的方法奏效了。
鏡頭里,羅涇漲紅的臉、顫抖的聲音、無處安放的雙手,完美呈現了一個青春期男孩最真實的告白狀態。拍完后,羅涇才發現自己的后背全濕透了。
黃渤雖然只客串三天,卻成了片場的開心果。
他飾演的體育老師有一場沒收學生情書的戲,本來劇本寫得很簡單。
“這不行,太沒意思了。”
黃渤拿著劇本找劉燦商量,“體育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他應該會捉弄一下學生才對。”
他即興發揮了一段邊念情書邊點評的戲:“'你的眼睛像星星'...這比喻太老套了,我當年寫情書都比這個有文采...”
現場笑成一片,連一向嚴肅的劉燦都忍不住嘴角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