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過審,為啥不撲上來呢?
- 華娛重生,專捧不紅演員
- 大頭帥哥
- 2448字
- 2025-08-03 11:00:53
五一剛過,電影局官網更新了一批備案公示信息。
在密密麻麻的備案條目中,有一條顯得格外不起眼:
影虛備字{2006}第78號
片名:《那些年》
備案單位:火山工作室
編劇:劉燦
導演:路陽
這條消息像一顆小石子扔進湖里,連水花都沒濺起多少。但在有心人眼里,這卻是一個值得玩味的信號。
在《爆裂鼓手》大獲成功之后,劉燦工作室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早就有風聲在圈內流傳,說他又要開新項目。
各大影視公司的項目評估部門都繃緊了神經,各路資本和經紀公司也在暗中觀望,想看看這次會是什么樣的大制作。
結果,《那些年》?
青春片?
導演還是路陽?——一個剛讀北電研究生、連獨立短片都沒拍過的新人?
華誼的項目評估會上,幾個高管面面相覷。“劉燦這是飄了吧?”制作總監率先打破沉默,“剛靠《爆裂鼓手》站穩腳跟,轉頭就玩青春片?”
市場部經理翻著手中的資料:“青春片能賣幾個錢?國內有成功的先例嗎?我記得那年中影那部《十七歲的單車》,票房還不到500萬。”
“路陽?誰啊?”藝人經紀總監皺眉道,“我查了下,就是個剛上北電的研究生,連短片都沒拍過幾部。”
同樣的對話也在其他公司上演。英皇的會議室里,霍汶希直接把備案文件扔在一邊:“劉燦這次怕要玩脫了,不用往上報了。”
博納的于冬倒是多問了一句:“投資預算多少?”聽說只有800萬后,他直接笑了:“這點錢,連像樣的宣發都不夠。劉燦這是賺了錢,開始飄了!”
但表面上,圈內人還是維持著基本的體面。劉燦的手機很快就被各種祝賀短信塞滿:
“劉導新項目立項了?恭喜恭喜!”
“青春片好啊,現在年輕人就愛看這個!”
“路陽導演年輕有為,劉導眼光獨到!”
就連光線的王長天也親自打來電話,客套地詢問是否需要支持。
但在掛斷電話后,王長天對助理說的卻是:“小成本青春片,讓年輕人自己折騰去吧。”
劉燦晃著手中的咖啡杯,看著窗外的北京城。他知道,在這個名利場里,真正的機會往往就藏在別人都不看好的地方。
就像當初沒人看好的《爆裂鼓手》,就像現在無人問津的《那些年》。
.........
就在所有人都對《那些年》不抱期望的時候,萬達影視的葉寧卻親自找上了劉燦。這個在業內以眼光獨到著稱的少壯派高管,此刻正坐在劉燦工作室樓下咖啡廳,透過落地窗俯瞰著北京城的燈火。
葉寧是個精明的商人,萬達剛進軍電影行業不久,急需優質項目來打響品牌。他特意選在這個能俯瞰整個CBD的位置,就是要讓劉燦看到萬達的格局。
“劉導,這個《那些年》,萬達想投。”葉寧開門見山,手指輕輕敲擊著水晶杯沿。
劉燦慢條斯理地攪動著藍山咖啡,杯中的漩渦映著他似笑非笑的表情:“葉總,現在圈里可沒人看好這片子。華誼、博納、英皇,連光線都只是客套地問了句。”
“我知道。”葉寧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后的目光銳利如鷹,“但我不信。”
“哦?”劉燦的攪拌勺在杯沿輕輕一碰。
“《爆裂鼓手》立項的時候,也沒人看好。”葉寧身體微微前傾,西裝袖口露出百達翡麗的表盤,“結果呢?投資800萬,票房六千萬,海外版權賣了400萬美元,DVD和音樂原聲帶又賺了200萬。”
他頓了頓,“最重要的是,幫王寶強這個新人打響了名號。”
劉燦的嘴角微微上揚:“葉總對我這么有信心?”
“不是對路陽有信心。”葉寧從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裝訂精美的市場分析報告,“是對你這個操盤手有信心。”
他翻開報告第三頁,“更準確地說,是對市場有信心。”
報告上清晰的折線圖顯示,國內16-25歲的觀影人群占比已達42.7%,但針對這個群體的電影產量不足5%。“《十七歲的單車》票房慘敗是因為太文藝,《藍色大門》根本沒上院線。”
葉寧的手指重重地點在數據上,“但你看臺灣地區的《盛夏光年》,小成本制作,還沒上映,亞洲版權回報率200%。”
劉燦的目光在數據上停留了幾秒,突然笑了:“葉總功課做得很足啊。”
“400萬,占50%。”葉寧直接亮出底牌,“萬達可以包辦全國院線排片。”
劉燦搖頭:“預算總共才800萬,火山要保留控股權。”他放下咖啡杯,“300萬,30%,可以給獨家發行權。”
葉寧盯著劉燦看了三秒,突然笑了:“劉導果然精明。”他舉起茶,“那就300萬,30%。”
劉燦舉起咖啡杯,與葉寧的茶杯輕輕相碰。
.......
就在劉燦和葉寧敲定合作的當天晚上,韓三平的電話打了過來。
手機屏幕上“韓三平”三個字在黑暗中格外醒目,劉燦看了眼腕表——晚上十點三十七分。
“小劉,《那些年》立項了?”韓三平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帶著特有的沉穩腔調。
“對,剛過審。”劉燦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燈火。
“導演是路陽?”韓三平刻意放慢了語速,每個字都咬得很清楚。
“嗯,我監制。”劉燦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窗框。
電話那頭突然陷入沉默,只有細微的電流聲滋滋作響。
劉燦數著秒數,整整七秒后,韓三平才再度開口:“需要中影支持嗎?”
劉燦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韓董,這片子成本低,萬達已經入了。”
又是一陣更長的沉默。劉燦幾乎能想象電話那頭,韓三平正用他標志性的姿勢——右手食指輕敲桌面。
“行,那祝你順利。”最終,韓三平只吐出這六個字。
掛斷電話后,劉燦將手機拋在沙發上,搖了搖頭。
韓三平的態度再明確不過——中影不會摻和這種既無大牌導演又無明星陣容的小成本青春片;但又不想給劉燦落個不好印象。
既然資本不熱情,演員的選擇反而變得簡單。劉燦翻開黑色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北電各年級學生的資料。
他直接圈定了01級表演系的王珞丹當女主,又用紅筆在02級羅涇的名字上畫了個星號。
......
“羅涇?”路陽接過名單時眉頭緊鎖,“他之前只客串過小配角和過MV,能行嗎?”
劉燦調出電腦里的試鏡錄像:“你看這段即興表演,那種青澀感正好符合角色。”
畫面中,穿著白襯衫的男孩正笨拙地對著鏡頭表白,耳尖通紅。
“氣質符合就行。”劉燦按下暫停鍵,“演技可以調教。黃渤和王寶強都答應客串了,張松文也愿意演班主任,有他們帶著,新人不會太差。”
最讓路陽意外的是名單最后那個名字:“經超?05級那個?他才大一啊!”
“對,我看過他交的期末作業。”劉燦點開另一個視頻文件,“這段獨白,雖然技巧生澀,但有股子靈氣。”
路陽盯著屏幕上稚嫩的面孔,突然意識到什么:“劉導,您是不是早就計劃好了?從立項到選角......”
劉燦合上筆記本,陽光照亮了那個標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項目企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