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濟善堂
書名: 春深囚宦作者名: 暴君不早朝本章字數: 2063字更新時間: 2025-07-27 11:56:35
這是一張油紙,能夠隔絕雨水。
陸棉棉的長期職業是在揚州城內做腳夫,夏秋之際,揚州城的天氣難免變幻莫測。陸棉棉長期都在身上放上這樣一張油紙,防止被雨水打濕,也能更好的工作。
薛煌攏了攏身上的這層油紙,幾乎是下意識脫口而出,“你的呢?”
陸棉棉將雙手置于頭頂,“大人,這種油紙我就只有一張。沒關系,緊著大人用就可以了。大人金尊玉貴,我皮糙肉厚的,不怕淋雨。”
薛煌是也沒客氣,不曾推讓。
“那你說這染料是紫藤所染,那你可是知道這揚州城內哪個染坊用這樣的紫藤來對綢緞進行染色?”薛煌的心思還是撲在案子上。
陸棉棉點頭,“這城中有很多像我一樣的窮人,適當的季節都會到后山的竹林當中去采這種紫藤去做染料換錢。而這些被制作成染料的紫藤都送往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城東的濟善堂。”
濟善堂內收容了大量無家可歸被拋棄的女子。濟善堂的主事是一個年約四十歲的半老徐娘,沒人知道她姓什么,人們都稱呼她為三娘。三娘會織布,會染布。三娘將她所會的這些技能教授給濟善堂內的女子,讓這些女子學有一技之長,她們依靠這樣的手藝來養活自己。
因濟善堂內染出來的綢緞比市面上要便宜三成,而且質量上與市面上幾乎無差。濟善堂內的染布生意很好,陸棉棉做腳夫時,曾經多次接到濟善堂送往各府的訂單。
薛煌若有所思,“也就是說這用來勒死兩大人的紅綾其實是出自濟善堂內。只要在濟善堂內調查清楚究竟是誰制作了這兩根紅綾,就能找到幕后的黑手。”
陸棉棉點頭。
薛煌:“那現在就出發吧。去濟善堂。”
陸棉棉仰頭看著天上黑壓壓的云,“大人,并不急于這一時吧。要不我們先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避一避雨,等待雨停或者雨小一點兒,我們再出發去濟善堂吧。”
從運河邊趕到城東的濟善堂可不是短距離。
薛煌未曾理會,只是一味的讓陸棉棉這個揚州城本地人帶路。陸棉棉無奈,打又打不過,她又怕死,只能聽命行事了。
初秋的雨來得及去的也快。當兩人趕到城東濟善堂門前時,原本傾盆的雨已經變成淅淅瀝瀝的小雨,西邊的天也露出一絲陽光。
陸棉棉叩響濟善堂的大門。
開門的正是濟善堂的主事三娘。
看到陸棉棉,三娘神情一愣,“原來是棉棉姑娘,可是又有哪位客官讓你到我這里來取貨?這次是要怎樣的布料?又是需要多少呢?”
三娘只注意到與她相熟的陸棉棉,沒有注意到站在陸棉棉身后的薛煌。
陸棉棉搖頭,“不是的,三娘。我們這次是為了一樁案子來的。”
聽到“案子”兩個字,三娘神情一愣,隨后瞥見陸棉棉上已經被雨水徹底打濕透的衣裳,正是衙門官府的捕手裝扮。
三娘這才注意到身后的薛煌。
眼前的人貴氣逼人,身上的一身衣裳打扮估計夠買下她整個濟善堂了。
“那二位官爺快請進。”三娘雖說與陸棉棉相識,但穿上了捕手這身皮,今時便不同往日。如今她便要像接待貴客一樣來接待曾經這個并沒有被她放在眼中的女腳夫。
陸棉棉見薛煌有所動作,她并不想讓他傷害到像三娘這么善良的女子,率先一步開口向三娘詢問有關梁大人案件當中的紅綾一事。
陸棉棉:“三娘,不用與我客氣。我們彼此都這么熟悉了,我就有話直說,開門見山了。前段時間運河邊花船上的鬼影殺人案兇器正是兩根紅綾,經過官府的初步調查,兇器上面的染料是紫藤的汁液,而用紫藤汁液染制紅色綢緞的,全揚州城就只有濟善堂一家……”
陸棉棉事因尚未陳述完,三娘已經露出緊張的情緒。
三娘:“兩位官爺大人是不是誤會什么了?我們濟善堂向來與人為善,姑娘們染布也都是為了混口飯吃,我們濟善堂的人怎么可能會參與到鬼影殺人案中……”
陸棉棉打斷三娘的話,“三娘,不要誤會,我并不是說堂子里面的姑娘們是兇手的意思。我們今天來到這里是想向三娘來求一份名單,最近這段時間究竟是誰從三娘這里定制了這種用紫藤枝葉染制的紅色綢緞。”
三娘長嘆一口氣,招呼來身邊的助手。
那是一個容貌十分端麗的女子,這樣絕色的容貌居然甘心留在濟善堂這樣的地方過窮苦日子也確實是令人不解。
可當那女子拄著一根拐杖一瘸一拐的走到眾人面前,陸棉棉似乎也就理解了。
這女子雖然貌美,可卻身患殘疾。富貴人家的員外老爺可能看不上這樣身患殘疾的女子,而窮苦人家娶妻生子并不看重容貌,只求一個健康的能夠照顧全家的身體。
故而,像她這樣命苦的女子也只能夠在濟善堂這樣的地方來求生了。
那女子一手拄著拐杖,另一側的腋下夾著一個邊角被磨得破損、略微發黃的賬本。
三娘接過賬本兒,仔細翻查。陸棉棉墊腳瞥著賬本兒,她也有攢些錢自己開店當女掌柜的想法,自然會在日常送貨時時不時的從這些掌柜的這里學一些東西。
可眼前這本發黃的賬本上面所記載的大靖文字陸棉棉卻有些看不懂。年少時,幸得家中隔壁的哥哥教學,陸棉棉也能識得一些基礎的大字,可是這些明明看著是認識的文字組裝到一起,她就是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三娘翻看賬本后了然于心,她將賬本合在手中,只留下泛黃的封皮讓陸棉棉觀察。
“兩位官爺,這大紅色的綢緞在我們這里訂造的人并不多。而近一個月以來,只有兩個客戶從我們這里訂做了這樣的大紅色綢緞。”
陸棉棉立即發問,“哪兩個人?”
三娘目光看向濟善堂身后的后山方向,“一個是住在我們濟善堂身后的一名老婦。”
三娘話鋒一轉,“而另一個在我們這里定制的紅色綢緞的人正是那花船的媽媽桑月嬌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