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觀園的病根:《紅樓夢》人物的身心困局
- 李遠達
- 925字
- 2025-07-29 15:35:34
五、中國式疾病隱喻解答方案
透過林黛玉的疾病隱喻,我們來反思中西方隱喻的不同路徑。西方式的疾病隱喻有著鮮明特點:反思隱喻、批判隱喻、創(chuàng)造新隱喻。不要以為蘇珊·桑塔格批判完隱喻就萬事大吉了,她也承認:“要居住在由陰森恐怖的隱喻構成道道風景的疾病王國而不蒙受隱喻之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a id="w26">[26]人們總會自覺不自覺地賦予疾病以新隱喻。認識到疾病隱喻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但隱喻是一種思維方式,層出不窮,無可回避。該怎么辦才是問題的關鍵。
以此作為對照,傳統(tǒng)中國式的疾病隱喻則具有樸素的自然主義傾向。承認隱喻、利用隱喻,最終實現與隱喻和諧共處。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第八十三回王太醫(yī)給林黛玉進行的診斷:“六脈皆弦,因平日郁結所致……日間聽見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動氣,且多疑多懼。不知者疑為性情乖誕,其實因肝陰虧損,心氣衰耗,都是這個病在那里作怪?!奔毼锻跆t(yī)這段話,看似平平無奇,實則蘊含智慧。首先,王太醫(yī)給出了他對林黛玉疾病的醫(yī)學診斷:六脈皆弦,平日郁結。按《素問·玉機真臟論》的說法,“端直以長,故曰弦”。弦脈指的是端直而長,指下挺然,仿佛按到琴弦的脈象。從傳統(tǒng)醫(yī)學角度指向了林黛玉的郁結,但后面的話則意味更深,超越了生物醫(yī)學層面,王太醫(yī)說:林黛玉必是平日聽見不干自己的事兒,也要多疑多懼,這是癥狀,可解讀為這并不是性情乖誕,換言之,不是個性問題,而是“肝陰虧損,心氣衰耗”的病在作怪。我曾跟一位年輕醫(yī)生聊這段話,他是一個老北京人,古道熱腸,聽后不由感慨道:林黛玉不是性格怪、心眼兒小,而是讓病給“拿”的呀。“拿”這個詞,多么生動形象,飽含溫情呀。
透過王太醫(yī)這段中國式疾病隱喻的“完美解答”,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對于疾病隱喻進行了何種積極利用、合理歸因和正向引導。也可以看到,它與蘇珊·桑塔格式的去魅還原和讓疾病回歸疾病本身之間的顯著差異。其實,時至今日,王太醫(yī)式的疾病隱喻解決策略仍有借鑒意義。無論是面對肺結核、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傳染性疾病,還是惡性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我們都可以在冷冰冰的科學化指標之下,發(fā)現潛藏的疾病隱喻。然而,更重要的是,直面隱喻,用善意解決隱喻,消解疾病隱喻帶給患者的窘境,既是醫(yī)學從業(yè)者的職業(yè)精神,也是全社會公民的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