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誰“偷”走了我們的個人信息?

如今,個人手機接到騷擾來電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一次次拒絕,又一次次響起,大家在不勝其煩的同時,是否想過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是怎樣泄露的?在當下這個“萬物皆媒”的信息時代,伴隨網絡技術及信息交互的飛速發展,信息的記錄、獲取、保存、使用、流轉和傳播變得更為簡單便捷。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數據采集軟件、網貸公司的推廣平臺、私家偵探調查、偽造成績排名查詢網站、假借官方機構名義或竊取樓盤購買者信息等花樣百出的手段,竊取用戶姓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銀行賬號等隱私數據,用于非法活動。如何有效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本章通過分析近年來相關案例,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數據采集軟件無界擴張 個人信息禁區岌岌可危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屢禁不止,個人信息的泄露容易引發詐騙、綁架、敲詐勒索等一系列犯罪活動。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途徑多種多樣,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軟件泄露已成為泄露個人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次案件中,姚某利用公司提供的“某爪魚”數據采集軟件非法獲取并出售用戶個人信息,以此牟利,踩到了法律的紅線。

案例回放

姚某曾在深圳市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從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職期間,姚某多次利用公司提供的“某爪魚”數據采集軟件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并出售給他人。據警方統計,姚某已出售公民個人信息19萬余條。

從2017年3月開始,姚某就以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為手段牟利。他與一位買家在網絡上建立聯系,然后利用“某爪魚”數據采集軟件非法獲取買家需要的公民個人信息,并將所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整理后,通過郵箱發送給買家。這兩個包含個人信息的文檔共有公民個人信息11萬余條,其中部分信息為隨州市公民個人信息。買家收到文檔后,隨即向姚某支付了700元。

同月,胡某通過某信與姚某聯系,要求姚某幫忙收集重慶地區的公民個人信息。姚某表示同意,隨后將非法獲取的重慶地區的公民個人信息整理后,以文檔的方式發送給胡某。之后,胡某向姚某支付了225元。

此后,有一人通過網絡平臺與姚某取得聯系,欲購買保險代理人方面的公民個人信息。姚某同意后,利用“某爪魚”數據采集軟件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6萬余條,并將這些信息整理為文檔,通過郵箱將該文檔發送給此人。此人收到上述文檔后,隨即向姚某支付了600元。

2017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中倉派出所民警在姚某租住的房屋中將其抓獲。2018年7月,湖北省隨縣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姚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七千元。

案例分析

近年來,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呈現多發態勢。由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所引發的一系列詐騙、綁架、敲詐勒索等犯罪案件,嚴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擾亂了社會秩序,引發了社會信任危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五項規定:“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北景钢校δ碁槟踩》欠ɡ?,在履行工作職責,為用戶提供服務時,獲取了大量公民信息,并將其非法出售,數量達19萬余條,情節十分嚴重。姚某的行為違反了國家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相關規定,侵犯了公民個人信息的自由和安全,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個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極大。除了垃圾短信、郵件、騷擾電話頻繁騷擾外,不法分子還可能利用公民的個人信息辦理證件,或者在網上辦理各種信用卡來惡意透支消費,而銀行最后可能會直接將欠款的催款單寄給身份證的主人。更有甚者,個人信息泄露可能會導致個人被列入失信名單。不法分子還可能利用個人信息偽造身份,從事違法活動。即便最終能夠自證清白,但這一過程中無疑會給個人帶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因此,個人信息泄露不僅會給個人帶來損失,也會加大執法部門的調查難度。

另外,本案中的姚某獲得信息的途徑為通過某服務機構的服務軟件。事實上,金融、電信、醫療等機構在提供服務或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會獲得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因此這些單位往往容易成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高發地。如本案中所提到的“某爪魚”軟件,就給姚某提供了可乘之機。姚某利用職務之便收集個人信息用于非工作用途,已然觸犯了法律底線。個人信息在一定范圍內屬于個人隱私,公民享有保護個人信息不受侵犯的權利。法律不容許任何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也不允許任何人將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經營或私自交易。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極易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警惕此類事件。

為您支招

1.注意系統提示的權限信息。例如,對“訪問通訊錄”“獲取地理位置信息”“發送短信”等權限申請要謹慎對待,避免因隨意授權而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2.遇到不熟悉的軟件時,一定要先上網搜索確認其安全性,且盡量選擇官方渠道下載。

3.用戶要警惕未知來電,對來電內容不輕信。如果發現有違法行為,一定要及時報警。

二、接到貸款推銷電話 我的信息被誰泄露了

“請問您需要貸款服務嗎?我們網站現在的貸款利息很低,手續幾步就能辦好……”當接到這類推銷電話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網絡貸款是什么?而電話另一頭的人又是怎么知道你的信息的?這其中的真相可能令人不安——我們的個人信息可能已經被非法泄露。下面這個案件就揭示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以推廣網貸為幌子,實則從事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勾當的行徑。

案例回放

在當前創業潮涌動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因創業缺乏資金而選擇貸款。然而,現有的貸款模式步驟復雜、手續煩瑣且利率較高。網貸模式的出現彌補了傳統貸款的不足。網絡貸款是指借款人和貸款人在網絡平臺實現借貸的“在線交易”。網絡借貸市場的蓬勃發展幫助了很多創業者解決資金問題,但是由于市場監管不盡完備,有人竟利用網貸公司的推廣平臺開展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活動。

2018年上半年,廣東省茂名市警方在當地抓獲了一個利用買來的公民個人信息實施電信詐騙的犯罪團伙,并順藤摸瓜,發現這些信息源自襄陽高新區。于是,2018年10月,茂名市公安局的專案組來到襄陽,兩地警方通力合作,在襄陽萬達寫字樓發現了一個大型窩點。警方在襄陽萬達等四個地方同時行動,控制了130多人。

這個大型窩點原是兩家幫助網貸公司做推廣的電子商務公司。網貸公司為了增加業務量、推廣貸款業務,購買了大量的網貸數據,并讓電話業務員逐個進行推銷。網貸公司向推廣公司提供了自己的后臺賬號和密碼,使得這兩家電子商務公司能夠看到后臺中客戶的個人信息數據。這兩家公司一方面給網貸公司做推廣,另一方面把網貸客戶的個人信息在各個網貸公司之間進行交換。在不斷的信息交換中,他們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個人信息數據,隨后便開始在網上進行販賣。

涉案人員所販賣的大量個人信息,除了用于網貸公司的廣告推銷外,還有一部分被不法之徒用于電信詐騙或者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如果不是茂名警方抓捕電信詐騙團伙,進而牽扯出這一大型窩點,或許將會有更多的個人信息經由網貸推廣平臺泄露到不法分子手中,給個人和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案例分析

平時我們也會莫名其妙地接到一些陌生網貸公司的推銷電話。明明我們沒有在網上貸過款,為什么會接到這些騷擾電話?我們的個人信息或許就是這些網貸推廣公司在各個網貸平臺上交換來的,或者是直接從網上買來的。這恰恰證明了一點,我們的個人信息以某種不為我們熟知的方式泄露了出去。

當你進行網絡貸款并填寫個人身份信息時,你的信息很有可能被這些不法公司在App(應用程序)后臺提取并轉賣給他人。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會使你經常面臨推銷和騷擾電話的困擾,甚至導致個人信息流入詐騙團伙的名單中,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條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本W貸公司在收集個人信息時應當遵守法律規定,嚴格保密。即使要通過網貸推廣平臺進行推廣,也應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該條規定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本案中,網貸公司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網貸推廣公司,沒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導致后者可以隨意利用這些信息進行推銷和騷擾,給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尤其是當不法分子掌握了這些個人信息后,他們可能會編造出一些聳人聽聞的假消息,甚至詳細地報出受害者的姓名、單位等個人信息,導致受害者在心神不寧時做出錯誤判斷,從而上當受騙。目前,網貸公司與網貸推廣平臺間缺乏有力的信息監管措施,使得販賣信息的不法之徒有機可乘,給社會的安定和諧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為您支招

1.網貸有風險,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行貸款,切勿抱有僥幸心理。

2.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如果接到貸款等騷擾電話,不要輕信電話內容,及時拉黑。

3.在網上填寫問卷、注冊賬號時,要慎重考慮是否必須提供個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等個人敏感信息。避免將個人信息提供給不熟悉的網站、應用或陌生人。

三、“偵探”也被抓 都是偷拍惹的禍

近些年來,中國的離婚率持續高位運行,婚外情成為部分夫妻離婚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懷疑自己的另一半出軌卻苦于沒有證據時,所謂的“私家偵探”便應運而生,他們實際上就是婚外情調查員。然而,“私家偵探”在我國是不合法的,他們打著幫忙調查的旗號,殊不知自己正處在觸犯法律的禁區。下面這個案件中,就有兩位“私家偵探”因為自己調查的“真相”而付出了法律的代價。

案例回放

趙某和王某曾經在一家公司擔任調查員,主要工作就是全程跟拍、調查婚外情。后來他們離職單干,成立了一家法律咨詢公司,而且還干出了一番“事業”。實際上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幫委托人調查婚外情。他們在很多情感網站上發布軟文,虛構了一位離婚女性在得知丈夫有“小三”后,因為沒有證據而苦惱,最終在該公司的幫助下成功維權的故事。這種情感營銷看起來很假,但也確實吸引了那些在婚姻當中走投無路的人。他們調查的婚外情中有些后來被證實了,這無疑為該公司樹立了一塊“金字招牌”。另外,他們還在知名網站上投放廣告,只要網友搜索“調查婚外情”“私家偵探”“尋人尋址”等關鍵詞,這家咨詢公司就會出現在搜索結果中。

在調查中,他們從客戶那里獲取被調查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工作單位、住址、手機號等,然后派員工分頭開車跟蹤、偷拍視頻和照片,甚至為了防止跟丟目標,還在被調查者的車上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然后將調查結果交給委托人。不過這家公司也有不遵守“職業道德”的時候,例如,曾經有一位父親要求調查其孩子是否為自己親生,由于無法獲得孩子的DNA(脫氧核糖核酸),調查人員便偽造了一份假的親子鑒定報告,而且在報告中謊稱孩子并非親生。不難想象,這個結果對于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

從2016年底成立到2017年被警方發現,該公司一共非法拍攝公民個人活動視頻527段,向委托人提供內含公民行蹤軌跡信息的日常文字報告28份。同時,他們還通過網絡購買等方式非法獲取住宿、戶籍、銀行賬戶等公民敏感信息66條,非法獲利12.45萬元。最終,趙某和王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均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13萬元。

案例分析

不難看出,這些“私家偵探”不僅非法跟蹤拍攝、收集公民行蹤軌跡,而且還通過網絡非法購買他人信息。根據司法解釋,不同類型的公民個人信息根據其重要程度設置了不同的數量標準,“行蹤軌跡”屬于公民重要的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濫用,后果不堪設想。像本案中的這家非法咨詢公司,其在接受委托調查婚外情時,其行為實際上也為綁架、故意傷害等惡性犯罪提供了可能,嚴重威脅了公民的安全與隱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痹摋l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個人信息的范圍?!吨腥A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币虼耍景钢汹w某和王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那么,這些“私家偵探”提供的信息在法庭上有效嗎?首先,“私家偵探”在我國是不合法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權專屬于幾類國家機關,三大訴訟法規定律師及法律工作者等委托代理人在訴訟過程中享有一定的調查權。除此之外,其他個人和組織是沒有調查權的。因此,“私家偵探”所進行的調查行為已然違反了法律規定,其存在并無任何法律依據。其次,“私家偵探”獲取信息的手段往往是非法的,故很難在訴訟過程中作為合法證據被法院采信。在調查過程中,“私家偵探”經常侵犯他人隱私,而且其提供的證據往往片面或為直接偽造,可信度低。委托人大多不會對其提供的信息進行真假辨別,進而引發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

為您支招

1.公民如遇婚姻糾紛,應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尋求法律途徑進行維權,不能寄希望于沒有保障的“偵探服務”,更不要輕易泄露自己以及家人的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2.網絡上的宣傳信息不可輕信,因為無法確定這是不是下一個“私家偵探”的陷阱。

3.發現有人或機構從事網絡私家偵探活動,或者有人試圖獲取你的隱私信息,應該立即向相關部門舉報。

四、查詢成績 卻掉入暴露個人信息的陷阱

在當今社會,教育培訓公司層出不窮,有部分教育咨詢公司竟打著為考生服務的幌子,非法獲取考生信息。例如,他們建立虛假的“教師招聘考試網”,利用筆試成績排名查詢網頁來誘導考生,騙取考生的個人信息,進而推銷自己的培訓課程并獲利,嚴重威脅到公民個人的信息安全。

案例回放

2017年6月,安徽省合肥市某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陳某某、楊某等人,為了拓展公司的招生業務,商定在公司網頁上添加虛假的筆試成績排名查詢網頁鏈接,以此騙取考生信息。之后,他們又讓李某和張某某兩人模仿“安徽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網”官方網頁,制作了一個虛假的“安徽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網”筆試成績排名查詢網頁。陳某在公司首頁加掛了一個“2017年安徽教師考編筆試成績排名查詢入口”的鏈接,該虛假網站自2017年6月15日開始上線。

在此公司中,徐某某就職于網絡部,平常負責網絡推廣工作。網絡部人員會在每年全省各地市發布教師考試通知期間,到多個網絡平臺發布信息,吸引備考考生加入公司的交流群。這樣的交流群約有13個。他們會通過多個網站、交流群大量轉發他們制作的虛假網頁鏈接,誘導考生登錄并填寫姓名、手機號碼、報考地區等信息進行成績排名查詢。通過這種方式,該公司在2017年獲取了12000多條考生信息。當然,該公司制作的網頁并不能給考生提供真實排名。考生填寫分數后,網站系統會基于大數據和往年分數線,預估哪些考生能夠成功上岸,并給出相應的參考意見。等到正式入圍名單公布后,再根據之前獲取的信息和入圍的考生取得聯系,推銷自己公司的面試輔導產品或培訓課程。該網站的主要目的是招生并獲取利潤。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人民法院對陳某某和楊某等一行人作出判決,他們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而受到懲處。鑒于陳某某與楊某有自首情節,法院決定從輕處罰,判處陳某某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兩個月,并處罰金五千元;判處楊某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四千元。其余四名被告人系從犯,依法予以從輕處罰,免予刑事處罰。

案例分析

隨著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同時,公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然而,潛伏在網絡中的危險也在不斷增多。近年來,利用互聯網技術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例屢見不鮮。本案中,該公司制作的虛假網頁與官網高度相似,陳某某等人利用考生對成績查詢網站辨別能力弱的劣勢,誘導考生在網頁上填寫個人信息,從而非法獲取了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公民個人信息屬于個人隱私范疇,受法律保護。該公司在獲取這些信息后,很有可能再出售給其他想要得到這些信息的不法分子,后者再利用這些信息,對考生實施詐騙等違法行為。正如“敵在暗處,我在明處”,不法分子熟知考生的個人信息,而考生卻對他們一無所知。當這些不法分子與考生接觸時,他們可能使用花言巧語騙取考生的信任,導致考生上當受騙甚至遭受更為嚴重的后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網絡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戶個人信息的,還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钡谒氖臈l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北景钢?,陳某某等人未取得考生的同意,用虛假網頁非法獲取考生的個人信息,這一行為違反了前述規定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

因此,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站,公民個人需提高辨別真假的能力,以免落入非法陷阱。同時,任何經營商都不應心存僥幸,而應當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針對互聯網安全問題,網絡監管部門亦應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制作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網站的行為主體。

為您支招

1.在互聯網的世界中,公民個人更應當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多了解關于網絡安全的法律知識。對于不明網絡鏈接,做到不瀏覽、不傳播,對非法途徑說“不”。

2.公民個人在查詢成績等個人所需信息時,應當通過官方途徑進行查詢。對于第三方提供的陌生鏈接,應提高警惕。當然,對于那些非法傳播信息的行為,應堅決抵制并向主管部門投訴。

3.公民個人在瀏覽任何網站時,都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在輸入個人信息之前,應再三確認網站的安全性。尤其在涉及填寫身份證號碼等高度敏感的個人隱私信息時,更應提高警惕。

五、積分兌換 竟換來銀行余額不翼而飛

不法分子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手段層出不窮,其狡猾程度令人咋舌。有些不法分子甚至膽大妄為地冒充中國移動等正規機構的工作人員,向用戶發送虛假短信進行誘騙。用戶稍有不慎,就可能掉進他們精心設置的陷阱之中,還渾然不知自己已經上當。

案例回放

2016年6月,吳某某找到唐某,想要唐某為其制作一份木馬程序,并提供數據后臺,以竊取公民的個人信息來實施詐騙。木馬病毒是通過吳某某雇傭他人以“10086”的名義發送含有木馬鏈接短信的方式實現傳播的。當用戶收到短信并信以為真點擊鏈接后,若在鏈接中輸入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等個人信息,這些個人信息就會被假借“10086”名義的木馬程序收集,并傳送至唐某等人作案時使用的郵箱內。吳某某和唐某的郵箱內通過木馬程序獲得的公民信息共計704個文件夾,其中26個文件內含有9143條公民個人信息,而真正的“10086”對此毫不知情。唐某還幫吳某某把APK(安卓系統安裝包)進行反編譯,將原來APK程序的手機號和郵箱換成吳某某提供的手機號和郵箱,然后通過APK獲取別人手機里的短信,并利用獲取的信息將別人銀行卡里的錢盜刷。

“尊敬的客戶:您的話費積分21960分即將失效,請登錄網站兌換219.6元現金,過期作廢[中國移動]?!边@是被害人薄某某收到的詐騙信息。她點擊該短信中的鏈接之后,為了兌換所謂的“積分”,輸入其名字、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信息,隨后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當然,不只是薄某某,還有許多被害人都收到了此類相似的短信。他們信以為真,輸入自己的個人信息,被盜刷了相當數額的錢財。唐某通過幫助吳某某破解APK程序,讓吳某某可以獲取別人手機里的短信內容,這樣即使需要短信驗證,吳某某也可以作案。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唐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八千元,吳某某另案處理。

案例分析

近些年來,通過短信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例層出不窮,短信內容通常涉及公民中獎、積分兌換等方面。在本案中,唐某在所發信息上附帶了帶有木馬程序病毒的網址,誘導公民輸入個人信息,并將收集到的受騙者個人信息提供給吳某某。這種行為不僅危害了個人信息安全,也破壞了社會的信任和穩定。

互聯網的高度發展是把雙刃劍,為我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增加了泄露個人信息的風險。詐騙手段不僅包括通過短信搜集信息進行詐騙的形式,而且隨著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不斷普及與發展,這些軟件也成為不法分子侵犯個人信息的工具。不法分子可能會通過這些軟件發送各種盜取信息的鏈接,利用熟人之間的聯系和人們的不提防心理,騙取人們打開鏈接,從而盜取個人信息。因此,人們需要對此嚴加防范?!吨腥A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并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絡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絡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絡安全保護能力。”為保障網絡安全,國家已經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網絡監管愈發嚴格,網絡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當然,虛假信息被不法分子故意設置為與官方短信高度相似,使得用戶難以辨別真偽,尤其對中老年人等特殊群體而言,其防范能力更弱,更容易上當受騙。這些網址或短信的內容做得生動逼真,其欺騙性甚至超過了以傳統的花言巧語騙取個人信息的方式,而不法分子也常常利用用戶貪圖小便宜的心理來實施詐騙。

為您支招

1.信息中附帶的網絡鏈接本身并不可怕,關鍵在于公民個人要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

2.對于短信中涉及的金錢信息,我們更應當慎重對待,切勿因貪圖小便宜而出賣自己的個人信息,否則將落得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3.對于真偽難辨的鏈接,應堅決避免點擊。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撥打官方電話進行詢問核實。

4.當需要填寫自己的手機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的時候,務必小心謹慎。

5.收到親朋好友發送的鏈接時,應保持警惕,詢問清楚情況之后再操作也不遲。

六、樓盤信息泄露危機重重 非法收集者難逃法網

買新房、裝新家,是現代人感到幸福的一件事。當你思考怎樣的裝修風格才適合自己的時候,各種裝修公司和建材商家就會“及時”地向你推薦各種類型的產品,讓你應接不暇。可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商業公司是如何在第一時間得知你買房的事呢?

案例回放

“幾個月前我在某小區買了房,最近即將交付。為什么商家能準確掌握這個情況?我意識到自己的個人信息可能被泄露了,想探個究竟。”嘉善惠民派出所民警沈某說。原來,沈某接到了一個來自裝修材料店鋪的電話,該店鋪請他周末去參加建材展銷會,并表示如果他參加團購活動,當天下單可以享受較大優惠。為了一探究竟,沈某參加了這次建材展銷會。他佯裝購買墻紙,在和老板的攀談中得知,包括自己在內的不少業主的信息均由“嘉善惠家聯盟”提供,店內還有很多人正拿著個人信息表打電話招攬客戶,并且推銷電話總能精準地打給業主。

他們到底是如何獲取這些信息的?原來,“聯盟”通過開發商、小區物業等渠道獲得了樓盤業主的信息。調查“聯盟”時,警方發現杭州某網絡公司為其提供技術支持。據被抓獲的人員交代,某網絡公司和“聯盟”約定,“聯盟”須收集當地所有樓盤購房者的信息提交給網絡公司的“督導小組”進行數據優化。之后,“督導小組”需將這些樓盤信息匯總整理后再返還給“聯盟”,并承諾在完成工作后刪除個人信息。但實際上“督導小組”并沒有刪除這些信息,而是利用它們進行公司的各種經營活動。

該網絡公司原本主要承辦會展、電子商務等服務活動,近年來業務重心轉向了幫助家裝建材商家策劃展銷會。在與“聯盟”的合作中,該網絡公司非法獲取了包括業主姓名、聯系方式、樓棟號、房號、住房面積等在內的隱私信息,并進一步販賣這些信息以牟利。最終,該網絡公司及其相關人員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案例分析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改善居住條件成為人們重要的生活需求。買房之后,就意味著需要進行各種裝修,聯系建材商家。這時你會發現,那些你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建材或裝修商家,一時間都擠破了腦袋想要你選擇他們。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他們知道你有裝修需求。但是,你并沒有主動去聯系他們,他們又是如何得知你的信息呢?顯然,有人出賣了你的信息。

此案中,某網絡公司利用其公司的經營定位及職員業務便利,收集了大量樓房業主的信息?!吨腥A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該網絡公司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本身就不符合國家規定,更何況他們還利用這些信息進行牟利活動。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十條規定:“建設、運營網絡或者通過網絡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絡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絡安全事件,防范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絡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該網絡公司在為活動提供服務的同時,非但沒有對數據信息進行保密,反而將其變為自己非法斂財的工具。這種嚴重侵害他人個人信息的行為,終會受到法律的嚴厲懲罰。

在當今紛繁復雜的網絡社會中,個人信息的安全隱患已遠遠超出了裝修公司想要獲取你的樓房信息的范圍。近年來,網絡中通過“人肉搜索”(指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個人的真實身份及家庭住址等信息調查出來)暴露個人隱私的案例不勝枚舉。一些網民打著道德的旗號,實則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肆無忌憚地窺探他人的隱私。當沖動超過了理智,他們往往不顧及潛在的后果,憑借自己掌握的信息,對被害人住所采取扔“臭雞蛋”等不當行為,更有甚者利用各種手段恐嚇受害者。案例中的公司不僅僅販賣樓房信息,極有可能已對房主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威脅。在網絡社會中,便利與危機并存,網絡背后的黑手肆意操縱著人們的個人信息。因此,廣大網民應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識,以降低信息泄露的風險。

為您支招

1.對于不請自來的裝修公司推銷電話,可直接將其加入手機黑名單,自動攔截固定的垃圾號碼。

2.要求開發商和小區物業嚴格履行保密義務,妥善保管業主的個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給不法分子,確保業主的隱私安全。

3.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則不要泄露自己的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當自己不幸成為網絡“人肉搜索”的受害者時,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網絡暴力和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原县| 大荔县| 双流县| 项城市| 林芝县| 喀什市| 德清县| 临颍县| 新津县| 墨脱县| 平安县| 上杭县| 三台县| 沽源县| 新田县| 新郑市| 孟州市| 焦作市| 兴和县| 江陵县| 芜湖市| 喜德县| 四会市| 通江县| 新化县| 恩平市| 冕宁县| 平江县| 大连市| 冷水江市| 正镶白旗| 双城市| 宜兰市| 阳山县| 准格尔旗| 婺源县| 青阳县| 石首市| 泗洪县| 铁岭县|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