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安全法不得不說的事
最新章節
- 第11章 侵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 第10章 網絡黑色產業鏈 網絡信貸
- 第9章 網購 網絡服務 域名糾紛
- 第8章 網絡侵犯知識產權 信息網絡傳播權
- 第7章 網絡侮辱 誹謗 侵害名譽隱私
- 第6章 網絡造謠 敲詐 攻擊
第1章 前言
在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中國社會正加速邁向數字文明時代。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0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6%。互聯網正在深刻地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問題也接踵而至。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要把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繼續加快制定完善互聯網領域法律法規,推動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以法奠基,方能固本。治網之道,法治為本。《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的出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不僅是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治理模式轉變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一個縮影。從此,我國的網絡安全工作有了基礎性的法律框架。
從國家安全角度來說,普及《網絡安全法》對于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具有重大意義;從社會治理角度來看,普及《網絡安全法》有助于政府職能管理部門明確職責,統籌協調網絡安全工作和監督管理工作,依法有效開展網絡空間治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從產業角度來看,普及《網絡安全法》能促使網絡運營者依法履行網絡安全義務,確保網絡信息產業健康規范發展;從公眾角度來看,普及《網絡安全法》將使得公眾能夠利用該法加強對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的保護,有效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網絡安全法》與國家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但法律法規的艱深晦澀卻無形中拉遠了它與大眾的距離。因此,本書旨在面向社會大眾,普及《網絡安全法》的相關知識。為了增強可讀性,促進法律知識的廣泛傳播,消減讀者對法律條文產生的“望而生畏”的心理,本書采用了“以案釋法”的編寫體例。針對每一個熱點問題,本書首先通過故事性強、影響力大、內容貼近百姓實際的真實案例引出《網絡安全法》的相關內容;然后將實踐與理論知識巧妙結合,在案例分析部分點出故事背后蘊含的法律知識;最后,每篇文章結尾設置了“為您支招”板塊,為讀者提供了類似網絡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旨在助力“零基礎”的讀者能夠快速掌握網絡“防身術”,避免“踩坑”和重蹈覆轍。
本書精選了《網絡安全法》實施以來具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并進行了分類解讀和分析。全書共分為十章:第一章聚焦當下較為嚴峻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案例;第二章著重介紹了黑客、非法入侵和控制計算機系統等案例;第三章分析了手段不斷翻新的網絡詐騙案例;第四章闡述了網絡黃賭毒的相關案例;第五章重點分析網絡造謠與敲詐勒索的案例;第六章涉及網絡侮辱、誹謗、侵害名譽隱私的案例;第七章聚焦網絡侵犯知識產權的熱點案例;第八章重點分析網購糾紛、網絡服務糾紛、域名糾紛等案例;第九章介紹了網絡黑色產業鏈、網絡信貸等領域的案例;第十章則專門討論了未成年人與老年人遭受網絡侵害的案例。
本書旨在通過六十個真實鮮活的案例,向廣大公眾傳播和普及網絡安全的理念,深入淺出地介紹網絡安全的相關法律知識,搭建維護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交流平臺,從而增加網絡運營者和網民的相關法律知識儲備,提升他們的網絡安全法律意識,使他們能夠依照《網絡安全法》的規定規范自己的行為,并有效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本書還致力于培養讀者必備的網絡防護技能,讓讀者知法而自警,依法而自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