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史浩初逢麒麟子
- 趙昚孝宗在南宋的生存之道
- 不靠譜的火舞
- 1608字
- 2025-07-21 11:52:38
史浩的書房在郡王府的東側,不大,但收拾得很整齊。書架是松木做的,刷著清漆,上面擺滿了書,從經史子集到農桑醫術,應有盡有。書都用細麻繩捆著,貼上了標簽,標簽上寫著書名。空氣中飄著淡淡的墨香和舊書特有的味道,還有一絲墨錠的清香。
史浩坐在一張梨花木書桌后,手里拿著一卷《資治通鑒》,看得入神。書桌上放著個硯臺,是歙硯,上面磨著些墨,旁邊放著支狼毫筆,筆桿上刻著字。他穿著件青色的襕衫,戴著頂幞頭,腳穿一雙布鞋,看起來很樸素。
趙昚推門進來的時候,他才抬起頭,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小郎君來了?今天我們繼續講《論語》?昨天講到‘學而時習之’了,今天我們講講‘有朋自遠方來’。”
“先生,”趙昚走到書桌前,規規矩矩地坐下,椅子是藤編的,坐著很舒服,“我想先問您個問題,您覺得我那個防疫的法子,真的只是碰巧管用嗎?我總覺得這里面有道理,就像先生講的‘格物致知’一樣,萬物都有其規律。”
史浩放下書,看著趙昚,眼神里帶著幾分探究和欣賞:“小郎君,你那沸水、白布的法子,當真只是聽你奶奶說的?老夫行醫多年,也沒聽說過這種法子。《黃帝內經》上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講究的是增強自身免疫力,跟你說的法子不太一樣。”
趙昚知道史浩是個聰明人,瞞不過他,索性半真半假地說:“也不全是,我還在一本舊書上看到過,說‘溫湯可以殺毒,白布可以擋穢’,只是記不清那本書的名字了,好像是本民間的偏方書,紙都發黃了。我覺得這些法子有道理,就試著說了說,沒想到真的管用。”
史浩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哦?還有這種書?老夫倒是沒見過。不過你能從這些尋常事物里想到防疫的法子,確實不簡單。這說明你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這是做學問的好品質。”他頓了頓,語氣鄭重了些,“小郎君不僅聰慧,還心懷仁善,知道為百姓著想,將來必成大器。老夫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還只知道背書呢。”
趙昚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先生過獎了,我就是不想再有人像春桃姐姐那樣,因為打仗或者生病失去親人。春桃姐姐的娘,每天都去相國寺燒香,求菩薩保佑,可虔誠了。”
史浩笑了,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武經總要》,書的封面有些磨損,邊角也卷了,“來,今天我們不講《論語》了,講講這個。這是我國古代的軍事著作,里面有很多用兵打仗、制造兵器的知識,你或許會感興趣。這里面記載的火藥配方,據說威力很大,就是制作起來很危險。”
趙昚眼睛一亮,他對軍事史可是很有研究的。他接過書,翻開一看,里面的內容果然很豐富,有各種兵器的圖樣,還有布陣的方法,都是手繪的,雖然有些地方的線條不太準確,但在當時已經很先進了。書頁上還有些批注,是用朱筆寫的,字跡娟秀,想必是史浩以前寫的。
史浩開始講解,從兵器的制造到陣法的運用,講得深入淺出。他指著一幅投石機的圖樣說:“你看這個,叫拋石機,能把石頭拋得很遠,攻城的時候很管用。不過這個很笨重,移動起來不方便,要是能改良一下就好了。”
趙昚聽得格外認真,時不時提出一些問題:“先生,這個拋石機的配重能不能改改?用鐵塊代替石頭,是不是更方便?還有這個發射角度,能不能調整一下,這樣就能控制拋射的距離了。”
他的問題很有見地,往往能問到關鍵之處,讓史浩都有些驚訝。史浩原本以為趙昚只是個聰慧的孩童,沒想到他對軍事還有這么深的理解。“小郎君說得有道理,”史浩點點頭,“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地方。看來老夫得重新認識你了,你不僅懂文,還懂武啊。”
待念書結束,史浩送趙昚出門,夕陽的余暉灑在院子里,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院子里的石榴樹開了幾朵花,紅艷艷的。史浩忽然道:“小郎君,往后有什么想法,盡管跟老夫說,老夫定會盡力幫你。無論是看書還是做事,老夫都能給你出出主意。”
趙昚心里一暖,知道史浩這是真心想幫他。他用力點頭:“謝謝先生!先生講的課真好,比我自己看書明白多了。我回去會好好琢磨先生講的拋石機的,說不定真能想出改良的法子。”蹦蹦跳跳地回了自己的住處,心里盤算著:有史浩幫忙,以后搞點小發明,推廣些新法子,應該能順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