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個版本的陰謀可不夠
- 開局鼓吹地平論,我拯救全世界
- 哭窮的小楓
- 2190字
- 2025-07-21 21:12:29
夜深人靜,葉銘宿舍里的燈火,徹夜未熄。
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創作之中,時而奮筆疾書,時而托腮沉思,臉上還時不時露出一種混合著傻笑和狂熱的古怪表情。
如果有人看到他此刻的樣子,八成會以為他瘋了。
但葉銘自己清楚得很,他前所未有的清醒。
他正在構建一個世界!
一個全新的,符合他救世計劃的世界觀!
論文的開篇,他并沒有直接拋出「地平論」這個顛覆性的觀點,而是從一個所有人都熟悉,卻又常常忽略的角度切入——地圖。
“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地圖,是否就是世界的真實樣貌?”
他用這樣一個問題,作為引子。
接著,他列舉了王國發行的官方地圖、航海家們繪制的私人海圖,甚至是古墓中發現的殘缺古地圖。
他指出,所有這些地圖,無論多么精確,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它們都是平面的。
“為何千百年來,無論是學識淵博的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航海家,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用平面的方式來描繪我們的世界?”
“是因為他們愚蠢嗎?是因為他們沒有想象力嗎?”
“不!”
“答案只有一個——因為在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潛意識里,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平的!”
這個邏輯,簡直是強盜邏輯。
不過無所謂,反正喜歡陰謀論的人肯定樂意他這種解釋。
緊接著,葉銘便開始了他精心準備的“證據”羅列。
他先是詳細闡述了在課堂上提出的“望遠鏡觀測反證法”,并煞有介事地畫出了光線折射的示意圖,用一堆半真半假的“光學理論”來包裝它,讓它看起來極具科學性和說服力。
然后,便是論文的重頭戲——那些失蹤的冒險家們。
他沒有泛泛而談,而是選取了其中最富盛名的一位,“開拓者”格林,作為他故事的主角。
在王國的史書上,關于格林的記載很簡單:一位偉大的探險家,于王國歷734年,率領當時最龐大的“無畏號”探險船隊,向著未知的東方海域進發,試圖尋找傳說中的“日出之地”,最終失聯。
但在葉銘的筆下,格林的故事,被賦予了全新的、悲壯的色彩。
“格林,一個‘地圓論’的狂熱信徒,一個被時代謊言蒙蔽了雙眼的天才。”
葉銘如此評價他。
在葉銘的描述中,格林并非是去尋找什么“日出之地”,他的真正目的,是成為泰拉人歷史上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人,以此來證明「地圓論」的正確性。
他甚至“偽造”了一段格林在出航前,于王都廣場上的演講稿。
“朋友們!同胞們!我們腳下的大地是一個偉大的球體!我將向東航行,最終從西方的海平線上歸來,為你們帶回世界盡頭的真理!”
這段演講,寫得是何等的熱血沸騰,何等的意氣風發。
將一個意氣風發的英雄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然后,筆鋒一轉,悲劇開始了。
葉銘開始引用一本他自己杜撰出來的,名為《無畏號幸存者手記》的孤本。
這本書,是格林船隊中一位名叫“托馬斯”的低級水手,在探險隊覆滅前,拼死放進漂流瓶中,最終被后人僥幸發現的。
通過這位“幸存者”托馬斯的視角,葉銘描繪了一段充滿了絕望與恐怖的航行。
“我們航行了整整三年,我們帶的食物和淡水早已耗盡,只能靠捕魚和雨水為生。船員們患上了可怕的壞血病,牙齒脫落,皮膚潰爛,每天都有人死去。”
“船長,偉大的格林船長,他依然堅信著他的理論。他每天都站在船頭,用望遠鏡眺望遠方,他告訴我們,只要再堅持一下,我們就能看到故鄉的海岸線了。”
“可是,我們看到的,只有一望無際的、死寂的海面。這里的海水,是黑色的,天空永遠被灰色的濃霧籠罩,我們再也看不到太陽和星辰,徹底迷失了方向。”
“直到那一天,我們看到了它。”
“那是一堵冰墻。”
“一堵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巨大、巍峨的冰墻。它連接著天與海,看不到盡頭,散發著令人靈魂都為之凍結的寒氣。”
“我們終于明白了,我們走到了世界的盡頭。”
“格林船長瘋了。他跪在甲板上,不斷地嘶吼著‘不可能’、‘這絕不可能’。他一生的信仰,在冰冷的現實面前,被撞得粉碎。”
“瘋了的船長最終嘆了口氣,將這本手記給了我...”
“他對著我大喊:‘回去!告訴他們!世界是平的!地圓論是錯的!”
“可后面的話,我還沒聽完,就遇到了一群神秘的怪人。那幫人乘坐著黑色的船只,船上也沒有懸掛任何旗幟,船身漆黑如墨,就像是從地獄里駛出來的幽靈船。船上的人全都穿著黑色的長袍,看不清臉,只能看到兜帽下面兩點詭異的紅光.....”
“船長很驚喜,雖然他理想崩塌不想活了,但是還是希望我們這些船員能活著回去,于是向他們求助。”
“結果那幫人根本不回答,而是拿起法杖攻擊我們。”
“船長、大副他們接二連三倒下,而我也受了重傷....”
“現在,我正撐著一口氣,無法解釋更多了,但發現手稿的讀者,請你記住我最后一句話:他們是「降臨派」,冰墻不能倒塌……一定要讓人們信仰「地平論」,切記!切記!”
寫到這里戛然而止,葉銘自己都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我靠,我這編故事的能力,不去當地攤文學作家真是屈才了。」
他揉了揉發酸的手腕,看著羊皮紙上那段充滿了畫面感的文字,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個故事,簡直完美!
它有英雄,有悲劇,有懸念,有恐怖。
最重要的是,它為「地平論」提供了一個極具沖擊力和感染力的“人證”!
一個由傳奇英雄用生命換來的“真相”,可比阿里斯泰爾教授那些冷冰冰的數學公式,要有說服力多了。
「不過一個版本的陰謀論可還不夠……」
葉銘嘴角微微一勾。
根據前世里刷各種未解之謎視頻的經驗,一個未解之謎往往有多個版本。
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帶來持續不斷的討論熱度。
二是能適應群體素質變化,總有適合你的一款陰謀論嘛!
“我實在是太偉大了。”
葉銘,這位新入行的虛構史學家,在完成多個故事版本之后,終于放下了筆,美美躺上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