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貞觀十三年處暑,鳳翔縣城的晨霧還未散盡,縣衙前的廣場上就擠滿了百姓。他們手里攥著泛黃的地契,臉上帶著忐忑與期盼,望著臨時搭建的高臺上那個年輕的身影——李玄昭穿著一身洗得發(fā)白的青色襕衫,正低頭核對手中的簿冊,晨光透過薄霧灑在他身上,竟有幾分書生議政的儒雅。
“諸位鄉(xiāng)親,“玄昭抬起頭,聲音清越,傳遍廣場,“今日起,鳳翔府推行'均田制'。凡無田者,按人口分田;有田者,超過百畝者,多余部分由官府收回,分予無田百姓。所有土地,只繳三成稅,再無苛捐雜稅!“
話音剛落,廣場上瞬間炸開了鍋。百姓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均田?減稅?這比天上掉餡餅還讓人難以置信!
“小公子,這......這是真的?“一個老農顫聲問道,手里的地契已經被汗水浸透——他家只有半畝薄田,卻要繳五成稅,日子早就過不下去了。
玄昭舉起手中的簿冊,上面是根據(jù)縣府存檔和百姓申報整理的土地名冊:“冊子上記著誰家有多少田,誰家沒田。今日分田,當眾登記,當眾畫押,絕無半點虛假!“他指著高臺下的公審堂代表,“十二位代表監(jiān)督全過程,若有不公,大家可以隨時提出!“
廣場上的氣氛從忐忑變成了激動。百姓們看著那些代表,他們都是從各村選出來的普通農民,此刻正莊嚴地坐在案后,準備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分田開始了。按照《子午谷法度》改編的《鳳翔新民約》規(guī)定:成年男子分田五十畝,女子分田三十畝,老人兒童分田二十畝,土地按肥力分為上、中、下三等,抽簽分配,確保公平。
“王老五,男,四十五歲,家有三口人,分上田八十畝!“書生高聲唱名。
王老五激動得渾身發(fā)抖,走到臺前抽簽,當拿到寫著“東河灣上田“的竹簽時,突然撲通跪在地上,對著玄昭連連磕頭:“小公子!您是我們家的再生父母啊!“
“快起來,這是你應得的?!靶逊銎鹚?,“田是國家的,更是百姓的,本該人人有份?!?
一個中年婦人抱著孩子上前,她是個寡婦,丈夫被縣太爺逼死,田產也被霸占:“小公子,女子也能分田?“她的聲音帶著不確定,在這重男輕女的世道,女子能有自己的田,簡直是天方夜譚。
“《新民約》寫得清楚,男女平等,女子當然能分田?!爸烀髯哌^來,遞給她一份《新民約》抄本,“你家三口人,你和女兒各分三十畝,兒子分二十畝,共八十畝。“
婦人的眼淚瞬間涌了出來,抱著孩子泣不成聲。她這輩子聽過太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卻第一次聽到“男女平等“,第一次擁有屬于自己的土地。
分田持續(xù)了整整三天。鳳翔府的土地被重新丈量、分配,無數(shù)無田的百姓領到了屬于自己的土地,曾經被霸占的田產回到了原主手中,那些靠兼并土地發(fā)家的豪強劣紳,雖然不情愿,卻在新民軍的監(jiān)督和百姓的聲討下,不得不交出多余的田產。
分到田的百姓們立刻忙碌起來。他們扛著鋤頭,牽著耕牛,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耕種。有的在田埂上插上寫著自己名字的木牌,有的對著土地磕頭祭拜,有的甚至抱著泥土失聲痛哭——這是他們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土地??!
玄昭帶著農務隊的人,在田埂間巡查。他教大家改良農具,講解堆肥的法子,推廣從終南山帶來的土豆種子??吹桨傩諅冊谔锢锩β档纳碛埃肫鹱约涸诮K南山種地的日子,那時的夢想,如今正在鳳翔府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
“小公子,您看那片地!“王二柱指著遠處,幾個曾經的豪強子弟正在田里笨拙地勞作,他們失去了多余的田產,卻沒有被剝奪勞動的權利,玄昭讓他們通過耕種自食其力。
玄昭笑了:“《新民約》說'人人勞動,人人有飯吃',就算是豪強子弟,也該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在分田的同時,朱明的醫(yī)務隊也在忙碌。她在縣城里開設了“新民醫(yī)館“,免費為百姓看病,還培養(yǎng)了一批本地的醫(yī)者。醫(yī)館門口總是排著長隊,有來看病的,有來送草藥的,有來感謝的,熱鬧非凡。
“朱明姑娘,這是我家種的草藥,您收下!“一個老農提著籃子,里面裝滿了剛采的金銀花。
朱明笑著收下:“多謝大爺,您的心意我們領了?!八寱殉R姴菟幍膱D譜掛在醫(yī)館墻上,教百姓辨認、采摘,“以后大家小病小痛,自己就能采草藥治了。“
醫(yī)館的后院,還開設了“新民學堂“。朱明和幾個識字的書生教孩子們讀書寫字,也教成年人認字算賬。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傳出院子,讓整個縣城都充滿了生機。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們的聲音稚嫩卻響亮。
一個送孩子上學的農婦抹著眼淚:“我這輩子沒讀過書,沒想到我的娃能上學堂,還不要錢!小公子和朱明姑娘真是活菩薩啊!“
玄昭站在學堂外,聽著孩子們的讀書聲,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改變一個世道,不僅要均田免賦,更要開啟民智。只有百姓識字了,懂道理了,才不會再被官吏愚弄,不會再被鬼神欺騙。
然而,平靜的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太久。秋分這天,老馬帶來了壞消息:趙德言在長安聯(lián)合了幾位大臣,奏請皇帝下旨“圍剿鳳翔亂匪“,皇帝已經準奏,任命兵部尚書李道宗為帥,率領五千精兵,不日將抵達鳳翔。
“李道宗是開國功臣,用兵如神,比張誠難對付十倍!“老馬憂心忡忡,“而且......而且他是駙馬爺?shù)奶眯?,是小公子您的堂叔公?!?
玄昭的心沉了沉。李道宗是他父親的堂兄,論輩分確實是叔公。此人戰(zhàn)功赫赫,為人卻頗有爭議——史書上稱他“賢明果決“,但父親私下說過他“好大喜功,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他帶了五千精兵,我們只有兩千新民軍,武器裝備更是天差地別?!巴醵欀碱^,“玄昭哥,要不我們退回終南山?“
玄昭走到地圖前,手指劃過鳳翔府的地形:“鳳翔府四通八達,退無可退。而且我們退了,百姓怎么辦?他們剛分到土地,剛看到希望,我們不能丟下他們?!?
“那怎么辦?“
玄昭的目光變得堅定:“我們不躲,不逃。我們要發(fā)動百姓,全民皆兵。鳳翔府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村莊,都將是我們的戰(zhàn)場。“他頓了頓,補充道,“傳我命令,農務隊加快秋收,將糧食全部儲存到隱蔽地點;軍務隊擴招士兵,加強操練;聯(lián)絡隊通知各村莊,做好堅壁清野的準備;朱明姐,醫(yī)務隊準備好足夠的草藥,救治傷員?!?
命令一下,鳳翔府立刻行動起來。百姓們聽說官兵要來圍剿,紛紛要求加入新民軍。他們拿著鋤頭、鐮刀、木棍,自發(fā)組織起來,在村口、山道、河邊設置障礙,準備保衛(wèi)自己的土地和家園。
一個分到田的老農帶著三個兒子來參軍,他說:“小公子給了我們土地,我們就要用命來保衛(wèi)!就算死,也要死在自己的田里!“
這樣的場景,在鳳翔府的每個村莊上演。百姓們不是為了新民軍而戰(zhàn),是為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園,自己的希望而戰(zhàn)。
玄昭站在城墻上,望著城外忙碌的百姓和士兵,心中既有悲壯,又有豪情。他知道,這場戰(zhàn)斗將無比艱難,甚至可能失敗。但他不后悔,因為他看到了百姓的覺醒,看到了“新民“理念的力量。
“阿弟,這是父親托人送來的密信?!爸烀髯呱铣菈Γf給玄昭一封蠟封的信。
玄昭拆開信,父親的字跡力透紙背:“鳳翔之事,為父已知。道宗雖勇,卻失民心。民心為你之甲,土地為你之盾,堅守本心,即為正道。為父在長安,必阻趙黨進一步行動?!?
玄昭握緊信紙,眼眶有些發(fā)熱。他知道,父親在長安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卻依然在暗中支持自己。
“父親說,堅守本心,即為正道?!靶褜χ烀髡f,眼中閃爍著光芒。
朱明點點頭,望著城外金色的田野:“我們的本心,就是讓百姓有田種,有飯吃,有書讀。只要守住這個本心,就不會輸?!?
夕陽西下,將鳳翔府的土地染成金色。田埂上,百姓們還在搶收糧食;山道旁,士兵們在設置陷阱;學堂里,孩子們還在讀書;醫(yī)館中,朱明還在救治病人。一切都在有序進行,沒有恐慌,沒有混亂,只有一種平靜的堅定。
貞觀十三年秋分,鳳翔府的百姓們在忙碌中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風暴。史書上會記載“李道宗奉旨圍剿鳳翔亂匪“,卻不會記載百姓們如何自發(fā)保衛(wèi)家園,不會記載老農帶著兒子參軍時的決絕,不會記載孩子們在學堂里寫下的“保衛(wèi)土地“,更不會記載李玄昭在城墻上寫下的那句話——“我心即民心,民心即天下“。
夜色漸濃,鳳翔府的燈火次第亮起,像無數(shù)雙警惕的眼睛。玄昭知道,大戰(zhàn)在即,前路兇險。但他看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看著那些為了希望而戰(zhàn)的百姓,心中充滿了力量。
因為他知道,他們守護的,不僅僅是鳳翔府,更是一個嶄新的未來。這個未來,或許不會被史書銘記,卻會永遠刻在這片土地和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