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井位于進士院靠北的打谷場的西北角。自我們記事起,那口井就被石碾封著,只留一個銅錢大的窟窿眼,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個石碾與土粘在了一起,兒時的小伙伴,拿上小鐵兕,成群結伴地相邀著去扣土,玩泥巴。
那時的我們扣了好多土,村里的土路、打谷場、自家的院子甚至老窯頂,都留下我們的神奇佳作,遠遠看去,像極了現在孩子們玩兒的游戲--打地鼠。
因為這個扣土,誰都沒少挨家長的訓和打。可小伙伴兒是越訓越來勁兒,越打越有想法,全村20來個小哪吒,差不多的身高,差不多的速度,沒有電話,放學飯前就聚一塊兒扣土,扣完就撤,正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用到小伙伴兒身上毫不遜色。
那一天,正當我們都埋頭扣土,扣的不亦樂乎的時候,突然小菜菜猛地冒出一句,“水井里掉了一頭驢!”
“嗯?”
小伙伴兒們都放下手中的小鐵兕,湊到水井跟前,對著銅錢大的窟窿朝里面望,你看了他看,就這樣輪著看著。
每一個人兒看過,都要跟大家分享心得,“嗯,是的,就是,我說么,怎么昨晚我躺在床上聽到噠噠的聲音,然后咚一聲就沒影了……”
“那可不,我看到它在里面看我呢,看到了兩只眼睛。”
“來,我看看……”
“哦,我看到了它的蹄子,不比昨天我吃的豬蹄小。”
“該我了……”
“你說,咱怎么把它救上來呢,它待在里面可不行,會不會餓死。”終于有人跟我想一塊兒了。
“可是,要怎么救呢,它比我們幾個加一起都重,我看還是先算了吧。”
“你們幾個守住,我去叫大人來幫忙。”
那天是周末的早上,我們玩兒到吃早上九點鐘的飯的時間,大家就都散了。
《老水井里掉了一頭驢》榮登榜首,成了一屆又一屆小伙伴兒們扣土必講必看,這個故事流傳了很久很久,直到那口老水井的石碾蓋消失,直到那個打谷場長滿了蒿草。
那頭驢是光榮的。
它曾是打谷場上的主力軍,曾是土泥路上的趕腳好伙計。
它每每發出“啊——嗯——啊——”的叫聲,都要流露出夸張的表情,憨態可掬。
那頭驢是值得被大家傳頌的。
或許是因為打谷場已不再能派上用場,或許是因為那頭驢悄悄地離開我們的視線,亦或是老人們用它的故事,去喚起對打谷場回憶。
不曾忘卻,不敢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