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村子的正中央臥著一個坡池,坡池是用石頭一層層地圍砌起來的,池岸上的石頭大小不一,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倒像是美術大師隨手勾勒的筆觸。
坡池北高南低,池岸邊上有一棵老樹相伴。夏天的午后,樹枝倒垂著,我很好奇它總能跟水面保持一段距離,微風吹過,老樹的倒影在水中泛起漣漪,惹得小水蟲直往水里鉆,蜻蜓在水面上盤旋著,正準備上演點水的戲碼。
天黑時分,悶熱的天氣引得草叢里的青蛙圍著坡池賽嗓音,你一聲我一聲,一浪高過一浪。
躺在床上的我們,總是聽著蛙聲,數著一聲兩聲,偶爾也默默地學著蛙叫幾聲,聽著聽著便進入了夢鄉,有時候也會覺得漆黑的坡池邊青蛙叫個不停,心里多了幾分膽怯。有時候也會因為聽不到蛙聲,輾轉反側,替青蛙媽媽擔憂。
記不清什么時候了,那一天,我聽太奶奶講,以前那個坡池里住著一只大青蛙,隨著那一次響雷,一條碩大的金龍盤旋在半天空,追著大青蛙,一直追到了魁星樓,最后龍吐出了大青蛙皮,足足有大號威風鑼鼓那么大。她一遍講著,一遍用手筆畫著,時而重重地吸一口煙,抬頭凝視天空,陷入了沉思。
那個故事,讓我一直都很難受,大青蛙有什么錯呢,龍為什么要吃掉青蛙?大青蛙好可憐啊!也許,是因為大青蛙是我們坡池的青蛙,它屬于我們,龍雖然很神圣,即使它為民除害,它也不該吞掉青蛙。這便成了童年的我心中一道難以平復的傷疤。
還好,童年的我們,不會在痛苦中待得太久,其他一些有趣的事情很快就會填滿小小的心靈,取而代之的是歡樂是開心。
放了暑假,每當雨后,坡池的水漫過水牛背,小伙伴兒們就相邀跳進坡池玩耍了。一個個脫個精光,叫嚷著,撲通跳進坡池,圍著“哞哞”叫的水牛,狗刨式游泳,水花濺到岸邊洗衣服的嬸嬸臉上,嬸嬸們笑著罵著孩童,“蛋娃子,去去去,去一邊游去。”
“哈哈哈......”
坡池中玩兒的正歡的小伙伴兒發自肺腑地大聲歡笑著。
洗衣服嬸嬸的談笑聲、小伙伴兒的吵鬧聲、小腳丫子拍打水面聲、水牛的哞哞聲,附和著坡池邊馬路上騾子車的鈴鐺聲,歡樂此起彼伏,在坡池上空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