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妙手
書名: 張君寶穿越倚天屠龍記作者名: 笛聲揚本章字數: 2044字更新時間: 2025-07-26 09:53:21
張君寶不知滅絕師太所用掌招來頭如何之大,見她掌分陰陽,就也雙掌接上。他對郭襄尊敬十分,料想其所傳武功必有獨到之處,而眼前這師太白發飄飄,數十年的鉆研,武功決計不可小視,接招之際不敢怠忽,雙掌飄飄,用的是從郭襄泥鰍功身法的理念之中化出的拳術功夫。
滅絕師太掌分陰陽,一剛一柔,與張君寶雙掌一搭,只覺觸手滑溜,全無著力之處,柔勁剛勁俱無所用,內勁急沉,含胸拔背,雙臂展開,復又合攏,掌力四面八方的向張君寶罩了過去。
這一變招快捷無倫,張君寶但覺四下里一股渾厚勁力擠壓而來,躲無可躲,擋無可擋,幾乎立刻就要敗在此招之下,暗暗驚嘆道:“郭姑娘所傳功夫,果然威力非凡。”心里想著當初在華山之巔,恩師覺遠指點他抵御尹克西掌力的一句口訣:“運氣之時,須得氣還自我運,不必理外力從何方而來。”
當時他略明其意,回少林寺后又多加請教,待離少室山,自行練功時復幾番琢磨,終于對這口訣中最精深奧妙的道理漸漸明了。
這時滅絕師太的掌力四面八方籠罩而至,他若出拳格擋,則擋左右難防前后,顧前后難及左右,當下不理對手掌力如何,自顧自運起一口真氣,貫穿全身,雙掌豎于胸前,巍巍然有如山峰。
滅絕師太掌力及身,就如風吹峭壁,雨打山頭,任你驟急狂暴,我自不動分毫。
驀地里“噗”一聲響,張君寶豎立雙掌驟然擊出,拍在滅絕師太雙肩之上。
這一下大出滅絕意料之外,正當她掌力已盡新力將生之際,雙掌及身,竟爾不及抵擋。
數招間滅絕已知張君寶內力深厚,不弱于己,只道一掌之下必受重傷,豈知手掌拍在肩上,只輕輕一推,想象中排山倒海的力量一絲也無。
滅絕師太心中起疑,手掌不停,架開張君寶手臂,反掌打他臉頰。張君寶慌忙閃避,連退數步,臉上滿是驚奇神色。
原來方才于滅絕師太掌力之下反擊一掌,不過是他心念所動,無意為之,而非所創拳法中含有。一掌之后,他才恍然:“原來敵人以極威猛難當的掌力出手,己身防護自必不全,我化了來勢,順勢一擊,就可將他打倒。”
他此念既出,又在滅絕師太身上試了招式,拳術之中,立時就多了一手威力無窮的反擊之招。
至于為何拍在滅絕肩上的雙掌全無勁道,則因他瞬息之間忽然想到身對面的這位師太乃郭襄傳人,電光火石間收了勁力。
當初在華山之巔,覺遠指點他用意不用勁,勁隨意至,意消勁消,他謹記于心,后來時時琢磨,終于給他練得拳掌內力收發自如。
四周觀戰的峨嵋弟子乍見師父中敵掌擊,齊齊失色,發聲驚呼。待見滅絕安然無恙,回架反擊,才算松一口氣,暗想:“臭小子不自量力,接下師父的四象掌已是僥幸,還敢拼著還擊,原來已運不出半點力道。”
但有見聞廣博或天資聰慧過人的門人卻想:“這一招突如其來,人所難當,豈會徒具虛式唬人?莫非這人手下留情?”
無論她們如何心思,場中一老一少二人始終酣斗不停,滅絕師太四象掌包羅萬象,一招招猛攻狠打,張君寶則以自創拳術見招拆招,滴水不漏。
他這拳術由己自創,脫胎各門精妙武術之中,博采眾家之長,本來格格不入,處處別扭。
但他在江湖上走南闖北,臨敵之際查缺補漏,每會一個厲害敵手,便能彌補一處招式破綻,一年多來,不知會過了正邪多少高手,拳招亦變得圓轉無漏,于原本招式之上,還新添了許多對敵交手之際悟出的妙手,其精妙變化,攻防兼備,殊不弱于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一流武學。
這時施展開來,拙中有巧,巧不失拙,兼靈活變化與古樸莊重于一身,時而雙手飄忽,以柔克剛,時而拳錘掌刀,硬攻硬打;忽地身形變換,轉折穿梭,忽地拿樁站定,拼橋攻守。
旁觀的峨嵋弟子、張無忌、蛛兒等人固看得神馳目眩,滅絕師太也不禁暗暗稱奇,心道:“這小子的武功果然全是武當一路,但他怎的竟將太乙拳、綿掌、伏虎拳、玄門劍、七星劍、虎爪手……這許許多多武當絕學的妙招要旨盡數混在一門拳法之中?看來又粗淺的緊,似乎所有功夫摻在一塊兒互補互助才勉強及得上其中一二門武學。當真是奇哉怪也。”
峨嵋、武當歷來交好,情誼深重,滅絕師太年輕時曾隨師父風陵師太拜訪其時已然名震天下,被武林中人公認為武功天下第一張三豐。
那時節張三豐年紀雖長,但因內功修為出神入化,潛心修道,尚自老態不顯,容貌五官,便與眼前這張君寶有七八成的相似,若非蓄有胡須,幾乎就是照著模樣畫出,不過一者中年,一者青年。
滅絕師太一見張君寶,便即震駭莫名,心中只存了一個念頭:“莫非張三豐老道為老不尊,百歲高齡居然……”聽了張君寶報上姓名,更加篤定無疑,暗想:“他叫張君寶,你也叫張君寶,世上哪有如此巧合之事。”
她認定張君寶是張三豐之私生幼子,便多了幾分客氣,須知倘將張三豐和她祖師郭襄女俠算作一輩,眼前這小子就還比她高著一個輩分。
見張君寶袒護蛛兒,滅絕師太立刻想起昔年自刎武當山,震動江湖的銀鉤鐵劃張翠山來。是以說了一句“又是一個自甘墮落”。然張君寶踩死毒蛛,與蛛兒爭吵,倒讓滅絕覺著其尚未深陷,還可搭救,這才同他啰嗦許久,又拆招比武。
她自負武功只在當世寥寥數人之下,瞧在張三豐的面上,才對這十來歲的年輕小子將勝負說到了三十招上。原擬已然穩妥,不料張君寶頻出怪招,若非自己身懷數十年的精純功力和臨敵攻伐的經驗應變,幾乎反要給他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