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發工資
-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 年輕的馬師傅
- 2184字
- 2025-07-21 18:00:00
四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廠區里的氣氛和往常有些不同。
平時總是踩點上班的工人們,今天早上七點半就陸續到齊了。
車間里的機器聲比平時更加有力,連那臺老舊的沖床都仿佛年輕了幾歲。
“王師傅,聽說這個月工資真的按新標準發?”
年輕的小李一邊組裝收音機,一邊壓低聲音問道。
“應該是真的,昨天財務科的小王都在算賬呢。”
王師傅手上的活沒停,但臉上掩飾不住的興奮。
“我上個月焊了八百二十塊電路板,按新標準算,能拿到七十多塊錢。”
車間里的其他工人聽到這話,干活的勁頭更足了。
平時需要兩個人抬的材料,現在一個人就扛起來了。
質檢員小劉發現,這幾天送過來的半成品,合格率比以前高了整整一成。
辦公樓里,財務科的小王正在埋頭計算工資表。
算盤珠子噼里啪啦響個不停,厚厚的賬本翻得嘩嘩作響。
他的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不時用袖子擦一擦。
“小王,算得怎么樣了?”
林濤推門走進財務科。
“林廠長,您來了。”
小王連忙站起身,將手中的計算器放在一邊。
“工資表基本算完了,按照新標準,這個月工人們的平均工資比上個月高了十八塊錢。”
林濤走到小王身邊,仔細看著工資表上的數字。
密密麻麻的名單,每個人后面都跟著一串數字。
王紅旗,72元;李建國,69元;劉志勇,58元。
這些數字在1979年的春天里,顯得格外亮眼。
“賬上的錢夠嗎?”
林濤問道。
“勉強夠,不過余額就不多了。”
小王翻開賬本,指著最后一行數字。
“發完這個月的工資,賬上只剩下不到三萬塊錢了。”
林濤點點頭,心里在默默計算著。
按照目前的銷售情況,三萬塊錢最多能撐兩個月。
如果不能盡快開拓新的銷售渠道,廠子很快就會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紅星,分析當前市場上收音機的銷售渠道有哪些?”
林濤在心里無聲詢問。
“分析完成:當前主要銷售渠道包括國營百貨商場、供銷社、電器專賣店,以及少量私人經銷商。建議重點開拓百貨商場直供渠道,可繞過中間商,提高利潤空間35%。”
下午兩點,林濤帶著王紅林走出了廠門。
他們要去的地方是市里最大的百貨大樓,那里是整個海峰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
春日的陽光灑在青石板路上,幾個推著自行車的售貨員匆匆走過,車筐里裝著各種商品。
遠處的鐘樓傳來整點的鐘聲,幾只燕子從屋檐下飛過。
百貨大樓是一座四層的磚混結構建筑,外墻貼著白色的瓷磚,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門口掛著紅色的橫幅,上面寫著“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
樓前的廣場上停著幾輛解放牌卡車,工人們正在卸貨。
“林廠長,您好。”
電器柜臺的柜長是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梳著齊耳短發,穿著一身藍色的工作服。
“聽說您要來談合作的事?”
“張組長,久仰大名。”
林濤和她握了握手。
“我們廠想和百貨大樓建立直接的供貨關系。”
張柜長領著他們到了柜臺后面的小辦公室。
辦公室很小,只有兩張桌子和幾把椅子。
墻上貼著各種商品的價格表,角落里擺著一臺老式的收音機,正在播放著樣板戲。
“林廠長,說實話,我們這里不缺收音機。”
張柜長給他們倒了茶,坐在對面。
“光是天津、上海的廠家,就有十幾家在供貨。”
“我們的產品有什么不同呢?”
王紅林有些急躁。
“質量。”
林濤從公文包里拿出一臺收音機,放在桌上。
“這是我們最新生產的產品,合格率達到了96%以上。”
張柜長半信半疑的打開收音機,旋轉著調諧旋鈕。
清晰的廣播聲立刻填滿了整個辦公室,沒有一絲雜音。
她又試了試音量旋鈕和波段開關,每個功能都運轉正常。
“確實不錯。”
張柜長點點頭。
“不過價格呢?”
“出廠價二十五元,比其他廠家低三塊錢。”
林濤說道。
張柜長的眼睛亮了一下。
在這個年代,三塊錢的差價足以決定一個產品的市場前景。
“林廠長,您這個條件確實很有吸引力。”
張柜長放下收音機。
“不過我們這里有個規矩,新產品要先試銷一個月,如果銷量好,才能正式合作。”
“試銷沒問題,我們先供應五十臺。”
林濤很干脆的答應了。
“那就這么定了。”
張柜長站起身,和林濤又握了一次手。
“明天您就可以送貨過來。”
走出百貨大樓,林濤心里松了一口氣。
雖然只是五十臺的小訂單,但這是開拓新銷售渠道的重要一步。
如果試銷成功,后續的訂單量將會幾倍增長。
“濤哥,咱們接下來去哪里?”
王紅林問道。
“供銷社。”
林濤看了看手表,現在是下午三點半。
“趁著還有時間,多跑幾個地方。”
傍晚時分,兩人回到廠里。
夕陽西下,廠區里一片寂靜。
車間里的工人們已經下班,只有幾扇辦公室的窗戶還亮著燈。
“濤哥,今天跑了四個地方,有三個都有意向合作。”
王紅林在辦公室里總結著今天的收獲。
“如果都談成了,每個月至少能多銷售兩百臺收音機。”
林濤點點頭,拿起桌上的計算器開始算賬。
兩百臺收音機,按照每臺凈利潤八元計算,一個月就是一千六百元的額外收入。
雖然不多,但足以緩解資金緊張的狀況。
“紅星,分析擴大銷售規模后的資金流狀況。”
林濤在心里詢問。
“分析完成:按照當前銷售增長趨勢,預計兩個月后可實現正向現金流,六個月后累計盈利可達十二萬元。建議繼續擴大銷售網絡,同時控制生產成本。”
夜深了,廠區里已經沒有了人聲。
林濤獨自一人坐在辦公室里,桌上擺著一摞厚厚的銷售合同。
通過百葉窗的縫隙,他看到遠處的街燈發出昏黃的光芒。
幾只野貓在垃圾箱旁覓食,偶爾傳來汽車遠去的聲音。
明天就是發工資的日子,工人們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
產量在穩步上升,質量也在持續改善。
但他知道,這還遠遠不夠。
要想讓廠子真正擺脫困境,必須在銷售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林濤拿起鋼筆,在紙上寫下了下個月的銷售目標:五百臺。
這個數字在昏暗的燈光下,既是希望,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