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銀行貸款
-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 年輕的馬師傅
- 2070字
- 2025-07-31 18:00:00
“砰!砰砰砰!”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從海峰市第二機械廠的大門口一直延續到廠區深處,紅色的紙屑漫天飛舞,在秋日的陽光下如同血色的雪花。
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火藥味,幾乎蓋過了工廠里原有的機油和鐵銹味道。
“快快快!你們都小心著點兒!”
王紅林扯著嗓子指揮著十幾個工人,小心翼翼的將新陽廠三車間的核心設備搬進二機廠最北側的那棟廠房。
這是整個廠區里唯一一棟還算完好的建筑,鋼結構屋頂沒有大面積漏雨,墻體也相對堅固。
幾臺車床機械在工人們的搬運下緩緩移動,機身表面反射著廠房里昏暗的燈光。
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抬著機器底座,額頭上已經滲出細密的汗珠。
1979年的搬運作業全靠人力,沒有現代化的叉車和吊裝設備,每一臺設備的轉移都是一項艱巨的工程。
“慢點,慢點!這臺機器比我的命都金貴!”
李明華緊張的跟在旁邊,生怕這些價值連城的設備出現任何閃失。
廠房內部已經進行了簡單的清理,地面用水泥重新找平,墻壁也刷了一層白石灰。
雖然簡陋,但至少干凈整潔,能夠滿足基本的生產需求。
幾十盞200瓦的白熾燈從屋頂垂下,將整個車間照得通亮。
林濤站在廠房門口,手里夾著一根中華煙,卻沒有點燃。
他的目光掃過正在忙碌的工人們,臉上的表情復雜難明。
眼前的景象讓他想起了新陽廠剛剛起步時的艱難歲月,同樣的忙碌,同樣的希望,但規模卻擴大了十倍。
“紅星,計算設備搬遷完成后的生產效率變化。”
“計算完成:新廠房面積擴大3.2倍,設備布局優化后,單條生產線效率預計提升15%。但初期磨合階段,效率可能短暫下降20%,預計一個月后恢復正常水平。”
鞭炮聲漸漸稀疏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機器安裝時的金屬碰撞聲和工人們的呼喊聲。
整個二機廠仿佛從長久的沉睡中蘇醒,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下午三點,林濤回到新陽廠的辦公室。
桌上已經堆積如山的文件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每一份文件都代表著一筆不菲的支出,每一個簽字都意味著新的財務負擔。
第一份是設備采購申請:三臺國產精密車床,單價8萬元,總計24萬元。
第二份是人員招聘計劃:招聘熟練鉗工20名,普通工人50名,預計月工資支出1.2萬元。
第三份是廠房維修預算:屋頂防水、墻體加固、電路改造,總預算15萬元。
第四份是原材料采購:鋼材、銅線、電子元件,月需求量30萬元。
林濤放下鋼筆,用手按了按太陽穴。
這些數字加起來已經接近百萬,而這還只是改造的第一階段。
二機廠就像一個巨大的無底洞,不斷吞噬著新陽廠辛苦積攢的每一分錢。
“紅星,我是不是步子邁得太大了?”
林濤靠在椅背上,望著辦公室里那臺嗡嗡作響的電風扇。
“分析當前財務狀況:新陽廠月凈利潤15萬元,現金儲備80萬元。二機廠改造總投資預算120萬元,已支出35萬元,剩余資金缺口60萬元。基于當前盈利能力,完全依靠自有資金需要8個月時間,存在較大資金壓力。”
“建議啟動銀行貸款程序。1979年工商銀行剛剛成立,對優質企業放貸政策相對寬松,以新陽廠當前資產和盈利能力,可申請50-80萬元貸款。”
銀行貸款?
林濤的眉頭緊鎖。
在這個年代,向銀行借錢還是一個相對新鮮的概念。
大多數企業都習慣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財政撥款,市場化的金融服務剛剛起步。
“濤哥,海峰市工商銀行的劉行長來了,說是想和您談談合作的事情。”
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推開,王紅林探進頭來。
“請他進來。”
林濤一愣,這還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劉行長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穿著筆挺的中山裝。
他走進辦公室后,先是禮貌的四處打量了一番,然后把一個黑色的公文包輕輕放在林濤的辦公桌上。
“林廠長,久仰大名啊。”
劉行長主動伸出手,臉上帶著職業性的笑容。
“我們銀行一直關注著新陽廠的發展,非常了不起。”
“劉行長客氣了,請坐。”
林濤示意他坐下,心里卻在快速思考著對方的來意。
“是這樣的,我們銀行剛剛接到上級指示,要積極支持地方優質企業的發展。”
劉行長打開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
“特別是像新陽廠這樣有技術、有市場、有前景的企業。”
林濤接過文件掃了一眼,上面是工商銀行海峰分行的企業貸款政策介紹。
貸款利率年息6%,期限最長三年,最高額度可達企業年產值的30%。
“紅星,分析此貸款條件的利弊。”
“分析完成:年息6%屬于當期合理水平,低于民間借貸成本。三年期限充足,可覆蓋二機廠改造和回收周期。以新陽廠年產值200萬計算,最高可貸60萬元,基本滿足資金需求。風險可控,建議接受。”
“劉行長,你們銀行的政策確實很有吸引力。”
林濤將文件放在桌上,語氣平和。
“不過我想了解一下具體的申請流程和條件。”
“流程很簡單,提供企業的財務報表、資產證明、還有未來的發展規劃就可以了。”
劉行長推了推眼鏡。
“以新陽廠的實力,審批應該沒有問題。”
窗外夕陽西下,遠處二機廠的幾根煙囪在夕陽中顯得格外醒目。
雖然還沒有冒煙,但林濤已經能夠想象到不久后那里重新燃起工業之火的景象。
“那我們就合作吧。”
林濤最終點了點頭。
“不過我需要貸款80萬元。”
“80萬是有些超出常規,但我可以向上級申請特批。”
劉行長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恢復了職業化的笑容。
“畢竟新陽廠的發展潛力有目共睹。”
兩人握手的瞬間,林濤心中的重擔終于放下了大半。
有了這筆資金,二機廠的改造就能夠按計劃進行,新陽廠的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