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引起上層注意(加更一章)
-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 年輕的馬師傅
- 2020字
- 2025-07-28 13:45:41
省城百貨大樓里,秋日的陽光透過高大的玻璃窗斜射進來,在水磨石地面上留下斑駁的光影。
二樓家電柜臺前圍著不少顧客,銀色的錄音機樣品在柜臺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精致。
中年婦女劉桂芳站在柜臺前,仔細端詳著那臺雙卡立體聲錄音機。
黑色的金屬外殼配以銀色按鍵,正面兩個透明的磁帶倉整齊并排,右側還集成著收音機的調諧旋鈕。
“這臺錄音機多少錢?”
劉桂芳詢問著柜臺里的營業員。
“850元,這是咱們省內海峰市生產的,質量很不錯。”
年輕的營業員小心翼翼地將錄音機從柜臺里取出來。
“您看,還帶收音機功能,比進口的便宜一半。”
劉桂芳伸手撫摸著錄音機光滑的外殼,金屬的質感讓她很滿意。
850元對于她家來說不算小數目,但想到兒子馬上要上大學,有臺錄音機學英語會方便很多。
“給我包起來吧。”
傍晚時分,秋風送爽,梧桐葉片開始泛黃。
省委家屬院里的紅磚樓房在夕陽余暉中顯得格外寧靜,偶爾傳來幾聲孩子的嬉戲聲。
劉桂芳提著錄音機回到家中,客廳里的吊扇慢慢轉動著,茶幾上擺放著幾份當天的報紙。
她小心地將錄音機放在寫字臺上,開始拆包裝盒。
“買什么這么貴重的東西?”
聲音從門口傳來。
她丈夫剛下班回來,脫下灰色的中山裝和黑色的手提包一起掛在衣架上。
看到桌上的錄音機,眉頭微微皺起。
在1979年,850元相當于普通工人兩年的工資,這筆開支確實不小。
“給小偉學英語用的。”
劉桂芳一邊拆包裝一邊解釋。
“這是咱們省里生產的,海峰市的新陽廠,比進口貨便宜一半呢。”
“海峰市?”
男人走到近前,仔細查看著錄音機背面的標識。
果然印著“海峰市新陽收音機廠出品”的字樣,字體工整清晰。
他伸手撥動了幾個按鍵,手感扎實沉穩。
打開磁帶倉,內部結構精密復雜,三個磁頭排列整齊,金屬光澤在燈光下閃閃發光。
“這個廠我聽說過。”
男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前段時間他們的收音機廣告在電臺播得挺響。”
劉桂芳插上電源,調到收音機模式。
清晰的音樂聲從揚聲器中傳出,音質純凈通透,沒有絲毫雜音。
她又試了試錄音功能,將收音機的節目錄制下來,然后播放出來,效果幾乎和原聲沒有區別。
“質量確實不錯。”
男人仔細聆聽著。
“立體聲效果很明顯,分離度很好。”
夜色降臨,家屬院里的路燈一盞盞亮起。
男人坐在沙發上翻閱著文件,但思緒卻不在工作上。
海峰市這個地級市最近發展勢頭很猛,鋼鐵廠、機械廠都有不錯的表現,沒想到連電子產品都做得這么好。
“桂芳,這臺錄音機真是海峰市生產的?”
男人放下文件,再次確認著。
“當然了,營業員說得很清楚,海峰市新陽收音機廠。”
劉桂芳正在廚房里收拾碗筷。
“怎么了,有什么問題嗎?”
“沒什么,就是有點好奇。”
男人走到錄音機前,又仔細觀察了一遍產品標識。
第二天清晨,晨光透過百葉窗灑進辦公室,在深色的辦公桌上留下條紋狀的光影。
男人早早來到辦公室,桌上擺放著厚厚一摞文件和報告。
“小王,你過來一下。”
他按下內線電話的按鍵。
不一會兒,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人推門而入。
他穿著整潔的白襯衫,手里拿著記錄本和鋼筆。
“王秘書,你了解海峰市的情況嗎?”
男人抬起頭詢問。
“了解一些,那邊鋼鐵工業發展很快,最近電子產品也有突破。”
王秘書翻開記錄本查看著。
“有個新陽收音機廠,產品質量據說很不錯。”
男人點點頭,昨晚的錄音機確實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能生產出這種水平的電子產品,說明這個廠的技術實力和管理水平都不簡單。
“你安排一下,明天咱們去海峰市看看。”
男人合上文件夾。
“實地了解一下那邊的工業發展情況。”
“好的,我馬上安排車輛和行程。”
王秘書在本子上快速記錄著。
辦公室外傳來汽車發動機的聲音,一輛黑色的上海牌轎車停在樓下。
司機老張穿著整潔的制服,正在仔細檢查著車輛的各個部位。
秋日的陽光灑在省委大院的梧桐樹上,黃綠相間的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搖擺。
明天的海峰之行,將會給這個沿海城市帶來怎樣的變化,沒人能夠預料。
海峰市新陽收音機廠里,林濤正在三車間檢查錄音機的生產情況。
流水線上的工人們有條不紊地裝配著各個部件,銀色的錄音機外殼在日光燈下反射著金屬光澤。
“紅星,分析當前錄音機產量受限的主要因素。”
林濤站在磁頭裝配臺前。
“分析完成:主要限制因素為進口磁頭供應量。當前每月可采購磁頭1500個,按雙卡錄音機每臺需要6個磁頭計算,月產能上限250臺。建議尋找更多供應渠道或開展磁頭國產化研究。”
“濤哥,廣州那邊又來催貨了,說要追加三百臺訂單。”
王紅林從辦公室走來,手里拿著一份電報。
“庫存還有多少?”
林濤詢問著。
“不到五十臺了,按照現在的銷售速度,三天就能賣完。”
王紅林看著生產計劃表。
“磁頭供應確實是個大問題。”
錄音機生產線雖然不如收音機線那么繁忙,但每一道工序都要求極高的精度和質量。
遠處傳來汽車喇叭的聲音,一輛運輸卡車正在廠門口卸貨。
幾個裝卸工人將一箱箱電子元件從車上搬下來,這是本月的第二批原材料供應。
林濤走到窗前眺望著廠區,心里盤算著如何突破產能瓶頸。
錄音機市場的需求遠比預想的要大,但磁頭供應的限制讓產量無法快速提升。
明天,將會有重要的客人來訪,雖然他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