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緊張的一夜
-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 年輕的馬師傅
- 2397字
- 2025-07-24 18:00:00
海峰市迎來了入夏前的第一場暴雨。
豆大的雨滴砸在廠區的紅磚地面上,濺起一片白蒙蒙的水霧。
三車間里,波峰焊機的組裝工作進入了最關鍵的階段。
林濤蹲在設備旁邊,手里拿著電烙鐵正在焊接溫控電路板。
額頭上的汗珠混合著雨水的濕氣,讓他的工裝緊貼在身上。
這個年代沒有空調,只能靠幾臺老式電風扇勉強驅散車間里的悶熱。
“紅星,檢查溫控系統的電路連接是否正確?!?
林濤在心里默默詢問,手中的烙鐵在電路板上發出輕微的滋滋聲。
“電路檢測完成:主控回路正常,溫度傳感器連接正確,加熱功率控制模塊工作正常。建議先進行低功率測試,逐步提升到工作溫度。”
李明華趴在設備的另一端,正在調試傳送帶的驅動電機。
這臺從廢品站淘來的二手電機經過重新繞線,現在轉速平穩,幾乎沒有振動。
他用手輕撫著電機的外殼,能感受到其中傳遞出的機械力量。
“林廠長,傳送系統調試好了?!?
李明華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機油。
“速度可以在每分鐘0.8到1.5米之間無級調速?!?
王師傅站在一旁,手里拿著一塊剛剛加工完成的不銹鋼焊料槽。
這個槽體是整臺設備的心臟,里面將裝滿熔化的焊錫,電路板就要從上面通過完成焊接。
槽體的內壁光滑如鏡,每個角度都經過精密計算。
“這個活真不好干?!?
王師傅把焊料槽小心放在工作臺上。
“內壁的弧度要求這么精確,稍微偏一點焊錫流動就不均勻了。”
車間外面的雨聲漸漸小了,但天空依然陰沉。
透過高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遠處的海峰鋼鐵廠冒著白煙的煙囪,在雨霧中顯得模糊不清。
整個工業區都籠罩在一種濕潤而沉重的氣息中。
張衛東蹲在設備底部,正在連接助焊劑的噴淋管路。
這套系統要求極高的密封性,任何一個接頭出現泄漏都可能影響整體效果。
他的額頭上全是汗水,工裝的膝蓋部分已經磨得發白。
“小張,管路連接怎么樣了?”
林濤放下手中的烙鐵,走到設備旁邊查看。
“基本連接完了,就是這個霧化噴嘴有些問題?!?
張衛東指著一個精密的銅制噴嘴。
“國產的霧化效果不太好,噴出來的助焊劑顆粒太大?!?
林濤俯身看了看那個噴嘴,確實能看出加工精度的差異。
在技術封鎖的年代,很多精密器件只能依靠自己摸索制造。
“紅星,分析現有噴嘴的技術缺陷和改進方案?!?
“分析完成:當前噴嘴孔徑0.8毫米,建議縮小至0.3毫米,同時增加預混室結構??墒怪竸╈F化顆粒直徑從50微米降低至15微米,大幅提升噴淋效果?!?
林濤拿起放大鏡仔細觀察著噴嘴的內部結構,然后在紙上快速畫出了改進圖紙。
鋼筆在紙面上劃出清晰的線條,每個尺寸都標注得很精確。
下午時分,廠區里傳來了熟悉的汽車喇叭聲。
王紅林匆忙跑進三車間,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
“濤哥,好消息!”
王紅林顧不上擦汗。
“BJ的訂單確定了,三千臺收音機,價格比上海那邊還高兩塊錢?!?
車間里正在工作的幾個人都停下手中的活,轉頭看向王紅林。
“什么時候要貨?”
林濤放下手中的圖紙問道。
“兩個月內交貨,而且如果市場反響好的話,還有后續的訂單?!?
王紅林拿出一份合同草稿。
“但是人家明確說了,如果質量出現問題,不僅要退貨,還要賠償損失?!?
林濤接過合同看了看,密密麻麻的條款中確實對質量要求極其嚴格。
這進一步證明了波峰焊機的重要性,只有實現自動化焊接,才能保證大批量生產的質量穩定。
傍晚時分,第一次通電測試開始了。
李明華小心翼翼的合上電源開關,設備發出輕微的嗡嗡聲。
溫控系統的指示燈依次點亮,綠色的光芒在昏暗的車間里顯得格外醒目。
“溫度上升正常,目前68度?!?
張衛東緊盯著溫度表的指針。
“升溫速度比預想的要快一些。”
林濤站在控制臺前,手指輕點著各個開關和旋鈕。
這臺設備雖然外觀簡陋,但每個部件都凝聚了工人師傅們的心血。
不銹鋼的外殼、精密的傳動機構、復雜的電控系統,在1979年的夏天,這絕對是最先進的工業設備。
“紅星,監測設備運行的各項參數是否正常。”
“監測結果:電機轉速穩定,溫控系統響應正常,傳送帶運行平穩。建議繼續升溫至150度進行中溫測試。”
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焊料槽里的焊錫開始緩慢融化。
銀白色的金屬在高溫下變成了流動的液體,表面反射著車間里昏黃的燈光。
夜幕降臨,三車間里依然燈火通明。
幾個年輕的技術員圍在設備旁邊,記錄著各種運行數據。
老王師傅站在一旁,雖然對這些復雜的數據看不太懂,但能感受到這臺設備的不同尋常。
“濤哥,這家伙真的能管用嗎?”
王紅林看著正在運轉的波峰焊機,心里還是有些忐忑。
林濤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設備旁邊,仔細觀察著焊料的流動狀態。
液體的焊錫在槽中形成了完美的波峰形狀,高度均勻,流動平穩。
這正是自動化焊接所需要的理想狀態。
晨光透過三車間高大的玻璃窗灑進來,在水泥地面上留下斑駁的光影。
波峰焊機靜靜矗立在車間中央,銀白色的不銹鋼外殼反射著柔和的光芒。
經過一夜的預熱,設備內部的溫度已經穩定在工作狀態。
林濤站在控制臺前,手里拿著一塊測試用的電路板。
這塊板上焊著幾十個電阻和電容,正好用來檢驗波峰焊機的實際效果。
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輕點著各個開關,綠色的指示燈依次亮起。
“紅星,分析當前設備狀態,確認是否具備試生產條件?!?
“設備狀態檢測完成:焊料溫度248度,傳送帶速度1.1米/分鐘,助焊劑霧化正常,波峰高度11.8毫米。所有參數均在設計范圍內,具備試生產條件?!?
李明華蹲在傳送帶旁邊,用游標卡尺仔細測量著電路板定位夾具的間距。
每一個細節都要精確到毫米級別,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焊接失敗。
他的額頭上滲著細汗,工裝的袖子已經卷到手肘處。
“林廠長,定位系統調試完成?!?
李明華站起身擦了擦手。
“電路板可以精確卡在傳送帶上,不會發生位移?!?
張衛東站在設備的出料端,手里拿著一面小鏡子對著焊料槽的內部照射。
液體的焊錫在高溫下呈現出完美的流動狀態,表面張力形成的波峰高度均勻,沒有氣泡和雜質。
王師傅走到近前,好奇的看著這臺他們親手制造的設備。
雖然外觀不如進口設備那樣精美,但每一個螺絲、每一根管路都凝聚著工人師傅們的心血。
“濤哥,真的要開始了?”
王紅林站在一旁,手里拿著記錄本和筆。
作為見證者,他要詳細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