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波峰焊機
-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 年輕的馬師傅
- 2161字
- 2025-07-24 11:00:00
林濤站在三車間的圖紙桌前,額頭上滲著細密的汗珠。
單靠電風扇,很難驅除大型設備散發出的熱量。
桌上攤開著一張巨大的設計圖紙,上面密密麻麻畫滿了復雜的機械結構圖。
“紅星,再次確認波峰焊機的關鍵技術參數。”
林濤用手指輕點著圖紙上的幾個關鍵部位,心里默默詢問著。
“技術參數確認:焊料溫度控制在250±5攝氏度,傳送帶速度1.2米/分鐘,助焊劑噴淋角度30度,波峰高度12毫米。關鍵難點在于溫度控制系統和傳送機構的精度配合。”
紅星的聲音在腦海中響起,依然是那樣冷靜準確。
李明華趴在圖紙上,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細節。
他工裝的后背已經被汗水浸濕了一大片,但專注的神情沒有絲毫松懈。
“林廠長,這個傳送帶的齒輪比例我有些看不明白。”
李明華抬起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
“按照圖紙上的尺寸,這個減速比似乎有問題。”
張衛東也湊了過來,手里拿著一把游標卡尺在圖紙上比劃著。
車間里其他幾個老師傅圍在旁邊,雖然看不太懂這些復雜的機械圖紙,但都能感受到這個設備的不同尋常。
“小李說得對。”
王師傅放下手中的煙頭,用粗糙的手指指著圖紙。
“這個齒輪如果按這個比例做,轉速太快了,電路板過去的時候容易晃動。”
林濤點點頭,拿起鉛筆在圖紙上修改著齒輪的參數。
午后的陽光透過高大的車間窗戶灑進來,在圖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遠處傳來收音機裝配車間的機器聲,那是廠子里最熟悉的聲音。
“紅星,重新計算傳送系統的最佳參數配置。”
“重新計算完成:主動輪直徑應為180毫米,從動輪直徑720毫米,減速比1:4,傳送速度可精確控制在0.8-1.5米/分鐘之間。”
林濤快速在圖紙上標注著新的數據,鋼筆在紙面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劉建軍拿著一張零部件清單,正在計算著制造成本。
“林廠長,按照圖紙上的要求,光是主要材料就需要八千多塊錢。”
劉建軍放下算盤,臉上帶著擔憂的表情。
“如果加上加工費用,這臺設備至少要花費一萬二千塊。”
車間里瞬間安靜下來,只能聽到遠處機器的轟鳴聲。
一萬二千塊,在1979年的夏天,這筆錢足以買下半條街的平房。
王紅林推門走了進來,手里拿著一份電報。
他看到滿桌的圖紙和圍在旁邊的人群,心里已經猜到了大概。
“濤哥,上海那邊又來催貨了。”
王紅林把電報遞給林濤。
“他們說如果這個月底不能交貨,就要考慮其他供應商了。”
林濤接過電報,快速掃了一眼上面的內容。
上海無線電一廠的采購經理語氣很急切,千臺收音機的大訂單讓他們不敢怠慢。
“老王,現在裝配車間的日產量是多少?”
林濤放下電報問道。
“滿負荷生產的話,一天能出180臺。”
王紅林擦了擦額頭的汗。
“但是焊接工序總是跟不上,工人們手工焊接的速度有限。”
這正是林濤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手工焊接不僅效率低下,而且質量不穩定。
特別是夜班工作,工人疲勞后焊點質量更加難以保證。
而波峰焊機可以實現自動化焊接,不僅速度快,質量也更加穩定。
“紅星,分析波峰焊機投入使用后的產能提升效果。”
“分析完成:波峰焊機投入使用后,焊接工序效率提升400%,日產能可達350臺,同時焊點質量合格率提升至99.5%。預計設備成本可在六個月內回收。”
李明華站在圖紙前,用尺子測量著各個部件的尺寸。
他的動作很仔細,每一個數據都要反復確認。
“林廠長,這個溫控系統是整臺設備的核心。”
李明華指著圖紙上一個復雜的電路圖。
“如果溫度控制不好,焊錫要么融化不充分,要么溫度過高燒壞元件。”
張衛東走到車床旁邊,仔細觀察著已經加工出來的幾個樣品零件。
這些都是按照圖紙要求制作的測試件,精度要求非常高。
“王師傅的手藝真不錯。”
張衛東拿起一個鑄鋁的加熱槽,對著光線仔細檢查著內壁的光潔度。
“這個加工精度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
王師傅憨厚的笑了笑,手上還沾著機油的痕跡。
“這點活算不了什么,就是這個設備到底能不能成功,心里還是沒底。”
車間外面傳來汽車的喇叭聲,一輛解放牌卡車停在了廠門口。
幾個裝卸工人從車上卸下一個個木箱,里面裝著從天津訂購的電器元件。
“小劉,去看看貨到了沒有。”
林濤對劉建軍說道。
“林廠長,是溫控系統的元件到了,還有那批進口的加熱管。”
劉建軍跑到窗邊看了看,然后回頭報告。
這批從香港轉口進來的加熱管花了廠子不少外匯,但這是整臺設備的核心部件,國內的仿制品也大多在高端企業。
在技術封鎖的年代,每一個進口元件都來之不易。
夕陽西下,車間里的工作依然在繼續。
李明華和張衛東趴在圖紙桌前,正在設計控制電路的細節。
旁邊的黑板上畫滿了各種電路符號和計算公式,密密麻麻的看起來像天書一般。
王師傅和幾個老工人在機床旁邊,按照圖紙要求加工著各種零部件。
車床的切削聲和銑床的轟鳴聲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工業生產特有的節奏。
金屬屑在燈光下閃著銀色的光芒,機油的味道彌漫在整個車間里。
林濤走到窗前,看著廠區里忙碌的景象。
一車間和二車間里依然燈火通明,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的生產收音機。
而在這個三車間里,一臺可能改變整個廠子命運的設備正在慢慢成型。
“紅星,預測波峰焊機制造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點。”
“技術難點預測:一、加熱系統溫度均勻性控制;二、傳送帶與PCB板的精確定位;三、助焊劑噴淋系統的霧化效果;四、焊料回流系統的密封性。建議分步驟逐一突破,先解決主要矛盾。”
夜幕降臨,三車間里的燈光依然明亮。
這臺自主設計的波峰焊機,承載著新陽收音機廠邁向自動化生產的夢想。
一心只想把收音機廠盤活的林濤還沒有意識到,從制造波峰焊機開始,新陽收音機廠在他的帶領下,已經走上了另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