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真正的大師

  • 我的時代1979!
  • 老牛愛吃肉
  • 2194字
  • 2025-08-18 08:00:00

朱老妻子鄒氏已離世多年,身邊子女皆不在身邊,又不習慣人照顧。

覺得自己身體還行,一般時候都是自己做飯。

清貧卻不顯寡淡,守獨而不出冷寂。

陽春面確實是他老人家的手藝。

“你倒會順桿爬。”朱老用筷子敲了敲碗沿,眼底笑意溫厚,“常來正好,我這書房里的書,多個人翻翻看才不生霉。”

“那可不是順桿爬,老師飯做的好吃不是!”

“培橫說你滑頭是一點沒錯啊。”

“哪能!”

一頓飯很快吃完,讓許成軍吃了個肚圓,來上海頂數這一頓吃的最舒服。

還是得有人關心啊!

誰說俺師傅家不是家!

朱老要去收拾碗筷,許成軍忙搶過刷了碗,笑著說:“老師,您不讓我刷這碗我下次可真不好意思來蹭飯了!”

“刷吧刷吧,憑空來個洗碗工還不好嘛!”

“趕緊刷,刷完來書房,咱爺倆好好聊聊。”

老爺子自是悠悠的一個人坐在藤椅上喝起了茶水。

等許成軍踏進書房。

先和許成軍聊了他個人的家庭和經歷,以及之前創作思路。

聽到許成軍父親的事時,眉頭緊皺,卻也為發表什么看法。

只是也提了句早點結束上海的事回家去探親。

父母在,不遠游。

聽得許成軍創作《試衣鏡》時候的別扭時,笑呵呵地道:“年輕人就得有銳氣,真實的東西再最有力量。”

“這還得跟您多學習。”

“在創作上我可當不了你的老師!老咯!”

朱老這么說你就這么聽!

怎么的你還想答應是吧?

“昨天說的《楚辭》批注,我昨天里整理了些,你拿去慢慢看,有不懂的就記下來,下次來咱們再細聊。”

說著,朱老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

許成軍雙手接過。“老師費心了,我一定好好研讀。”

這是朱老上回提到他文獻缺的部分,也是在他和諸位教授聊理論時所缺失的內容。

這么厚一本子,怕不是一時半刻能整理好的。

他看著朱老笑意晏晏的模樣,嘴角動了動。

終究是沒說出什么。

有些話不用說,記在心里更有分量。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謝謝老師。”

他瞥見書桌角落壓著張泛黃的照片,相框里的女子梳著齊耳短發,眉眼溫和。

“這是師母吧?”

朱老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眼神軟了幾分:“是你師母,她在世時最會做這雪里蕻炒毛豆,說要腌得夠勁才下飯。”

“現在我自己腌,總差著點味道,許是少了她往壇子里撒糖的那手抖勁。”

許成軍看著朱老指尖在相框上輕輕點了點,那動作溫柔得像在觸碰易碎的月光。

這滿室書香里,除了筆墨的清冽,更藏著歲月釀的溫情。

就像桌上那碗雪里蕻,咸香里裹著的,是化不開的念想。

許成軍在朱老這待了一下午,老人家自是言傳身教,無所不言。

中午,許成軍本來想早點走,不打擾老家人休息。

結果老人家反而不樂意。

“走什么走,看不上我這老頭子,在這改你那論文。”

“哪能呢,這不怕打擾老師您休息。”

“你呀,年紀輕輕的哪那么多心思!”

“讓你在這看書改論文,你就在這。”

朱老搖搖頭。

這一下午,朱冬潤除了中午小睡了半個時辰。

其他時候一直在看著許成軍修改論文。

改到精妙處,也會夸兩句許成軍。

情緒價值給的倍兒足!

閑暇時,許成軍看到朱老會翻看子女們寄來的信件,摩挲著長子朱君達和次女朱秀若的舊照片,眼神中滿是溫情。

偶爾聊及此處,老人家也只是搖頭。

這代人苦慣了。

家中雖少了往日的熱鬧,卻因他對學術的執著與對家人的惦念,始終充盈著沉靜而溫暖的氛圍。

臨走時,

許成軍看見書架上擺著本《張居正大傳》,

封面上有先生親筆題的“治學先治史,治史先治人”。

他問:“老師寫傳記時,是不是總想著要把人物寫得像活生生站在眼前?”

“問到點子上了。”

“寫傳記哪能只記些生卒年月、功過是非?得鉆進人物的骨頭縫里去。你看張居正,朝堂上是鐵腕改革的宰輔,深夜在書房批奏折時,案頭不也擺著幼子畫的涂鴉?我寫他時,總想著他落筆改奏折的力道,想著他見小孫子跑進門時,眉頭是怎么悄悄松開的。”

朱老端起茶杯抿了口。

“人哪有純然的好與壞?得把他們放回柴米油鹽里,讓字里行間飄著煙火氣,那些人物才能從紙頁上走下來,站在你跟前說話。就像你師母腌菜時總說的,少了那點人情味兒,再講究的手藝也出不了地道滋味。”

人情味么?

這些話許成軍其實聽過類似的。

但是大師親自在你面前給你講課那是什么感覺?

...

走出朱老家門。

他想到近現代的文學泰斗,其實少有人提及朱冬潤。

但是朱冬潤,確實許成軍最敬重的大師之一。

...

他讀書那會對民國“文學泰斗”們報以極大的敬意。

對那套“近現代中國大師看民國,當代確實少有了”的信以為真。

但真的回看回看1949到1976年,那個艱苦奮斗的年代。

國家工業體系從零開始建立,農業合作社推進、掃盲推廣、赤腳醫生、農村電力普及、鐵路修建、國防體系初步成型……

這一切是誰干出來的?

不是那些“文壇泰斗”。

是那些愿意穿上工作服、扎進實驗田、住在山溝、跑在前線的普通干部、工人、技術員。

大師們呢?

有的大師在寶島繼續拿高薪搞“自由東大”,

有的人繼續研究中國史系譜,整天閉門造車,動不動就出一套10卷本的大部頭。

可這些人一輩子都沒教過幾個農村孩子,沒去過一個化肥廠、糧站、衛生所。

沒有他們,新中國照樣發展了。

你要說他們“被時代耽誤了”,許成軍更愿意說,是他們太高看自己了。

他們的優越感不是來自能力。

而是來自慣性,是幾百年來“士大夫當家”的那種本能:只要讀過書,就不該被懷疑。

你可以站著講,卻不能彎腰干。

你可以教育人民,卻不能成為人民的一份子。

教員看得很透,他知道這些人嘴上講得再好聽,骨子里也不會為人民服務。

所以他說:“知識分子必須與工農結合,否則沒有出路。”

你說你們知識分子太慘?

隔壁斯老爺捶胸頓足。

歷史上屠龍勇士很多,但是屠了龍,拒絕成為龍,還留下了屠龍秘籍的,遍觀史書就這么一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鹤峰县| 剑阁县| 泸溪县| 收藏| 如东县| 利辛县| 麻城市| 昭觉县| 习水县| 壶关县| 霍林郭勒市| 拉萨市| 体育| 临猗县| 临潭县| 塔城市| 孟村| 商南县| 桂林市| 固阳县| 涿州市| 商洛市| 永善县| 襄樊市| 白山市| 高青县| 根河市| 江安县| 嘉祥县| 东阳市| 隆林| 衡阳县| 麦盖提县| 铜梁县| 武强县| 荔浦县| 鲁甸县| 迁安市| 微山县|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