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程序之門
- 誤差:自證陷阱
- 鈞爻
- 1402字
- 2025-07-23 17:13:29
港區警局南側的技術資料室,墻壁泛黃,柜門貼著編號標簽,空氣里是老紙張混著防潮劑的味道。
季昭站在桌邊,面前攤開的是林遠的畢業論文復印件。
論文標題依舊醒目:《建構式現實:在可控環境中重塑人類對“選擇”的定義》。
他的目光從段落滑過,每一頁都劃有鉛筆標記,像林遠自己留下的路徑。
“他不是在制造概率。”季昭緩緩開口,“他是在制造‘看似自主’的必然。”
技術員老張戴著老花鏡,坐在電腦前,手指不停敲鍵盤。
“我們在林遠老郵箱的加密區發現了這些。”
投影儀打開,一張圖浮現在白墻上。
那是一個多層嵌套模型。每個節點都寫著人名、時間段、行為片段、情緒因子、引導話術。
“這像行為預測,但更像……行為誘導。”
老張點頭:“對。他不是用大數據預測一個人會怎么做,而是——在無聲無息間,引導這個人走到那個選擇點上。”
季昭:“所有人都以為自己在自由選擇。”
“但其實每一層反饋,都是被‘期望’過的。”老張聲音發干,“就像你以為自己突然改變路線去港口走一圈,其實是一周前路上那面廣告牌觸發了聯想——廣告牌是他換的。”
一時間,技術室里沒人說話。
那不是犯罪程序。
是信念重寫。
“他對哪些人下手?”
“看變量組圖。”老張敲出第二張圖,紅點依次亮起。
孫岳、王驍、韓彬、唐芷。
“這不是名單。”
“這是參數。”
他們分別代表:權力結構內的利益因子、行為懶惰、倫理模糊、觀察者角色。
林遠在模擬社會——用他們來映射模型。
唐芷再次被帶進技術室,她穿著一件灰藍色襯衫,神情平靜,但眼底的紅血絲很深。
她站在投影圖前,久久未語。
“這是你看到的?”季昭問。
唐芷輕輕點頭:“這是一部分。”
“還有什么?”
她慢慢走近,指向左下角一個未標記的藍點:“這是我。”
技術員愣住:“沒有名字?”
“因為我是反變量。”她聲音微啞,“如果我按照他設計的方式繼續沉默,那整個程序會穩定推進。但如果我開口說出——比如告訴你們,他做了什么——系統就會偏移。”
“他允許你這么做?”
她沒有正面回答。
“他在等我選擇。”她咬了咬唇,像是對自己說的,“如果我繼續選擇沉默,他就贏了。”
季昭忽然意識到,唐芷不是程序里被動的一環。
她是系統的臨界點。
“你為什么不早說?”
“因為……說出來之后,我就真的沒辦法回到那個世界了。”她抬起頭,聲音發緊,“我不會再相信我是個普通人。”
那句“普通人”,像一根刺。
季昭看著她,忽然想到他自己。
三年前他第一次見林遠時,對方也說過一句話:
“你不是破案的人,你是觀測數據的人。”
那時他以為這是侮辱。
現在他才知道,那是一種框定。
“技術組。”季昭低聲道,“如果要破解這個系統,要從哪里下手?”
老張沒立刻說話,過了幾秒:“如果是系統干擾,就找干擾源。”
“什么意思?”
“就像一臺程序被植入病毒,有可能是從硬件端,也可能是外部推送。林遠要引導人出錯,必須使用某種‘持續性刺激源’。”
“廣告牌、話術、路線變更、甚至夢的觸發。”
“對。”
“有沒有可能,他把這些刺激源分發到城市里?”
“可以查公共設施變更記錄。”
季昭起身:“一個月內,所有公共監控攝像頭、街道廣告、智能燈桿系統,全部核對一遍。”
這不僅僅是案件。
這是一次城市級實驗。
林遠想要驗證——如果把整個城市看作一個邏輯系統,是不是能通過少數變量輸入,就改變大多數人的行動路徑。
唐芷沉默地坐在技術臺旁,看著那幅圖。
“你還覺得自己是變量嗎?”季昭問。
唐芷沒有抬頭,低聲:“我不知道。”
她眼里浮現一種極輕的光:“我只是還想看看……人是不是真的完全可以被推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