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支付牌照還沒出現。
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沒有完備的法規。
這就導致國內支付平臺處于“無照經營”,“野蠻發展”的階段!
大大小小的支付平臺,超過三百多家!
這些平臺都用盡渾身解數,應對監管。
比如支付寶,就是采用銀行大客戶模式,包裝成“擔保交易”運營的。
后年監管收緊,又改成“分賬模式”應對監管。
而財付通也是和銀行合作,采用類似的“資金托管”模式推進,后續開發“分裝系統”來合規拿照。
可以說,2011年,三百多家支付平臺,只要合規,都給了牌照!
同樣,王君山也可以照貓畫虎。
這幾年,大家都無照經營,支付寶能做,三百多家都能做,優團自然也能做!
還能比支付寶做的更合規!
尤其是明年優團做大了,流水高了,完全可以和銀行合作,采用類似支付寶的“資金托管”模式,上線自己的支付平臺!
再搞定“分賬系統”,完全能在2011年第一批合規拿照。
當然,支付平臺得獨立出來,以獨立支付公司身份的申請第一批支付牌照。
牌照這個東西很重要。
這年頭,很多企業不太重視支付牌照。
后來重視了,就晚了,牌照就收緊了。
以至于京東和美團,都不得花費十幾億人民幣,收購牌照!
王君山提前布局,完全合規,自然可以用極少的成本,第一批拿下支付牌照。
只是支付平臺的開發布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單是需求設計,就得一兩個月,不同銀行的接口,都不同。
核心開發也得三四個月。
開發好了,銀行對接又是兩三個月。
最后再測試一兩個月才能上線。
前前后后加起來,至少7-10個月。
再加上招人,得8-12個月。
王君山現在開始搞支付,上線都得明年2-6月了。
若是明年才開始搞,那上線都得后年了!
這肯定不行,得提前布局!
為此,王君山再度將唐靜荷喊了過來:
“唐總,支付平臺很重要,立即召集相關人才,提前布局開發我們自己的支付平臺!”
“做自己的支付平臺!”
唐靜荷嚇了一跳,總裁的野心,太大了!
“這樣成本會不會太高了?初期投入就得上百萬,后續還得投入數百萬!”
王君山擺了擺手:“不高,一點都不高。”
“開發自己的支付平臺,短期看成本高,但長期看成本很低。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每筆交易都要支付1%,那才是無底洞,!”
“我懂了,正好,相關人才我也接觸過幾個,可以試試。”
“加油,資金不是問題。爭取明年春天,咱們的支付平臺能正式上線!”王君山笑說。
現在不開發自己的支付平臺,以后要么年年1%的營收給人家上供,要么幾年后花十幾億收購一張支付牌照。
都不劃算。
當下幾百萬能搞定的事,沒必要未來花十幾億!
而幾百萬,王君山還是拿得出來的。
這段時間,優團團購在五大高校推進,一個學校一天四萬的利潤,五個學校加起來都有二十來萬的利潤。
再加上之前賺的,目前王君山手里的資金已經超過255萬。
支付平臺的前期開發階段,需要的資金并不多,撐死百萬,完全沒壓力。
等到明年即將上線,開始燒錢了,幾百萬的后續成本,數百萬的銀行備付金,那時候優團估計也發展起來了,同樣不是問題。
唐靜荷離開后,王君山再度撥通老爸的電話。
這段時間太忙,給家里的電話都少了:
“爸,東西收到沒?”
“收到了,臭小子。那么豪華的一個按摩椅,得上萬吧?你花這個錢干什么?”王凌川忍不住開口。
“可沒上萬,我托人買的,內部價,只要4999!不是父親節了嗎?送您老的禮物,節日快樂。”王君山笑道。
“有這個心就很好了,花這么多錢干什么?你生活費可不夠。”
王凌川看似責備,言語中卻是壓抑不住的欣喜,還有來自老父親的狡猾試探!
“夠的,你兒子我創業了,自己掙的,以后經濟獨立了,不用打錢了。”
“創業了?做的什么?”
“一句兩句說不清楚,都是正經生意。”
“正經創業可以,學業也別耽誤了。”
“當然,我做事一向穩。”
“還有你媽這里……”王凌川壓低聲音:“母親節的時候,你可沒多少表示啊。”
“放心,老媽的禮物也在路上了,過兩天就到了。”
“這還差不多,算你小子有良心。”電話那邊,傳來老媽的聲音。
“那是當然,媽,您的禮物是進口的,跨境商品慢一點。”
“買什么進口的,那么貴,心意到了就行,別亂花錢。”
“給老媽花的錢,那可不叫亂花。我還得忙一段時間,下個月放暑假才能回去。”
“行,回來給你做紅燒排骨,還有韭菜雞蛋水餃,你姥姥家種的韭菜,綠色環保,不打農藥,可好吃了。”
“這感情好,我就愛這一口!”
……
掛斷電話沒多久,王君山收到了短信提醒。
到賬一萬塊。
父母給的。
王君山啞然失笑:“就該說2000買的按摩椅!”
同一時間,優團團購超市。
人來人往,生意不斷。
除了購物的,還有幾個鬼鬼祟祟的人影,神色復雜地盯著門店:
“豪哥,就這個團購店,一天至少賺好幾萬!”
“這么多!你確定?”賈中豪有些難以置信。
其他店一個月也賺不了幾萬啊。
“非常確定,冬老板通過QQ群團購預熱水果,然后進一批,第二天以學校超市一半的價格出售,想不賣爆都難!”
“比如地雷西瓜,學校超市賣3元一斤,他賣一塊五一斤。”
“我去批發市場問過,進多了,也就五毛錢一斤。”
“一斤賺一塊,他一天賣一萬斤就能賺一萬。”
“別忘了,這只是西瓜,還有桃子,荔枝,葡萄……”
“都是同樣的套路,都半價熱銷,都不少賺。”
“全部加起來,一天賺個四萬塊,不成問題。”
賈中豪點點頭:“冬老板還真是個人才!”
“怪不得他開始賣冬瓜的時候,就要大家加團購群,原來就為了這時候準備的。”
“沒錯,這家伙布局深的吶!這生意來錢無數,王君山能做,豪哥,你也能做!”
“連他的貨源,我都摸清了,都是從鴻運批發市場來的。”
“對,我也能做。等等,你說什么?”
“鴻運批發市場,撫順路那個?”賈中豪眼睛瞪大:“他么的,那不是我家附近?”
“我怎么沒想到這么好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