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小翅膀,開始攪動風(fēng)云
書名: 我的道觀通歷史,開局老朱來上香作者名: 安靜l本章字數(shù): 2483字更新時間: 2025-07-26 23:11:10
諸葛亮和朱元璋相繼離去,道觀一下子就冷清了下來。
蘇秩獨自一人走在道觀里,看著依舊破敗的道觀,心中不由得想道,
“難得現(xiàn)在有錢有閑,不如先把道觀整修一番?”
“廂房怕是還得再建幾間,總不能讓他們都住那幾個房間吧?”
“單靠移動網(wǎng)可能不行了,得簽個網(wǎng)線,搞個大的寬帶。”
“還有那大門,也該認認真真的修一修了,別哪天開門的時候掉下來,那就尷尬了……”
用錢的地方還是太多。
蘇秩掰著手指頭,計算了一番要花錢的地方和數(shù)量,不禁長嘆一聲。
……
朱元璋做事向來雷厲風(fēng)行。
他回去后,就立馬昭告天下,宣稱玄臻真君傳下痘疹藥方,救了皇后性命。
同時,又賜下土豆良種,解萬民饑寒之苦。
他還將道教定為大明國教,尊玄臻真君為國師,命欽天監(jiān)把玄臻真君的名號鄭重刻進國典。
這道圣圣旨一出,朝堂內(nèi)外一片嘩然。
朝堂之上,
有些大臣認為朱元璋此舉太過荒唐,不過是遇到個會治病、獻良種的道士。
如此大張旗鼓,還將道教定為國教,實在不太合適。
但也有一些大臣站出來表示支持。
說這是上天庇佑大明,才有玄臻真君顯靈,賜下藥方、良種,
不僅救活了皇后,更保大明萬世昌盛。
民間百姓對玄臻真君,也充滿了好奇與感激。
“陛下說玄臻真君救了皇帝的命,還讓咱們從此以后不再害怕痘疹,土豆也能吃飽肚子……這可得去拜拜才行啊!”
“這突然冒出來的什么真君,以前咋從來沒聽說過?會不會是假的?”
“陛下不會是被人騙了吧?”
“皇后娘娘得痘疹,都快不行了……是陛下親自求來神藥救活了皇后,這能作假?”
“是真是假,咱們?nèi)ゾ┏且豢幢阒 ?
“走,看看去!!”
有了朝廷的背書,玄臻真君的名號很快便在大明各地傳開。
各地百姓,開始自發(fā)前往紫金山玄臻觀祭拜。
一時間,紫金山下人流如織,香火鼎盛。
【陸仁賈向你誠心上香祭拜,你獲得 1點功德值!】
【蕭秉義向你誠心上香祭拜,你獲得 1點功德值!】
【群忠鼎向你誠心上香祭拜,你獲得 1點功德值!】
蘇秩,終于感受到了來自人民的力量!
但朱元璋把道教定為國教,倡導(dǎo)全民祭拜玄臻真君的舉動,
卻加深了他與一個淵源很深的教派的恩怨,
它就是白蓮教!
而白蓮教的前身,就是明教!
朱元璋靠著明教上位后,卻把后來的白蓮教打成了邪教。
這讓白蓮教認為老朱過河拆橋,背叛了自己。
如今,他居然又扶持起了一個叫什么“玄臻真君”的道教,看來是要跟白蓮教不死不休了。
大明建國不過十五年,各種暗流涌動,內(nèi)憂外患其實還是不少。
……
與此同時,諸葛亮的時空里。
姜維派人快馬加鞭,通過驛站不斷換乘人馬,以最快的速度將信件送到了成都蜀漢后主劉禪的手中。
信中,諸葛亮說,要給一個叫做玄臻真君的仙君建道觀、塑金身,還非常貼心地附上了一副玄臻真君的全身像。
劉禪看完信件,滿臉疑惑的撓了撓頭,自言自語道:“相父向來最討厭這些神神叨叨的人,怎么突然要給這玄臻真君建道觀、塑金身?莫不是在外面操勞過度,累糊涂了?”
不過劉禪有個優(yōu)點,那就是聽話,尤其是聽諸葛亮的話。
他雖然心里犯嘀咕,但他還是決定一字不落的,全部照做。
第二天,劉禪把大臣們召集到朝堂。
“諸位愛卿,丞相來信,說要給一位叫玄臻真君的仙君建道觀、塑金身,大家說說該怎么做?”
話剛落音,立刻有大臣站出來反對:“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我蜀漢國力本就薄弱,如今又連年北伐,耗費甚巨!
就連皇宮都要節(jié)衣縮食,哪還有閑錢去搞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劉禪皺起了眉頭,有些不高興地說道:“這是丞相的意思,丞相說咋辦就咋辦唄。你們別啰嗦,趕緊想辦法去辦!”
丞相府長史、撫軍將軍蔣琬,他現(xiàn)在主要負責諸葛亮北伐時期的所有后勤事務(wù)。
劉禪下了命令,他率先站出來說道:“丞相向來智慧冷靜,他做這事,必定有他的道理。
陛下,此事就交予微臣去辦,定不會讓丞相失望。”
“有公琰親自督辦,朕自然是放心的。”劉禪露出了一個憨笑。
大臣們見蔣琬出馬攬下了差事,也就不再多言。
但在散朝之時,突然有太監(jiān)叫住了蔣琬、董允,說陛下還有事情要交代。
蔣琬、董允感覺事情不簡單,于是連忙去了后宮見劉禪。
“臣蔣琬,參見陛下!”
“臣董允,參見陛下!”
“兩位愛卿平身。”劉禪臉上依舊是那副憨厚的笑容。
他扶起蔣琬、董允兩位重臣后,把諸葛亮的信遞了過去,說道:
“相父信中除了建道觀一事,還提到了兩個人。
一個叫黃皓,一個叫陳祗。”
“黃皓朕有些印象,出身卑微,一直在朕身邊做著一些瑣碎之事。
除了機靈、嘴甜,好像沒什么特別的。
至于陳祗,朕好像沒聽說過此人……
你們說說,相父為何點名要除掉黃皓,要流放陳祗至南中?”
侍中董允為人正直、是非分明,一直在輔佐劉禪執(zhí)政,處理宮中事務(wù)。
也正是由于董允的存在,黃皓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官職一直沒超過黃門丞,不敢有絲毫不軌的舉動。
而陳祗也是在董允去世后,才接替董允擔任侍中。
之后他就與黃皓互為表里,開始禍亂朝堂。
董允沉思片刻,對劉禪說道:“丞相想必是知曉了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秘密,才要除掉這兩人。”
蔣琬是諸葛亮的鐵桿迷弟,自然百分百支持諸葛亮的決定。
他說道:“既然丞相要殺此二人,那便都殺了。”
“……”劉禪笑容一滯,好心提醒道:“相父只說殺黃皓,陳祗是流放南中!”
“那跟殺了他有什么區(qū)別?說不定陛下直接殺了他,對反而還是種解脫。”蔣琬笑道。
“額……”劉禪徹底愣住了。
南中是蜀漢南部邊疆諸郡的統(tǒng)稱。
建興三年(公元 225年),
劉備病逝后不久,南中地區(qū)局勢動蕩,牂牁太守朱褒、益州大姓雍闿以及夷人首領(lǐng)高定相繼發(fā)動叛亂。
蜀漢政權(quán)任命的郡太守正昂、焦璜、龔祿皆被叛軍所殺。
諸葛亮為穩(wěn)定局勢,決定親自率軍南征。
他采用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的策略,兵分三路進軍南中。
最后,諸葛亮完成了“七擒孟獲”的壯舉,使孟獲心悅誠服,不再反叛,還前往蜀漢中央擔任御史中丞一職。
在之后,諸葛亮對南中采取“以夷制夷”與委派官員相結(jié)合的治理方式,重新劃分南中四郡。
他任用南中大姓和夷帥,征調(diào)大姓“聘策”的部曲入蜀,同時大力扶植南中地區(qū)的發(fā)展,加強了蜀漢對該地區(qū)的控制。
南中地區(qū)多高原、山地、峽谷,氣候濕熱多雨,蚊蟲滋生,瘧疾橫行。
諸葛亮南征時曾感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不毛”雖然不是絕對的荒蕪,但也足以說明這些地區(qū)的原始與閉塞。
諸葛亮把陳祗流放到這里來跟南蠻、毒蟲作伴,這不比殺了他更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