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公審大會
- 亮劍從穿越野戰醫院開始
- 雨天低語
- 2576字
- 2025-08-08 00:02:00
第二天清晨,天色剛蒙蒙亮,晨霧還籠罩著整個駐地。
獨立團全體集合,將近一千多人分成三個方隊。那六名偽軍軍官和五名敗類五花大綁地押到中央,嘴里塞著破布。
趙剛站在他們面前,宣讀了他們的罪行,宣布他們助紂為虐的經過。
宣讀完畢,他揮了揮手。
十一聲聲槍響,干脆利落,在寂靜的空地里響起。
血濺在了黃土地上,十一個作惡多端的生命就此終結。整個過程迅速、冷酷、公開。
人群死一般的寂靜,尤其是那些“新生連”的戰士,他們臉上血色盡褪,身體不受控制地顫抖。
旁觀的人群中,壓抑的議論聲開始蔓延。
“殺得好!這種雜碎,留著也是禍害。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還真以為咱們八路軍是吃素的。”一個斷了根手指的老兵啐了一口。
“我的天……真的說殺就殺……這紀律……比鬼子還嚴……”一個剛加入的新生連戰士,喃喃自語,話里帶著十二分的敬畏。
王保國站在隊伍前列,他看著倒下的尸體,緊握的拳頭松開了。他低聲對身邊的指導員說,“這才是對的。報仇,更要講公道。營長這么做,我服了。”
“政委這手,比什么思想教育都管用。現在這幫二鬼子才知道,咱們的隊伍,不養人渣,只認規矩。”劉猴子走到林毅身邊,壓低了聲音。
李云龍看到被處決的敗類,“我在這里再說兩句,我們獨立團對于這種幫助鬼子的二鬼子絕不姑息,一旦查實,必須執行槍決。”
他又望向新生連方向,“我知道咱們二營有一部分同志剛剛加入我們,你們既然經過了我們團的審查,那就說明你們清清白白,我們獨立團所有人都不能看不起這一部分同志,誰要是看不起我們自己的同志,傳到我的耳中,老子可是會翻臉不認人的。”
新生連的戰士聽到李云龍這番話,眼睛紅紅的,他們第一次遇到這種領導。
公開審判風波過后,二營的擴編和整訓正式走上了快車道。
一場硬仗的開始,往往不是槍炮聲,而是思想的轉變和基礎的夯實。
王虎終于帶著六連回來了,一同回來的還有從附近村鎮招來的五十多個青壯年。
與此同時,被派出去采購物資的王大壯也趕著十幾輛大車回來了,車上裝滿了糧食、布匹和中藥材。
林毅站在營地的土坡上,看著眼前的一切。左邊,是經過初步甄別和思想改造,編入“新生連”的一百一十名俘虜兵;中間,是王虎帶來的五十五個朝氣蓬勃的新兵;右邊,是自己手中二營老兵。
他腦子里飛速盤算著。四百四十多人,一個營的架子就這么搭起來了。從陳家裕防御戰后兩百殘兵,到現在兵強馬壯,不過短短數日。
可林毅心里卻沒有半點輕松。他很清楚,二營的壓力已經變了。之前是愁沒人沒槍,是生存的壓力;現在,是愁怎么把這一盤散沙捏成一塊鐵板,是怎么把這四百號成分復雜的人,煉成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隊。這,是發展的壓力,比生存更考驗人。
他看著購買回來的物資,又看了看訓練場上形態各異的兵。
槍,是好槍,是繳獲的日械。子彈,是充足的子彈,足夠支撐一場高強度戰斗。糧食,是白花花的面粉,能讓戰士們吃飽肚子。
可這一切,都只是硬件。沒有合格的士兵去使用,這些不過是一堆廢鐵和口糧。
士兵,才是戰爭這個復雜程序里,最核心的“軟件”。
林毅的任務,就是給這新生連和新兵把“軟件”重裝系統,讓他們從只會站崗、欺壓百姓的偽軍程序,變成令行禁止、敢于刺刀見紅的戰斗程序。把聽到槍聲就害怕的社會程序,變成合格的戰斗程序。
這個念頭,讓林毅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當晚,林毅召集了全營的連排級干部開會。
油燈下,各連長,指導員圍坐一圈。
林毅把一份手寫的計劃拍在桌上。“從明天開始,二營進入全面整訓階段。我的要求就一個字——練!給我往死里練!”
他指著王保國,“老王,你們八連底子不好,你的任務,就是把戰術協同給我撿起來!尤其是新補充進去的兵,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跟你手下老兵一個樣!”
王保國點點頭,甕聲甕氣地說,“營長放心,誰敢掉鏈子,我扒了他的皮!”
林毅又看向趙鐵柱,“劉猴子,你暫時負責新生連,新生連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每天晚上的訴苦大會必須開!要讓每個人都上臺講,把他們心里的苦水、恨意,全都倒出來!什么時候他們一提到‘鬼子’兩個字,眼里冒的是火,而不是怕,你這才算合格!”
劉猴子一拍胸脯,“明白!保證完成任務!”
林毅的計劃,詳盡到了每一個細節。
體能訓練,每天負重跑十里山路,做俯臥撐,練拼刺。
射擊訓練,嚴格限制子彈,但要求每個人必須在一百五十米距離上,打中人形靶。
戰術訓練,林毅親自講解,他把后世解放軍最擅長的穿插分割戰術,用最簡單直白的話,揉碎了教給這些連排長。
“……記住,我們不是和鬼子硬碰硬的鐵錘,我們要當鉆進敵人心臟的錐子!找到他們的薄弱點,插進去,把他們攪個天翻地覆!”
從枯燥的隊列訓練,到血腥的拼刺練習,整個二營駐地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熔爐。
而到了晚上,熔爐的火焰會換一種形式燃燒。
在新生連的營房里,訴苦大會如期舉行。一個又一個曾經的偽軍士兵走上臺,講述著自己被逼為匪、家破人亡的經歷。
“……我爹就是交不起苛捐雜稅,被保長活活打死的。我娘為了給我換口吃的,把自己賣了……我去當兵,就是為了混口飯吃啊……”一個漢子說著說著,泣不成聲。
臺下的戰士們,神情也從一開始的麻木,到后來的感同身受,再到最后的同仇敵愾。
旁聽的老兵們,也深受觸動。
“他娘的,聽他們一說,感覺跟咱們也差不多。都是被這世道逼的。”一名戰士低聲感慨。
“是啊,誰他娘的生下來就想給鬼子當狗?還不是活不下去。”
“營長這招真絕,把他們的心結解開了,這股恨意,不對著鬼子去,還能對著誰?”
“別說了,明天訓練,得對他們再狠點。現在多流汗,上了戰場才能少流血。”
王保國站在角落,他聽著那些和自己家相似的悲慘故事,心中的那點隔閡,在不知不覺中消融了。
他忽然想通了,敵人從來不是這些穿著同樣破爛衣服的窮苦人,而是那些讓他們變得窮苦的家伙。
從基礎軍事素養,到為何而戰的階級教育,林毅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為這支新生的部隊注入鋼筋鐵骨和不屈的靈魂。
他將詳細的訓練指標和考核標準下發到每個連、每個排,要求各級干部嚴格執行,定期考核,末位淘汰。
夜深了,整個營地除了巡邏的哨兵,大部分人都已沉沉睡去。
林毅卻沒有睡意,他獨自站在營地外的山坡上,俯瞰著這片在黑暗中蟄伏的營地。
他能感受到,一股新的力量正在這里匯聚、成型。
但他同樣清楚,這支由老兵、新兵、降兵混合而成的部隊,就像一把剛剛淬火的刀,雖然鋒利,但也脆弱。
真正的考驗,不在訓練場,而在下一次與日軍精銳的殊死搏殺中。
他轉過身,向自己的營房走去。前方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