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太子的考題
- 撥動歷史的脈搏
- 第25號宇宙
- 1270字
- 2025-07-19 20:10:54
劉奭十三歲那年,劉據給他出了一道考題:如果關中發生旱災,糧食減產,該怎么辦?
這道題,難住了不少老臣——既要安撫百姓,又要保證國庫,還要防止流民作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劉奭在書房里想了三天,寫出了一份答卷。
劉據把福朋叫來,一起看答卷。
只見答卷上寫著:
1.開倉放糧,先讓百姓有飯吃,不能餓死人;
2.暫停修建宮殿和園林,把錢省下來買糧食;
3.號召富戶捐糧,捐得多的,賞給爵位;
4.組織百姓挖井、修水渠,引水灌溉,減少旱災的影響;
5.派官員到各地巡查,防止有人趁機抬高糧價。
劉據越看越滿意,看向福朋:“你覺得怎么樣?”
福朋點頭:“考慮得很周全,既有應急的辦法,也有長遠的打算。尤其是‘暫停修建宮殿’和‘號召富戶捐糧’,很有魄力。”
“只是……”福朋話鋒一轉,“有一點沒考慮到——流民。旱災會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這些流民如果聚集在一起,很容易生亂。應該再加上一條:在各地設立‘流民營’,給流民提供住處和食物,讓他們參與修水渠、挖井,管飯還給工錢,這樣既能解決流民問題,又能加快水利工程的進度。”
劉奭在旁邊聽著,眼睛一亮:“太傅說得對!我怎么沒想到!”
劉據笑道:“沒關系,慢慢學。福朋,你再給太子出幾道題,考考他。”
福朋想了想,問:“如果匈奴派使者來,說要和親,讓大漢把公主嫁過去,該答應嗎?”
劉奭想了想,說:“不該答應。大漢的公主,不能用來換取和平。我們應該加強軍隊,讓匈奴不敢來犯。如果他們真的想和平,可以互派使者,通商往來,但和親不行。”
福朋又問:“如果有大臣犯了錯,是你的老師,該怎么處置?”
劉奭咬了咬嘴唇,說:“按律法處置。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老師也一樣。但可以在處置后,念在他以前的功勞,給他家人一些照顧。”
福朋滿意地點點頭。這孩子,有原則,也有溫度。
劉據看著兒子,眼里滿是欣慰。他知道,自己可以放心了。
這年冬天,劉據的身體越來越差,常常咳嗽,有時候還會咳血。太醫說,是早年征戰和操勞過度,傷了根本,只能慢慢調養。
朝堂上的事,劉據漸漸交給福朋和幾個老臣處理,自己則在后宮靜養。
福朋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既要處理朝政,又要教太子讀書,還要時常去看望劉據,匯報情況。
阿竹看著他日漸消瘦,心疼道:“大人,您也歇歇吧,別累垮了。”
福朋笑了笑:“沒事,我還撐得住。陛下身體不好,太子還小,我不能倒下。”
這天,他去看望劉據,發現劉據的精神好了很多,正在看一幅畫——畫上是長安的街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福朋,你看,這畫好看嗎?”劉據指著畫,笑道。
“好看。”福朋道,“畫的是長安的繁華。”
“是啊,繁華。”劉據道,“朕這輩子,沒什么大志向,就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讓長安一直這么繁華下去。現在看來,做到了。”
他頓了頓,又道:“朕要是走了,你要好好輔佐太子,像輔佐朕一樣,幫他守住這江山,守住這繁華。”
福朋心里一酸,躬身道:“臣遵旨。臣一定會輔佐太子,讓大漢越來越強,讓長安永遠繁華。”
劉據看著他,笑了,眼里滿是信任。
窗外的陽光照進來,落在兩人身上,溫暖而寧靜。
福朋知道,劉據已經做好了準備。而他,也必須做好準備,接過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帶著太子,帶著大漢,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