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歸來的商隊
- 撥動歷史的脈搏
- 第25號宇宙
- 1878字
- 2025-07-17 23:50:18
福朋在烏孫待了一個月,幫元貴靡穩定了局勢,又和他簽訂了盟約——大漢每年給烏孫提供絲綢、茶葉和工匠,烏孫則給大漢提供戰馬和西域的香料、寶石,雙方互通有無,共同抵御匈奴。
臨走前,元貴靡送給福朋一匹汗血寶馬,還有不少西域特產。
“福大人,有空一定要再來烏孫!”元貴靡依依不舍。
“會的。”福朋道,“以后,大漢會在赤谷城設個西域都護府,派官員來常駐,方便兩國往來。”
“太好了!”
帶著烏孫的使者和滿滿的貨物,福朋的隊伍踏上了歸途。
這次回程,比來時順利多了。沿途的小國聽說福朋打退了匈奴人,都紛紛出城迎接,送來了不少禮物。
走到玉門關時,正好遇到一支從西域回來的大漢商隊。商隊首領看到福朋,激動得熱淚盈眶:“福大人!您可回來了!現在西域太安全了,匈奴人看到我們的商隊,都躲著走!”
福朋笑著問:“生意好嗎?”
“好!太好了!”首領道,“烏孫的馬、大宛的葡萄、安息的香料,都賣上了好價錢!我們這次回來,帶了滿滿十車貨物,能賺不少錢呢!”
看著商隊里滿載的貨物,聽著商人們歡快的笑聲,福朋忽然明白了絲綢之路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條貿易通道,更是一條連接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紐帶。
回到長安時,已是深秋。
劉據親自在城門口迎接,看到福朋,快步上前:“你可回來了!西域的事,辦得好!”
“都是陛下的英明領導。”福朋笑道。
“別謙虛了。”劉據拍著他的肩膀,“朕已經讓人把你在西域的事寫進史書了,讓后人也知道,大漢不僅有衛青、霍去病那樣的猛將,還有你這樣能憑智慧安定西域的能臣。”
福朋心里一暖。
回到御史府,妻子早已等在門口,看到他,眼淚就流了下來:“你可回來了!我天天擔心……”
“別哭了,”福朋擦去她的眼淚,“我這不是好好的嗎?”
阿竹也蹦跳跳地跑回家,跟府里的下人炫耀:“我跟大人去西域啦!看到沙漠了,還有汗血寶馬,比長安的馬跑得快多了!”
一時間,御史府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休整了幾日,福朋進宮復命,將西域的情況一五一十地稟報給劉據,還呈上了和烏孫簽訂的盟約。
劉據看完盟約,滿意地點頭:“做得好!這樣一來,西域就安穩了。絲綢之路暢通,國庫的收入也能增加不少。”
“陛下,”福朋道,“臣在西域發現,那里的葡萄可以釀酒,苜蓿可以喂馬,還有不少作物適合在大漢種植。臣已經讓人把種子帶回來了,或許能在關中試種。”
“哦?還有這種事?”劉據來了興趣,“快讓人去辦!要是能成功,可是大功一件。”
“臣遵旨。”
從御書房出來,福朋剛走到未央宮門口,就看到蔡義和石德在等他。
“福御史,可算把你盼回來了!”蔡義笑道,“我們還以為你要在西域當王呢。”
“蔡相說笑了。”福朋拱手,“臣只是去辦差,哪敢留戀。”
石德道:“回來就好。你不在的這段時間,長安倒是安穩,就是……南方出了點事。”
“南方?”福朋心里一緊,“出什么事了?”
“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的土著叛亂了,殺了太守,占了縣城。”石德道,“陛下正頭疼派誰去平叛呢。”
福朋皺起眉。交趾郡是漢武帝時期納入大漢版圖的,那里民族復雜,時常叛亂,不好治理。
“有合適的人選嗎?”
“趙充國將軍推薦了他的兒子趙卬,說這孩子勇猛善戰,熟悉南方地形。”蔡義道,“只是……趙卬才二十多歲,怕鎮不住場子。”
福朋想了想:“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好處。臣覺得可以讓他去試試,再派個熟悉民政的官員輔佐他,一邊平叛,一邊安撫百姓。”
蔡義和石德點頭:“有道理。”
三人邊走邊聊,剛到宮門口,就看到一群商人圍著一個官員爭吵。
“我們的貨物被扣留了,憑什么?”一個商人喊道,“我們有通關文牒!”
那官員不耐煩地說:“上面有令,西域來的貨物要嚴查,防止夾帶違禁品!”
福朋走上前:“怎么回事?”
那官員看到福朋,趕緊躬身:“福御史!這些商人從西域回來,帶了不少香料,屬下正按規定檢查。”
福朋看向商人:“你們的貨物,有問題嗎?”
“沒有!絕對沒有!”商人們道,“都是正經的香料、寶石,不信您查!”
福朋讓人打開貨箱,果然都是些普通貨物。
“以后檢查可以,但不能故意刁難,”福朋對那官員道,“絲綢之路剛暢通,要讓商人們覺得方便、安全,他們才愿意來。”
那官員連連點頭:“是,屬下記住了。”
商人們感激地說:“多謝福大人!”
看著商人們高高興興地拉著貨物離開,福朋心里很是欣慰。
他知道,治理天下,不僅僅是處理大事,這些小事也很重要。
就像這絲綢之路,不僅要打通,還要維護好,讓它真正成為連接東西方的紐帶,給大漢帶來繁榮和安寧。
“走,”福朋對蔡義和石德道,“我們去看看趙卬,給他鼓鼓勁。”
交趾郡的叛亂,雖然棘手,但他相信,只要方法得當,一定能解決。
大漢的萬里江山,就像一幅畫卷,需要他們一筆一筆,用心去描繪。而他,愿意做那支畫筆,為這幅畫卷,添上最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