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1:天子是個狠人啊
- 三國:皇帝需權謀,但仙帝不用!
- 蘇楒熳
- 2245字
- 2025-07-16 00:00:00
三日后。
郿縣,西涼軍大營。
帥帳之內,氣氛壓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
濃烈的酒氣與血腥味混雜在一起,令人作嘔。
李傕與郭汜二人,正赤紅著雙眼,隔著一張案幾怒目而視,腰間的刀柄已被各自攥得發白。
“郭阿多!你什么意思?某麾下的兒郎先入的郿塢,憑什么府庫里的金銀你要分一半?”
李傕一掌拍在案上,震得酒碗叮當作響。
“哼!李稚然,休要張狂!”
郭汜毫不示弱,唾沫橫飛:“若非我等在外圍擋住了那些官軍,你以為你能安安穩穩地進城?這郿塢是董太師一生的積蓄,見者有份!”
帳外。
樊稠、張濟等將領也是面色不善,各自約束著部下,劍拔弩張,仿佛下一刻就要火并。
董卓尸骨未寒,他苦心經營的西涼軍團,已然走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
就在此時,帳外親兵來報:“報!長安有天使至,持天子詔書!”
“天使?”
李傕與郭汜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暴戾與不屑。
“什么狗屁天使!”
李傕啐了一口,罵道:“王允老兒殺了太師,還想來招安我等?讓他滾進來,看老子不把他剁碎了喂狗!”
不多時,一名手持節杖、面色煞白的黃門侍郎,在幾名虎狼之兵的推搡下,踉踉蹌蹌地進了大帳。
他看著帳內殺氣騰騰的諸將,雙腿一軟,幾乎就要癱倒。
“念!”
李傕將環首刀往案上一插,刀鋒嗡鳴。
那黃門侍郎哆哆嗦嗦地展開詔書,用變了調的聲音高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當聽到“赦免董卓舊部,無論過往罪責大小,朕一概赦免”時,帳內原本喧囂的氣氛為之一靜。
李傕、郭汜等人臉上的暴戾之色稍減,換上了狐疑。
緊接著,當聽到“封李傕為鎮西將軍,郭汜為安西將軍,命其即刻率部離開關中,分別前往涼州、并州邊境駐防”時,整個大帳徹底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鎮西將軍?
安西將軍?
李傕和郭汜都愣住了。
他們本以為等來的是王允的催命符,卻沒想等來的竟是加官進爵的封賞!
這幸福來得太過突然,讓他們一時間有些難以置信。
“哈哈哈哈……”
郭汜率先反應過來,發出一陣粗野的狂笑,“那王允是怕了!怕了我們西涼的刀!知道不封賞我等,我等便要殺回長安,取他狗命!”
李傕也咧開大嘴,滿臉得意:“算他識相!不過……這會不會是王允那老賊的詭計?想把我們騙出關中,分而治之?”
眾將聞言,也紛紛議論起來,覺得此事頗有蹊蹺。
就在眾人疑慮不定之際,一個清瘦的身影從角落里緩緩走出。
他身著文士長袍,面容沉靜,在這群驕兵悍將之中,顯得格格不入,卻無人敢小覷。
此人,正是被后世稱為“毒士”的賈詡,賈文和。
“諸位將軍,詡,以為此詔可信,亦當奉詔?!?
李傕眉頭一皺:“文和,此話怎講?萬一是計,我等豈非自投羅網?”
賈詡微微一笑,揮手示意黃門侍郎暫且離開,待他離開后,才從容不迫地分析道:“將軍請想,如今我軍最大的仇家是誰?”
“自然是王允老兒!”
郭汜惡狠狠地說道。
“然也?!?
賈詡頷首,“但如今下詔之人,是天子,而非王允。”
“詔書封賞我等,卻對王允不置一詞,這本身便說明了問題?!?
“長安城內,已非王允一手遮天?!?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繼續道:“其二,詔書命我等分駐涼、并二州?!?
“此二地,涼州是我等根基所在,并州則臨近呂布舊地。”
“此舉看似分化,實則給了我等名正言順的將軍名號,去收攏舊部,經營地盤?!?
“此乃陽謀,而非陰謀?!?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賈詡的眼神變得深邃起來:“我等若不奉詔,便只有一條路可走——攻打長安?!?
“長安城高池深,又有呂布這等猛將鎮守,強攻之下,即便能勝,我西涼兒郎亦必死傷慘重。”
“屆時,就算得了長安,也是一座空城,我等兵疲馬乏,關東諸侯豈能坐視?”
“到那時,才是真正的死無葬身之地!”
“奉詔,則我等由賊變官,手握兵權,占據一方,進可圖謀,退可自保。”
“孰優孰劣,諸位將軍當能分辨?!?
賈詡一番話,如撥云見日,將利害關系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方才還暴躁不已的李傕和郭汜,此刻都冷靜了下來。
他們雖然勇猛,卻非無腦之輩,賈詡的話,句句都說到了他們的心坎里。
是啊,當個被天下人唾棄的賊,跟當個威風凜凜的朝廷命官,哪個更劃算?
這筆賬,太好算了。
李傕拔起案上的刀,將其歸入鞘中,沉聲道:“文和先生所言極是!我等……奉詔!”
郭汜吐了口濁氣道:“就是不知那王允老兒如今是何情況?!?
“是何情況,一問便知?!?
賈詡臉上波瀾不驚,仿佛一切盡在掌握。
他朝帳外守衛略一頷首,那名驚魂未定的黃門侍郎便再次被帶了進來。
這一次,他面對的不再是兇神惡煞,而是一雙雙充滿探究與驚疑的眼睛。
“敢問天使?!?
賈詡拱手為禮,道:“不知長安如今是何局面?那司徒王允,當真愿意赦免我等?”
黃門侍郎聞言,緊繃的心弦驟然一松,知道自己這條小命算是保住了。
招降一事,已然妥了大半。
“并未王允要赦免爾等,而是陛下要赦免爾等?!?
他不敢隱瞞,連忙將三日前朝堂之上的驚天劇變,原原本本地道來。
從天子臨朝,到朝會發難,再到王允自恃功高、言語不敬,最后……
說到天子當殿親手格殺王允之時,整個帥帳之內,死一般的寂靜。
針落可聞。
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
一個個眼珠子瞪得溜圓,嘴巴張得能塞進拳頭。
他們想過無數種可能,卻唯獨沒有想過這一種!
權傾朝野,一手策劃了誅董大計的王允,就這么死了?
死在了金殿之上,死在了百官面前!
而且,殺他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他們從未放在眼里的十二歲娃娃天子!
這個天子……
是個狠人??!
一股寒意,順著所有人的脊梁骨竄了上來。
他們忽然意識到,自己之前對長安局勢的判斷,錯得有多么離譜。
那道詔書,根本不是出自王允的陰謀,也不是呂布的擅作主張,而是來自天子的圣意!
李傕與郭汜對視一眼,彼此看到對方的忌憚。
一個能在十二歲就談笑間誅殺國之重臣的帝王,其心智、其手腕,絕非常人所能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