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弱勢(W)

通過以上回顧和分析,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書法藝術的文化價值體現在它是中國優秀民族文化最抽象的、最凝練的、物化了的形態,是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和傳承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可是,在當代文化語境下,對書法藝術的價值卻存在著許多認識上和實踐上的誤區,書法創新在理論上至少受到三個方面的限制:理論性的限制、公共性的限制及擴張性的限制,構成了書法向城市空間規劃轉繹的弱勢層面。

一 理論性的限制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西文化的交融發展,藝術形式的多樣性、時尚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書法的實用功能所發揮的作用和范圍越來越小,伴隨著書法在歷史上所長期具有的文字信息傳遞功能的弱化,其新的發展途徑事實上已經探明——書法藝術功能在實用功能的消解中找到了發展的機遇。

在書法藝術發展過程中,古人在書法理論方面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比如,“商周尚象、秦漢尚勢、晉代尚韻、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態、清代尚質”。從這些書法風格的不斷演進和轉換中,我們可以看出歷代書法家在推進書法藝術發展中所具有的創新精神。

在當下,相比書法藝術化創作的快速發展,書法理論研究方面還比較局限。一方面,圍繞著對古代書法史作淺層次的介紹,對古代書論作一般性解釋,對古代書法作品進行表面化的分析。另一方面,當代書法理論和美學研究過多地把精力和熱情投放在西方藝術思想和美學的“移填”上,而文化底蘊的差異、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差異、認知心理與接收心理的差異等,有時使研究處于一種“水土不服”的狀態。書法的實踐已經受制于理論創新的不足。

二 公共性的限制

書法藝術由中國傳統文化衍生并且依附傳統文化而成長,受到傳統文化的灌溉和滋養。電腦的普及發展對書法的書寫性和工具性帶來了巨大沖擊,擠占了書法藝術的生存環境,讓書法藝術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書法創作實踐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基本完成了從書齋走向展廳、從實用書寫走向藝術創作的歷程,但參與的人群仍然是小眾的“精英群體”。

當今的許多書法家一方面對于古法的學習達到了細致入微的“鉆牛角尖”的程度,把書法藝術往深奧方向引領,讓人看不懂也聽不懂,這些做法都無益于書法藝術的公共化,不論圈內產生多少著名書法家,對于推廣書法藝術,已經起不了大作用了。另一方面,對書法藝術理解和應用不夠,僅僅把書法作為修身養性的工具,其實書法還具有更廣泛的價值,存在著向公共藝術延伸的潛力。當代書法藝術的社會公共價值還表現為:社會教化與審美價值、文化承載與傳承價值、社會政治價值、人類意象思維開發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等方面,但是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這使得書法成為公共藝術,伴隨人們生活、生產的作用受到限制。

三 擴張性的限制

書法的擴張性弱勢,首先表現在當下對書法藝術的研究比較片面,只注重本體的研究,而對于城市空間的變化引起書法呈現形式的變化趨勢研究不足,導致書法的發展受到限制。傳統的東西在當今應該有一個形態的轉換,若一味墨守成規,會慢慢失去很多發展空間。書法不僅要繼承,更要拓展?,F代書法非常有活力,觀念開放,融合創新,其表現手法和材質均充滿想象力和藝術的感召力。書法藝術時代精神的研究和時代精神在書法藝術創作實踐中的體現在當代并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書法藝術時代性的表現方面還沒有一個可靠的理論支撐。其次,到目前為止,書法藝術已經和其他領域有很多跨界的實踐,但這類跨界往往是形而下的,標新立異的,降低了書法的品位;同時又盲目地追求時尚、跟風,而非從精神上、本質上去關聯,進而偏離了書法藝術的本體和創新。正如孫過庭《書譜》中所說:“易雕宮于穴處,反玉輅于椎輪者乎。”要么一味“崇洋媚外”、西化嚴重,要么死守傳統、因循守舊,缺乏能夠兼二者之長,兼收并蓄、取長補短的綜合素養和水平。因此,處理好突破與創新、承襲與發展的關系,找到一條書法藝術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僅是傳承傳統文化和發展現代文化的客觀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化時代城市的人們的主觀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漳浦县| 浦北县| 呼伦贝尔市| 韶关市| 昌乐县| 奉化市| 咸阳市| 锡林郭勒盟| 巨鹿县| 辽源市| 延庆县| 江口县| 滨海县| 凯里市| 大洼县| 铅山县| 金寨县| 昌图县| 美姑县| 庆元县| 外汇| 明光市| 山东省| 宁南县| 平舆县| 桃源县| 永平县| 博湖县| 岳池县| 兴山县| 垦利县| 鄯善县| 临夏县| 娄烦县| 紫金县| 惠州市| 瑞安市| 胶南市| 新乡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