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優勢(S)

書法藝術與城市空間跨界轉繹的優勢,是從書法藝術本身具有的文化潛力、抽象精神、創新傳統、跨界基因等方面體現出來的。

一 書法的文化潛力

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其能夠與其他領域進行跨界轉繹的根本優勢。從書法數千年的傳承和演進看,其具有顯著的傳承性和發展創新精神。正是這種生生不息的民族傳承精神,才使中國書法古老而又常新。因此,凡是扎根或發端于中國傳統文化,汲取中國傳統文化養分的各類藝術,如詩歌、繪畫、建筑、音樂、規劃等,都能夠或已經與書法發生關聯,并相互影響、促進和融合。例如,浙江紹興就是一座墨色生香的城市,它向人們訴說著一座城市與書法的千年情緣。林語堂先生曾說過:“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林語堂.中國人[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285何為“中國精神”,中國精神首先應該是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實現中國夢。文化是民族的根,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中國書法是幾千年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符號,是最為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元素。書法藝術具有基礎性和宏大性,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中國書法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藝術呈現形式,幾乎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實用功能以外,兼具藝術價值的美的呈現。在國外,這是中國—中文—古典,甚至經典的象征。在國內,這是傳統,可以是文化,是藝術,是文學。一個現代建筑有了書法,反而顯得時尚了;一個自然景觀有了書法就積淀了歷史和人文。也是由于書法百家百派的表現形式,加上現代理念的千變萬化的呈現方式,讓中國書法在實用功能以外,可以極具審美、裝飾、文化的功能。

從某種意義上講,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座“金礦”。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化功能及人格的塑造等極為重要。因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開放系統,在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凝練的物化形態的書法藝術,發揮著別類藝術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書法的文化功能為例,可以表現為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靜態的文化功能積淀在歷史的發展中,動態的文化功能活躍在現實生活中。在宏觀開放的系統下看書法的文化功能,就會發現它具有多重、多層、多義的特殊結構。此外,書法在城市中還展現她的藝術一面,現代城市書法最常用的表現形式是景墻、浮雕、漢字書法地景、地面鋪裝和城市標識等,而為了表達線條的藝術性和形體的美感,漢字書法已經升華到字體藝術,其表現形式更加自由,形態越來越豐富。

二 書法的抽象精神

書法藝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最高層,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特征的藝術,在筆墨點畫的狹窄通道中極盡了對抽象形式的精神感受力,在點畫縱橫之間,傳達著引人入勝的張力,傳遞著或沉郁,或莊嚴,或豪邁的人生精神。

從書法藝術的形勢和體勢的表現性來看,它與城市空間規劃和建筑具有同一性,其抽象的藝術形式和城市空間規劃的結合,具有天然的聯系。這種聯系既來源于自然,扎根于歷史,更深深地存在于每一個受到中國傳統藝術熏陶的中國人心中。從書法藝術本體論的角度看,書法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現象,首先把線條作為傳導生命律動的“語言”,而這種構成作品的“語言”必將是一種抽象化的具體物象,它也來自書家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體驗。

書法家的藝術靈感來源于大自然的韻律。不論是枯藤的雅致,勁松的堅韌,還是殘梅的凄美,都表現出了一種生命的韻律與沖動,這種美是一種攝人心魄的和諧。同時,自然環境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千差萬別。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書法家從自然中提取美的不同方面,從而創作出不同的書法風格,書法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象出現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晉人書法,由于晉代人士的價值取向崇尚高邁俊逸的精神風格、灑脫清遠的精神氣度,其書法藝術總體上以陰柔為基調,含蓄蘊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氣,柔中帶剛;反之,如清朝時期漢民族在心理上有著抑郁憤懣之情緒,金石之學昌盛,又使書家從中獲取一種強勁的動力。書為心畫,就個體而言,書法作品中的完美線條,是書者情感的傾訴、心性的抒發、懷抱的展示:《蘭亭序》可見王右軍之飄逸,《祭侄稿》可睹顏魯公之悲憤。就整體而言,自古至今的書法珍品憑借著千姿百態的線條構建,共同聚集著對中國文化的陳述,對民族精神的彰顯。

書法意識來自于中國人對于“萬物有靈”的理解,具體體現在尊重自然和師法自然的哲學觀念上。城市設計是對歷史和文化因地制宜的提煉,并抽象出具有地域特色、鮮明民俗的個性元素,融入建筑與城市空間,形成自身的特色。在當代城市空間規劃理念中,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尊重自然規律,實現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具備這種觀念的城市空間規劃管理者及制定者應仔細研究城市發展的自然規律,仔細研究城市的地域特征與地理條件以及這些因素與城市布局和組織的關系,并在城市空間規劃的制定過程中對這種城市與自然的關系予以足夠的重視。每個城市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保留屬于自己的那種美感。江南水鄉、湘西小鎮、西北古城……它們都有自己的意象。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是寶貴的城市財富,是城市的“靈魂”,本土設計應扎根于當地生生不息的文化之中,從中汲取營養,繼承歷史文脈并創造新的文化。

三 書法的創新傳統

春秋戰國時期,民族文化藝術與強者的文化藝術交融。秦滅六國后,不僅實現了政治版圖上的統一,同書、同文及錢幣和度量衡的統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到了漢代,胡漢和親讓文化相互滲透。隋統一后,南北文化廣泛交流,無疑也促進了民族文化藝術的交流與繁榮。隋唐五代時期,漢文化在經濟轉型期從民族藝術、風俗、節日、服飾及飲食文化方面,都有廣泛的交融。加之隋唐采取開放政策,文學藝術百花齊放、絢麗多彩,詩、詞、散文、傳奇小說、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等都有巨大成就。程旭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與中原漢文化的交匯融合.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2001年12月.94-98

元明時期,正值歐洲文藝復興,在傳承與創新、跨界融合的發展中,技術與藝術對話,中西方文化空前繁榮。中國的書法、文人畫,士大夫領銜的園林式樣,西方的雕塑、建筑,文藝復興的報春花——教堂穹頂等均開啟了新風,同時也出現了一批大文豪、藝術家和建筑師。書法在文化融合發展的大潮中,自身也在不斷發展。從篆到隸到楷,書體不斷傳承創新,每個時期的書法也時有高峰和經典。漢隸的蠶頭雁尾,章草的筆斷意連,《蘭亭》的映帶牽絲,《松風閣》的中宮緊收及撇捺的開張,鄭板橋的“亂石鋪路”,弘一的靜和簡等,都是在繼承和創新中不斷發展演化的。

書法藝術的品質是與時俱進的,書法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匯合在文化融合發展的浪潮里。中國書法藝術在各時期、各民族、各國的文化融合發展中,在風格上不斷創新,在思想觀念上不斷與時俱進。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體現時代脈搏。從篆書到隸書到楷書……抒情性和開創性造就了書法生生不息的發展源泉。

書法的生命在于求變創新。求變的過程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所謂“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等均是一個時期的書法藝術特征的總結,其變革動力就是創新使然。同時書法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創新是書法家成長的動力,也是書法藝術發展的動力。創新推動了書法的發展。

四 書法的跨界基因

書法藝術原本來自實踐應用,服從于實踐應用。如書法藝術與園林、繪畫等相結合,實現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這樣一種發展軌跡,使其與城市空間規劃的結合具有可能,這種活躍有序的藝術恰恰為我們當代城市空間規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其他藝術門類在此方面的實踐,給予書法藝術與城市空間規劃的結合以啟迪與借鑒。宗白華指出:“各門藝術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在審美觀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許多相同之處或相通之處。”宗白華.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1-32在《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一文中他又說:“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的自然,表達著對深一層生命形象的構思。”宗白華.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61-188

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和民族的文化藝術是純而又純的。無論戰爭與和平及政權的不斷更迭,各民族的文化藝術卻交融積淀,被后人繼承下來。藝術家個體的創新也與跨界思維密不可分。西方的藝術大家往往集建筑師、規劃師、音樂家、科學家等為一身,如古希臘的波利克勒特斯、菲迪亞斯,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帕拉迪奧、貝爾尼尼,丟勒、魯本斯等等。當代藝術的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基于跨界而產生的,達達主義發明現成品藝術是基于跨界,以安迪·沃霍爾為代表的波普藝術也是跨界挪用的產物。單看中國書法家也是如此,歷史上的書法大家也一般均集文學家、畫家、園林設計師于一身,如王羲之、黃山谷、陸放翁、董其昌等。近代書法家弘一法師(李叔同),不僅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還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精通繪畫、詩文、詞曲、書法、篆刻,同時他是中國油畫、廣告畫和木刻的先驅之一。他的書法“樸拙圓滿,渾若天成”,被后人稱為“弘一體”。而最為我們熟知的應該是他的音樂作品《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意境優美的歌曲至今還廣為傳唱,是李叔同的經典作品,曾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

在中國美學史上曾有一種被稱為“泛藝論”的美學思想,它提出把一種門類藝術當做另一種門類藝術來論析、品賞,強調二者互補相通的質素。例如書法與文學、書法與建筑、書法與園林、書法與繪畫,乃至于書法與舞蹈、音樂等都有深刻的內在關系,其相通的基礎在于中國古人那種“‘俯仰自得’的節奏化的音樂化了的宇宙觀”宗白華.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1-67。蘇軾曾說“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就是這個道理。中國園林造園就是以“畫法”為理論指導,通過道路、假山、建筑、水面、亭、臺、樓閣以及花木山水的景觀構造,營造出如同“于尺幅之間、變化錯綜、出入意外”的名園雅室。林語堂先生曾談道:“書法不僅為中國藝術提供了美學鑒賞的基礎,而且代表了一種萬物有靈的原則。這種原則已經正確地領悟和運用,將碩果累累。”林語堂.中國書法,中國人[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講的就是書法包容性的本質,也是書法的跨界基因。正如郭沫若所說,中國的書法藝術史與中國的城建史從源頭上就緊密聯系,相依相生,書法藝術的發展影響了城市規劃哲學,對藝術化的城市空間的營造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安区| 海口市| 南丹县| 宁晋县| 鲁山县| 金沙县| 仁怀市| 望都县| 沁阳市| 凌源市| 山阳县| 堆龙德庆县| 华坪县| 堆龙德庆县| 原平市| 阳东县| 吴旗县| 景宁| 光山县| 定边县| 双桥区| 宣恩县| 宜川县| 邹城市| 平定县| 西乌| 永平县| 滦平县| 乌鲁木齐市| 临桂县| 济南市| 凤城市| 从化市| 咸丰县| 措美县| 金昌市| 泰兴市| 万年县| 景泰县| 德庆县|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