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于園:園林的藝術世界
- 楊振宇 何曉靜主編
- 2500字
- 2025-07-22 15:22:12
三 余論
陸游以園記書寫園林評價,而他對自家園林的描繪則以詩歌為載體。園記與詩詞的差異不僅在于文體,更在于詩詞所獨具的時間表達。詩歌所具有的時間性,同園林的時間屬性相契合,因為有很多臨時起興的描繪,生動活潑。陸游近百篇的詩歌描繪了他的園林在冬去春來、寒來暑往之間的場景,成為我們考察那個時代園林較為真實的材料和感悟。可以說,陸游對于園林的感懷最終落實在了“園林只在小窗前”這句詩上。園林之于文人,很多時候是內在體驗和修養的呈現,極少涉及公開的意義表達,是作為活動的背景,而不是交游的具體場地。陸游的園林活動基本可歸納為日常家居生活,種植花木、澆灌土地。如果有延展,也是在園林提供的清靜場所獨處反思,園中的一花一草都成為格物致知的對象。
陸游詩句“園林只在小窗前”有助于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抽象化了的園林意義。這里有三重意義。第一重是關于小窗。小窗為內部框出了一個透視外部的通道,指代了內外溝通的意義,只有通過小窗,具有內外兩種性質的空間才得到融合。第二重是關于園林,它的概念被重新解讀了。“園”的字面意義,由圍墻,土地,水石,林木等構成,“小窗”讓這些要素都消失了,園林只因小窗的存在而存在,以屋內主動望出去的人的意愿而成園景。園林如同被小窗框住的視覺形象,一個平面化了的存在,它的意義在于觀看而非進入。第三重是經由“只”字傳達出來的關于內在的重要性,它不僅包括內部空間,還包括了文人的內心。外部的環境只有通過內在的意義才得以確立。“窗”便是主動打開內部空間的意愿的表達。概括來講,這個時期文人的造園,是意欲建立一個由內而外的世界,一種從心到物的可感知空間。
另外一方面,陸游的園林評價所寫都是當世頂級的園林,園記中所涉及場景的描繪,如射圃、釣臺、村莊等,都是基于上代或已有園林基礎而構,且并未因土地不足或資費不夠的情況而被抽象簡化,這些構筑及其對它們的記錄,使后代得以對越來越抽象化的園林構成有完整且具體的認知。園記中關于園林審美原則的討論,如提出的方位上“左右”的考究,形象上“疏密”的衡量等,是那個時代文人審美從詩歌到園記到園林所達成的共識。這種共識,也通過園主人舉辦公開的園林活動,主導園記的書寫得以傳播,園林具有了基于文字和傳播的教化意義。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園林,或許可以通過園記、園林繪畫進行復建重構,但園林之于園主人的真實意義則是在其間變化莫測的經歷和體驗。在詩歌中,早已消逝的時間片段閃現,有如夜空的數點星光,雖不甚閃亮,但循光線望去,模糊的形態卻珍貴難得。當星點叢聚,輪廓的呈現也未為不可。就整個時代對于園林的認知來說,對時間性的追求削弱了對園林游觀活動的營造,逐漸重視其作為靜觀對象。從窗口所能望得的園林,也有了具體的形態特征,即小型化、畫面感、與詩詞同構的韻律感。園林對意義進行表達的價值也被文人們廣泛認同,陸游的造園活動及其園記進一步表明,其所處的時期正是一種造園新方法生成的時期。
注釋:
1《陸游全集校注9·渭南文集校注》,427。(文獻[2])
2《陸游全集校注4·劍南詩稿校注四》卷三四,368。(文獻[2])
3《陸游全集校注6·劍南詩稿校注六》卷五十,30。(文獻[2])
4鄒志方.陸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7-92.(文獻[3])
5《陸游全集校注9·渭南文集校注》,488。(文獻[2])
6《陸游全集校注4·劍南詩稿校注四》卷三一,243。(文獻[2])
7《陸游全集校注·渭南文集》卷二十《東籬記》,120-121。(文獻[2])
8《陸游全集校注6·劍南詩稿校注六》卷五四,《假山,擬宛陵先生體》,177。(文獻[2])
9《陸游全集校注4·劍南詩稿校注四》卷三五,《盆池》,411。(文獻[2])
10《陸游全集校注4·劍南詩稿校注四》卷二八,118。(文獻[2])
11董狐筆,指春秋時晉國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書晉卿趙盾弒其君的事。見《左傳·宣公二年》。后用以稱直筆記事,無所忌諱的筆法為“董狐筆”。
12陳從周,蔣啟霆選編.園綜[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321-324.
13(宋)周密著.古典名著聚珍文庫武林舊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14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宋元方志叢刊4[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宋)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粱錄武林舊事[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2:13。園苑記:“南山長橋則西有慶樂御園。舊名南園。”
16同注14。
17《四朝聞見錄》點校說明稱:“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自署龍泉人。《四朝聞見錄》甲集“慶元六君子”條載,庚辰(1220)京城災,論事者眾,周端朝語紹翁曰:“子可以披腹瑯軒矣。”紹翁曰:“先生在,紹翁何敢言。”同集“詞學”條又載紹翁與真德秀私校徐鳳殿試卷一事。據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紹翁‘似亦嘗為朝官,然其所居何職則不祥矣’。”北京中華書局,1989:1。
18攻媿樓公,指樓玥,1137年至1213年。南宋明州鄞縣人。字大防,號攻媿主人。
19葉紹翁,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見聞錄戊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9:188.
20葉紹翁,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見聞錄戊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9:185.
21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23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143.
22同上。
23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十九[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7:175.
24同上。
25葉紹翁,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見聞錄戊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9:184-188.
26葉夢得著.避暑錄話.一至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7方曉風.對偶與造園[J].裝飾,2021(02):12-16.
28何曉靜.宋人園記的傳承價值——以《洛陽名園記》為中心[J].創意設計源,2020(05):38-42.
參考文獻:
[1]童寯.江南園林志(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2]錢仲聯,馬亞中主編.陸游全集校注,渭南文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鄒志方,陸游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周密.周密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5](清)朱彭,南宋古跡考,杭州掌故叢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6]吳自牧撰.夢粱錄[M].香港:商務印書館,1967.
[7]葉紹翁,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見聞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9.
[8]鮑沁星.南宋園林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9]顧凱.明代江南園林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10]何曉靜.范成大的園林與山水觀念創意與設計[J].2019(3),65-70.
[11]顧凱.中國傳統園林中的景境觀念與營造[J].時代建筑,2018(4):24-31.
[12]何曉靜.南宋江南園林的意象與表達[J].學術界,2018(7):16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