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西湖雷峰塔所發見的寶篋印陀羅尼經

吳越王錢俶(或稱錢弘俶)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曾于顯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雕造過《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八萬四千卷,舍入湖州天寧寺石刻經幢中,又于乙亥(公元975年,實際已是宋代開寶八年)雕造《寶篋印陀羅尼經》八萬四千卷,舍入杭州西關磚塔(就是雷峰塔)中。1917年從湖州天寧寺石刻經幢中,曾發現過兩三卷佛經,雕印非常精致,因為發見不多,已經很不容易見到。1924年秋西湖雷峰塔倒掉,從藏經磚中發現了《寶篋印陀羅尼經》,這是五代時期吳越地方雕版佛畫的代表作品。

雷峰塔是因為建筑在雷峰而得名,雷峰是西湖南面凈慈寺前的一個小的山丘。在《西湖志》上說:“舊名中峰,郡人雷就居之,故名雷峰,南屏山之支脈也。……”《臨安志》上說:“雷峰塔,在南山,郡人雷氏居焉。錢氏妃于此建塔,故又名‘黃妃’。”雷峰塔因為是吳越王忠懿公的妃子黃氏所建,所以又叫黃妃塔。直到雷峰塔藏經發見,才知道當時叫西關磚塔。

當時吳越王錢俶仿印度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基小塔故事,雕印了八萬四千卷《寶篋印陀羅尼經》,藏在建造雷峰塔的磚中。塔原擬建造十三層,后因財力不足,只造七層,年代久了,就僅存五層。初建時塔上重檐飛棟,窗戶洞啟,極為巍峨。明嘉靖中,倭寇入侵,疑塔中有埋伏兵,便縱火焚毀,因此塔磚便燒成赭色,后來的塔身又滿被紫藤花纏住,每當暮春時節,夕陽西下時,霞光塔影,倒浸湖水,景色極為絢麗,因此“雷峰夕照”便成了西湖十景之一。更由于民間傳說“白蛇傳”的美麗故事,“雷峰塔”就更為人所傳頌。

圖11 《寶篋印陀羅尼經》(局部)(五代)

在《湖山便覽》中,曾記載雷峰塔的建造情況說:“塔內以石刻《華嚴經》圍砌八面,歲久沉土,明人有劚得者,又塔下有金銅羅漢像一十六尊,各長數丈,尋因僧道潛請移供凈慈寺內。”

雷峰塔突然倒圮以后,才從一部分塔磚中,發見了珍貴的木板雕刻印刷的《寶篋印陀羅尼經》。現在浙江博物館里,就陳列著雷峰塔藏經磚和藏經。當時是把高約二寸長六尺的經卷卷緊,外用黃絹套封嚴,保藏在塔磚中的。經是用淡黃色的竹紙和綿紙印刷的。每卷分為四節,粘為長卷形式。在經卷之首附有精致的雕版扉畫。畫面內容,是描寫吳越王妃黃氏拜佛的景象。圖后刊印著三行文記是:

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錢俶,造此經八萬四千卷,舍入西關磚塔,永充供養,乙亥八月日紀。

經文共二百七十多行,經卷的全名是《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在雷峰塔藏經磚中,除了發現藏經以外,還發見了木板印刷的塔圖,長僅有經卷的四分之一。圖版描畫著一只仙鶴,下面是四座塔婆,據說這是《金涂塔圖》。

由于“雷峰塔”藏經磚中發現了藏經和塔圖,足以說明雕版印刷的插圖經卷,在吳越國當時,也是廣泛的運用。扉畫拜佛圖和塔圖的制作風格已經相當穩健,在中國版畫的發展上,也代表著劃時代的典式。參考肖凡編著《西湖雜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永靖县| 青川县| 东兰县| 民勤县| 全椒县| 静宁县| 临汾市| 株洲县| 桃园市| 孝昌县| 吴忠市| 临江市| 江门市| 波密县| 泾川县| 怀柔区| 灵宝市| 台山市| 麻阳| 七台河市| 湖口县| 安仁县| 金沙县| 夏河县| 温泉县| 康乐县| 新宁县| 长岛县| 泗阳县| 滨州市| 建瓯市| 新竹县| 和硕县| 柘城县| 荣成市| 岢岚县| 澄迈县| 桓台县| 兰州市|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