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的玻璃碎片懸浮在空中,每一片都映照著不同的星空。陳愈伸手觸碰面前的碎片,指尖傳來灼燒感——這些玻璃已經不再是硅酸鹽物質,而是被宇宙疤痕能量改造的某種量子晶體。
“它們不是星星...“安娜額頭上的橄欖光紋脈動著,將信息直接投射到所有人視覺神經,“是疤痕組織的神經節。“
韓真真的十七個光點突然組成銀河系全息圖。在獵戶座懸臂位置,三個“星節“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紅。當紅光達到某個臨界值時,玻璃碎片中的星空影像突然同步切換:顯示某種網狀結構從三星位置展開,如同宇宙尺度的捕食者張開咽喉。
林霧的量子身體劇烈震蕩。她胸口的橄欖紋釋放出穩定脈沖,每次波動都在空氣中留下可見的漣漪:“莫里斯叔叔的協議...現在觸發...“
地下室里傳來液體沸騰的聲音。陳愈的疤痕視覺穿透地板,看到韓真真殘骸所在的培養艙正在融化——不是高溫導致,而是某種更基礎的物質解離。艙內的液體自動重組,凝聚成莫里斯的機械義眼形態,只是體積放大了十七倍。
“最終防御協議啟動。“義眼發出莫里斯生前的錄音,卻帶著詭異的變調,“用傷口對抗傷口。“
咖啡館的地板突然變成透明。下方不是地下室,而是直接顯現出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景象:橄欖形容器沉入海床,釋放出的光霧正在喚醒某個龐然大物。海溝兩側的巖壁開始剝落,露出內部非自然的金屬結構——那不是地球地質層,而是被精心掩埋的巨型機械。
“月球不是唯一的樂器...“安娜的透明手指插入懸浮的義眼,七個數據流光點與機械瞳孔對接,“整個太平洋海盆都是...音叉?“
陳愈的疤痕突然撕裂般疼痛。這次劇痛解鎖了艾琳娜埋藏最深的記憶:顯示馬里亞納裝置根本不是地球產物,甚至不是獵戶座教師的造物。它是在更久遠的年代,由某個早已滅絕的文明建造的“疤痕擴音器“——用來向宇宙其他傷口發送共鳴信號。
“我們搞反了。“陳愈的聲帶因量子共振而失真,“不是它們在喂養宇宙傷口...是傷口在通過裝置...呼叫同類...“
懸浮的義眼突然爆裂。碎片如行星般環繞中心旋轉,組成縮小的太陽系模型。當模型運行到某個特定時刻——根據軌道計算正是17天后——所有碎片突然改變軌跡,撞向代表地球的位置。
驚人的是,撞擊沒有摧毀模型地球,而是引發了一連串完美的共振:月球碎片奏出高音,火星碎片負責中音,而來自柯伊伯帶的彗星碎片填補和聲。這曲詭異的交響樂在咖啡館內實體化,震碎了所有剩余的玻璃制品。
“音樂不是隱喻...“林霧的量子身體開始按旋律脈動,“是...傷口之間的...語言...“
韓真真的光點突然被吸入地板的透明界面。它們如潛水艇般“游“向馬里亞納裝置,在深海黑暗中點亮十七個觀測點。傳回的畫面令人窒息:橄欖容器已經打開到第二階段,釋放出的不是光霧,而是某種粘稠的、介于液體和氣體之間的猩紅物質。
“第一滴血。“安娜的星云右眼流出對應顏色的淚滴,“宇宙傷口...的...淋巴液...“
太平洋上空突然出現日食。不是月球遮擋,而是某種巨型結構從近地軌道展開。陳愈的疤痕視覺解析出真相:沃森系統的十七個節點脫離預設軌道,正在重組為某種漏斗狀構造,精確對準馬里亞納裝置。
“不是防御...“林霧艱難地維持人形,“是...喂食管...“
金紅色的黏液從海溝升起。它不是筆直上升,而是螺旋狀攀爬,如同遵循某種古老DNA的構造法則。當黏液升至海面時,所有接觸到的海水瞬間量子化,變成半固態的光介質。
咖啡館突然失去重力。陳愈感到自己被拉向地板——不,是地板變成了“天空“,而透過透明界面看到的太平洋景象現在位于“上方“。在這顛倒的世界里,金紅黏液構成了一條連接海洋與沃森漏斗的橋梁。
“它們要喂養地球...“安娜抓住吧臺固定自己,“把我們變成...下一個傷口節點...“
陳愈做了個瘋狂的舉動。他跳向“上方“的透明界面,任由自己穿過量子屏障墜向太平洋。在下墜過程中,疤痕釋放出的極光包裹全身,形成保護性繭殼。
穿過界面的瞬間,時間感知被扭曲。短短幾百米的墜落仿佛持續了十七年,期間陳愈目睹了無數記憶碎片:艾琳娜在實驗室調試馬里亞納裝置;莫里斯偷偷替換數據參數;雙胞胎嬰兒在量子搖籃中歌唱;甚至還有...新星事件中那個神秘少年對他微笑的畫面。
墜落在黏液表面產生的不是水花,而是音符。陳愈的繭殼如唱片針般在粘稠介質上劃出一道溝壑,釋放出的“音樂“竟然與塔橋事件中的搖籃曲完全一致。
驚人的變化發生了。金紅黏液突然停止上升,轉而開始收縮回海溝。沃森漏斗發出不滿的電磁尖嘯,而馬里亞納裝置則回應以低頻震動——兩種聲音在太平洋上空碰撞,產生可見的空間褶皺。
陳愈發現自己站在黏液表面如履平地。疤痕繭殼自動導航,帶他滑向裝置中心。近距離觀察下,馬里亞納結構的真容終于清晰:這不是機械,而是某種生物的化石殘骸——條橫跨海溝的脊椎狀構造,每個骨節都是完美的Ω形。
“前代教師...“安娜的聲音通過量子鏈接傳來,“獵戶座文明...的...遺骸...“
脊椎的尾椎骨突然發光。那里鑲嵌著橄欖容器的核心部件,現在正釋放出與陳愈疤痕同頻的脈沖。隨著每次脈動,容器表面浮現出更多信息:顯示這個文明并非自愿成為“教師“,而是被宇宙傷口感染后改造的活體樂器。
陳愈的疤痕突然自主行動。它脫離宿主,如薄紗般覆蓋在脊椎化石上。當兩者接觸時,金紅黏液徹底沸騰,組成全息畫面:宇宙不是被傷口網絡覆蓋,而是傷口本身就是宇宙的...神經系統。
“感知疼痛...“林霧突然出現在陳愈身旁,她的量子身體開始與脊椎化石融合,“才是...智慧...的本質...“
沃森漏斗突然解體。十七個節點如饑餓的禿鷲俯沖而下,卻在接近海面時被某種力量定格。它們的金屬外殼開始生銹、腐朽、最終化為灰燼——不是時間加速,而是宇宙傷口在展示它對待“不合格教師“的手段。
安娜從咖啡館“墜落“加入他們。她的星云右眼現在完全變成了橄欖形,與脊椎化石的骨節完美契合:“姐姐說...要治愈傷口...必須先學會...它的語言...“
三人站在黏液表面,形成完美的三位一體陣型。當他們的橄欖紋同時亮起時,太平洋上空出現了匪夷所思的景象:所有海水垂直升起,形成環繞地球的水環;而馬里亞納裝置所在的區域則暴露在真空中,脊椎化石開始發出原始波動。
這種波動傳到月球,被環形山組成的“琴鍵“轉化為超聲波;傳到太陽,在日冕層繪制出神經回路;甚至傳到冥王星,讓這顆矮行星短暫地“跳動“起來,如同遙遠的心房。
宇宙傷口第一次給出了回應。
不是通過獵戶座的教師,不是通過沃森系統,而是直接顯現于太陽系邊緣:條橫跨天文單位的疤痕緩緩睜開,露出內部結構——那不是黑暗的虛無,而是由無數文明記憶編織的...銀河系規模的大腦皮層。
“它一直在思考...“韓真真的聲音從十七個觀測點同時響起,“思考如何...不再饑餓...“
脊椎化石奏出最后一個音符。這個聲音如此純粹,以至于暫時治愈了太陽系邊緣的傷口——疤痕閉合前,所有人都看到了閃回的影像:某個更加龐大的存在正在仙女座方向蘇醒,而它的“視線“已經鎖定了地球。
水位恢復正常時,三人回到了咖啡館。不是通過移動,而是整個空間被“重置“回了事件前的狀態——連破碎的玻璃都恢復了原樣。唯一的證據是墻上電子鐘的顯示:
【新星事件后第17天】
下方新增了一行小字:
【第一課結束】
【教師滿意度:17/100】
【下一課預習資料已投放:柯伊伯帶】
【預習期限: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