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朝賀(上)
- 三國之我不是曹昂
- 瞎想沒用的
- 2091字
- 2025-08-20 18:18:28
建安三年(198)正月。
按照規矩,百官要在這一天,進入德陽殿中,為天子朝賀,除此外,官員還需獻上賀禮,為天子助興。
而天子則會賜宴群臣,百官需按官位,依次飲酒,稱為“九賓徹樂”。
這一天,百姓們在街上見到,朝中大臣們乘坐著馬車,快速向宮中趕去,前去拜見天子。
即便如今漢室衰微,天子威嚴受損,但在任何時候來說,此事,都不可斷絕。
德陽殿外,恭候多時的黃門,見百官趨步而來,連忙為其脫履、卸劍,以表對天子的敬重。
“昂兒。”人群中,曹操一眼便認出了還在殿門口脫履的曹昂。
與其他人不同,沒有一個黃門,愿意為曹昂拖履,甚至就連佩劍也無人去拿,甚至有許多人希望曹昂帶著兵器入殿,也好治他個不臣之罪。
“你,過來。”曹操指著不遠的那名宦官說道。
那宦官聽聞,不敢不上前,只得趨步至曹操面前,向其行禮道:“司空。”
曹操連正眼都不愿意瞧此人,只是望著殿宇里面,問道:“為何沒有人為宣威將軍脫履?”
宦官聽聞,臉色頓時難看起來,自己就是負責此事的,本來,屬下對曹昂這么做,他只要當沒看見就好,但卻沒想到,今日欺負了小的,大的,卻來撐腰來了。
宦官只能回道:“想必,是因為今日新年,百官們都要為陛下朝賀,人有些多,所以,忘了宣威將軍。”
曹操聽聞,瞇著眼睛,手握長劍,身后的典韋則早已殺氣外露,準備時刻出手。
宦官見狀,趕忙將頭低下,而一旁的黃門,都不敢抬起頭。
曹操開口道:“宣威將軍,有功于我大漢,若沒有他,恐怕南郡到今日,還未收復,若沒有他,天子的威嚴,又如何能夠建立!”
殿外的官員們此刻大氣不敢喘,只是低下頭,快速脫下履來,準備朝里面走去。
宦官聽聞,連忙附和道:“是,若沒有宣威將軍,恐怕,今日之南郡,還在那張繡手中,宣威將軍,是有功于朝廷。”
曹操:“可就是這么有功的一個人!今日來為陛下朝賀,卻沒有一個人,愿意為其拖履,你說,這是為何?”
宦官聽聞,立馬扭頭呵斥身后的黃門道:“瞎了你們的狗眼,為何不為宣威將軍脫履!”
曹操右手搭在宦官的肩膀上,對其說道:“既然您都這么說了,那就有勞您,為宣威將軍脫履。”
“我……這……”宦官此刻還未想出該如何拒絕曹操。
但曹操卻吩咐一旁的甲士道:“看著他,直到他為宣威將軍脫下履來,才準離開。”
“喏。”一旁的甲士回道。
言畢,曹操將劍遞到一旁典韋的手上,隨后在黃門的侍奉下,脫下履來,帶著自己的禮物,朝殿內走去。
而宦官則在甲士的矚目下,親自為曹昂脫下履,并親自接過其佩劍。
曹昂帶著自己的禮物,也朝殿內走去。
大災之年,還保留有一絲權利的劉協,決定減小依仗規模,并簡化賜食環節。
按律,三公諸侯應獻玉璧于天子,二千石的官員獻羊羔,千石、六百石的官員獻大雁,四百石以下獻野雞。
劉協深知,如今之大漢,早已是民生凋敝,黃巾一役,百姓們早已是死者過半,如今整個帝國需要的,是恢復元氣,而不是去用這些虛禮,來維持那該死的體面。
劉協下令,除三公外,大臣們只需獻一些牲畜即可,不必遵循祖宗之法。
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在獻禮后,可以進入殿中,行稽首禮,并口呼“萬歲”,隨后便可按尊卑落座。
二千石以下的官員,則在殿外落座,吃一些次食,隨天子同慶。
本是雜牌將軍的曹昂,是沒有資格進入到殿中去,但架不住其父乃是當今司空,妥妥的關系戶一枚,可以少走彎路,直接進入殿中。
就這樣,在那些二千石官員們的注視下,這位雜號將軍進入殿中,向劉協行稽首禮。
走入殿中,曹昂按照之前荀彧等人所教,向劉協行禮,并高喊道:“陛下萬歲!”
劉協見曹昂如此年輕,就可進入這殿中面見自己,便詢問一旁的宦官道:“此人是誰,為何如此年輕,就可進入當中?”
宦官回道:“稟陛下,此人乃司空之子,宣威將軍,曹昂。”
劉協聽聞,立即問道:“按律,此人不該在殿外落座嗎,為何讓他進入?”
宦官有苦也難言,只得回道:“稟陛下,宣威將軍有功于朝廷,司空和百官,都準許其進入。”
“哼!什么百官,什么司空,不過都是幫竊朕這大位之人!”劉協惡狠狠的說道。
一旁的宦官拉起衣袖,說道:“陛下,慎言,慎言啊!”
劉協看了一眼旁邊的曹操,決定要讓他的兒子曹昂好好在百官面前出丑。
就在曹昂準備站起來時,劉協開口道:“階下來者,居何官職,朕為何,從未見過你?”
曹昂聽聞,立即回道:“稟陛下,臣乃陛下所新冊封的宣威將軍,今日前來,只為一睹圣容,可惜在下乃鄉野之人,不懂規矩,無意闖入這大殿,還望陛下恕罪。”
劉協:“哦,宣威將軍?朕可不曾聽聞,區區一介雜號將軍,也敢入殿,見朕的圣容。”
“哈哈哈哈!”殿中的伏完、董承等人紛紛掩口大笑,絲毫不給曹操面子。
坐在司空位上的曹操,手中已經緊握禮物的帶子,冷冷的看著董承等人,但其內心,早已是起了殺心。
曹昂回道:“稟陛下,臣確是雜號將軍,但陛下,如今四海之內,群雄并立,朝廷威嚴已失,臣恰恰認為,唯有讓我等武夫入殿,一睹圣容,也好為陛下效力,斬除那不忠之人。”
劉協聽聞,好奇的問道:“那在將軍看來,誰,又是那不忠之人?”
曹昂回道:“列侯董承、中散大夫伏完,皆是那不臣之人。”
此話一出,殿內外紛紛炸裂。
先不說董承,就是那中散大夫伏完,乃是當今皇帝的丈人,曹昂這么一說,就意味著伏家是想篡位之人,而嫁女兒,就是為了控制皇帝,好位居三公。
群臣紛紛騷亂起來,討論著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