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雷霆反制 肅清內患
- 三國:我,曹昂,被曹操偷聽心聲
- 偏執癥重度患者
- 2210字
- 2025-08-30 21:00:00
壽春刺史府內,氣氛凝重如鐵。
曹昂將幾份緊急軍報重重拍在案上,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諸葛亮、賈詡、徐庶肅立堂下,皆知事態嚴重。
“諸君都看到了?”
曹昂聲音冰冷。
“屯田點接連出事,糧道頻遭襲擾,如今連安豐縣都被陳蘭、雷簿那幫宵小攻破!這絕非偶然!”
諸葛亮率先開口,羽扇輕搖的速度比平日稍快,顯示出他也在快速思考:
“主公明鑒。此事樁樁件件,幾乎同時爆發,且目標明確,皆指向擾亂我內部,消耗我兵力民心。亮斷定,此乃江東孫策、周瑜之試探,意在疲敵、擾敵、尋隙,窺我虛實反應。”
賈詡瞇著眼,聲音沙啞地補充:
“附議。手段陰狠,確是周瑜風格。其主力未動,僅以金帛細作,便欲令我淮南自亂陣腳。若我等應對失措,或反應遲緩,其下一步狠手,轉瞬即至。”
徐庶面色凝重,指著地圖上出事地點:
“庶以為,其計分兩層。一層,煽動內部心懷怨懟之豪強,制造小亂,如蚊蠅叮咬,雖不致命卻煩不勝煩;二層,慫恿陳蘭、雷簿這等喪家之犬,公然叛亂,吸引我主力,若我不能速平,則各地宵小必蜂起響應,屆時大勢去矣!”
曹昂聽著三位謀士清晰的分析,心中怒火漸被冷靜取代,思路越發清晰。
【不錯,孫策,周瑜越想看我手忙腳亂,我偏要冷靜應對,以雷霆手段粉碎其陰謀!】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銳利掃過三人:
“既知彼之毒計,我等該如何反制?文和先生,你曾言關鍵在于快、準、狠。具體當如何?”
賈詡緩緩道:
“侯爺明見。對內,需以迅雷之勢,揪出內鬼,嚴懲不貸,方能震懾宵小,斷絕江東內應之望。”
“對外,需派精兵強將,以泰山壓頂之勢,迅疾撲滅陳、雷,傳首各郡,宣示軍威!”
諸葛亮接口道:
“文和先生所言極是。此外,亮以為,在嚴懲之余,亦需稍作懷柔。對未曾參與此次騷亂之豪強大戶,可稍加安撫,明確政策邊界;對受裹挾之百姓,則應以招撫為主,分化瓦解,不可一味株連,以免逼反更多人。”
徐庶也道:
“庶愿親往各出事地點,巡查地方,甄別良莠,彈壓不穩,同時亦可察訪是否有埋沒之才,能為我所用。”
曹昂聽完,霍然起身,決斷已下:
“好!便依諸君之策!即刻行動!”
他沉聲下令,條理清晰:
“第一,元直,你即刻持我手令,帶一隊精干人馬,前往安風、成德及各出事地點,嚴查背后主使!無論涉及何人,是何背景,一經查實與江東勾結或蓄意作亂者,無需另行請示,立斬不赦!家產抄沒,眷屬為奴!并公告其罪狀,以儆效尤!”
“徐庶領命!”
徐庶毫不猶豫,眼中閃過厲色。
“第二,孔明,你坐鎮中樞,統籌全局。即刻擬訂幾條安民告示,言明只懲首惡,脅從不問,穩定人心。同時,對近期表現安分之大戶,可適當給予一些糧帛賞賜,或準許其子弟入仕之機,加以籠絡。”
“亮,遵命。”
諸葛亮躬身應道。
“第三,文遠將軍正在外巡防,立刻傳令于他,不必回壽春,直接率本部精銳,撲滅陳蘭、雷簿!告訴他,我要速勝,要全殲,要賊酋首級!”
曹昂語氣森然。
“此外。”
他略一沉吟。
“傳令高順,讓他率陷陣營,協助文遠,務必一擊必殺!”
“諾!”
身旁書記官迅速記錄命令。
“第四,文和先生,壽春城內及各大城,細作清查之事,便拜托你了。”
賈詡微微躬身:
“詡,義不容辭。”
命令既下,整個淮南軍政機器高效運轉起來。
徐庶雷厲風行,帶隊直撲安風雷家。
雷緒尚未來得及反應,便被拿下。
徐庶在其府中搜出與江東往來密信及金銀。
鐵證如山,雷緒面如死灰。
徐庶毫不留情,當即下令將雷緒及其核心黨羽斬首示眾,家產充公,眷屬盡數沒為官奴。
成德周家及其他幾家參與其中的豪強,也遭到同樣雷霆般的清算。
消息傳出,淮南各地心懷異志者無不膽寒,瞬間偃旗息鼓。
另一邊,張遼接到命令,立刻與高順合兵一處。
高順的陷陣營雖人數不多,卻乃天下精銳,悍不畏死,攻堅能力極強。
大軍直撲被陳蘭、雷簿占據的安豐縣。
陳蘭、雷簿本以為能憑借城垣固守一段時間,甚至幻想江東援軍,不料曹軍來得如此之快,攻勢如此之猛!
張遼親自沖鋒陷陣,高順則率陷陣營猛攻城門缺口。
戰斗毫無懸念。叛軍烏合之眾,豈是百戰精銳的對手?
城很快被攻破。
亂軍之中,高順直取賊酋陳蘭,不出十合,便一槍將其刺于馬下!
雷簿見大勢已去,魂飛魄散,竟丟棄部眾,帶著少數親信,從城后小道倉皇逃入茫茫大山,不知所蹤。
其余叛軍或被殺,或投降。
張遼、高順迅速肅清殘敵,收復安豐,并將陳蘭首級傳示淮南各郡。
短短十余日內,江東周瑜精心策劃的陰謀,便被曹昂以果斷狠辣的手段迅速粉碎。
內部毒瘤被剜除,外部叛亂被撲滅。
淮南局勢非但沒有混亂,反而經過這番雷霆洗禮,變得更加肅然,曹昂的權威也在此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
消息傳回建業,孫策愕然,周瑜則面色凝重地感嘆了一句:
“曹子脩,竟有如此決斷手段……看來,我等小覷他了。”
首次試探被曹昂以雷霆手段粉碎,反而助其鞏固了內部,這讓他收起了最后的輕視之心。
“伯符,曹昂非庸主,更有諸葛亮等良輔,尋常手段難傷其分毫。”
周瑜聲音沉靜,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地圖上壽春的位置:
“需用奇謀,攻心為上,亂其節奏,方能尋得破綻。”
孫策焦躁地踱步:
“公瑾有何妙計?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曹昂在江北站穩腳跟!”
周瑜眼中精光一閃,緩緩道出三計,一計比一計刁鉆:
“第一計,離間誅心。此計需雙線并行,真假難辨。”
“其一,針對其內部。張遼勇冠三軍,然出身呂布舊部,此其心結。我可仿曹昂筆跡,偽造一封與家人的私密回信。信中提及張遼,可先贊其勇,繼而筆鋒一轉,流露些許‘終非嫡系,賞功雖厚,然兵權不可不慎’的擔憂,‘無意’間落入張遼親信或能傳話之人手中。此信不必直接挑撥,只需種下細微疑慮之種,待其自生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