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你行!你上!
書名: 三國:吾兒劉備,大帝之資!作者名: 山河故舊本章字數: 2768字更新時間: 2025-07-18 12:02:47
中軍大纛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旗下那座相對規整的牛皮大帳內,護匈奴中郎將張奐正凝神審視著攤在粗糙木案上的羊皮輿圖。
炭盆里的火苗搖曳不定。
案角,一碗早已冰涼的粟米粥凝著厚厚一層漿皮,旁邊半塊粗糲的麥餅硬如磐石。
張奐當然沒有分粥而食的習慣,他又不是范仲淹。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軍事繁重,令他難以下咽。
檀石槐,不是尋常的草原首領可比。
若是早生些時候,此人大抵也是冒頓一樣的人物。
當年冒頓圍高皇帝于白登山上,震動天下,可謂草原上的一時雄主!
如今的檀石槐,大有當年冒頓的影子。
就在此刻,一股奇異的肉香,穿透帳簾厚重的縫隙,鉆了進來。
張奐握著炭筆的手指頓住了。
“何來此味?”他抬起頭,目光投向侍立在帳口的親兵。
親兵恭聲道:“稟將軍,似是從后營…火頭軍方向傳來。”
“火頭軍?”沉默片刻,張奐起身,“走,去看看。”
沒有多余的儀仗,張奐只帶了兩名親隨。
他解下厚重的玄色織錦大氅,露出一身便于行動的深青勁裝,腰懸一口古劍,劍鞘烏沉,唯有吞口處一點暗金螭紋在昏光下流轉。
張奐的到來,像一塊巨石投入了混濁的池塘。
對這位久負盛名的涼州三明之一,眾軍士既敬且畏,紛紛讓開道路。
原本聲音最大,叫嚷著要他新認下的“兄弟”給他弄個好菜的董卓,見張奐到來,立刻眉頭一皺,閃到眾人身后。
沒法子,張奐是他的老上級了。
他董仲穎天不怕地不怕,可對此時的這位頂頭上司,還是頗為敬畏的。
帳內的喧嘩戛然而止。
張奐笑著與軍卒們打了聲招呼。
至于董卓,他當然也見到了。不過涼州軍的德行如何,他心里也清楚的很,所以也懶得多說什么。
張奐朝帳內看去,只見劉弘手中大勺翻飛如蝶,在滾沸的湯水中劃出流暢的弧線。
每一次下勺,或輕點,或深攪,或抄底,或撇沫,都精準無比,帶著一種庖丁解牛般的熟稔與從容。
可惜沒有金龍特效,不然就是妥妥的中華小當家!
張奐的腳步停在門口,沒有立刻進去。
終于,劉弘的動作停了下來。
他拿起一塊粗布,擦了擦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才察覺到營帳中不同尋常的安靜。
他來到軍中已經有些時日,這些軍中殺才都是什么德行,他也了解一些。
按理說,這些人此時應當在營帳中叫嚷著要他多加幾個菜才對!
劉弘緩緩轉過身。
先看到半頭白發的張奐,然后又見到躲藏在人群中的董卓。
他已猜出張奐的身份。
畢竟,此時在軍中能讓董卓如此躲避的,絕沒有第二人。
“見過郎將!”劉弘躬聲道。
張奐點了點頭,詢問道:“為何你做的菜與眾不同?”
“回郎將,”劉弘微微垂首,“我不過是用些營中尋常的腌羊肉,佐以些山野間尋得的草根、苦菜,再加些陳年醬料罷了。值此大戰前夕,將士們戍邊辛苦,只求一碗熱湯,能暖身祛寒,提振些精神氣力,小人略盡本分而已。簡單的很。”
“尋常?”張奐嘴角扯起一個極淡、幾乎看不見的弧度,似笑非笑。
他走過的路,比劉弘吃過的鹽都多。
他不再追問,目光轉向那口依舊咕嘟作響的大鍋,“盛一碗來。”
“是。”
劉弘取過一個粗陶大碗——那碗雖粗陋,卻被他洗刷得干干凈凈。大勺探入翻滾的濃湯中,手腕微動,穩穩地舀起一勺。
萬幸,他還沒有患上后世食堂大媽那個手抖的毛病。
湯汁濃稠,色澤是深沉的琥珀色,其間翻滾著燉煮得恰到好處、呈現出誘人醬色的肉塊,細碎的翠綠野菜末點綴其間。
在漢末這個美食荒漠,這等色香味俱全的吃食,實在是難得的佳品。
擠在人群中的董卓,和在場的其他軍卒一樣,直著眼睛,流著口水。
親兵嘿嘿一笑,上前一步,在眾人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中,當先飲了一口。
沒法子,像張奐這種大人物,要有人先來給他試毒。
那親兵舔了舔嘴,意猶未盡,咳嗽一聲,“可能是慢性毒藥,我再嘗幾口!”
張奐沒理他,接過碗。
他低頭看去,只見湯汁粘稠,肉塊酥爛,油脂金黃。他拿起碗邊擱著的一雙削磨得還算光滑的木箸,夾起一塊顫巍巍的羊肉,并未立刻入口,而是湊近鼻端,再次深深嗅了一下。那復雜而和諧的香氣,帶著肉脂的豐腴、草木的辛香、醬料的醇厚,完美交融,毫無沖突。
舌尖甫一接觸,那軟爛到極致的肉塊便如同融化的脂膏,在口腔中溫柔地化開。
一口湯隨之入喉。
營帳內死寂無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這位中郎將臉上,等待著他的評判。
許久,張奐才緩緩睜開眼。
他沒有開口,而是低頭慢慢喝了起來。
一碗肉湯,就在這眾目睽睽之下,被張奐一口一口,沉默而專注地吃完了。連碗底最后一點殘汁,都用木箸刮起,送入口中。
他將空碗輕輕放在灶臺邊,這才抬起頭,重新看向一直垂手侍立的劉弘。
“好湯。”張奐開口,“即便是放在洛陽,也是難得的美味了。”
接著,張奐令眾人分湯,他則和劉弘去到安靜處相談。
對這個手藝極好的火頭軍,張奐也來了些興致。
……
帳中僻靜處,得知劉弘的身份后,張奐皺起了眉頭。
“你是漢室宗親?為何會做了這火頭軍?”
劉弘早已想好說辭,他再次躬身,“某雖為漢室宗親,然這一脈早已落魄。弘這次從軍,無他志向,只求能為軍中袍澤盡一份心力。火頭軍也好,陷陣軍也好,都是我大漢的軍士。如今某雖為火頭軍,然能使將士們飽食有力,殺賊報國,亦是光耀門楣之舉,不覺有屈。”
此話一出,正在側耳偷聽的火頭軍們紛紛拍手稱快!
火頭軍怎么了!
你是將軍,我是火頭軍,都是為建設光榮大漢出力嘛,哪里有什么高下之分!
張奐深深望了劉弘一眼,忽的問道:“可有恢復祖先榮光之心?”
劉弘一愣,忽然有種前世面試的感覺。
他前世身經百戰,當然明白如何應對!
狠狠的吹!
“將軍明鑒。在下每每于夜深人靜之時,想起祖輩榮光,便覺愧對先人,愧對身上這點微末之血。然,某又常想,大丈夫生于天地間,豈能因一時困頓而自棄?
昔年淮陰侯韓信,也曾執戟于項羽帳下!受胯下之辱,蒙市井之譏!然其胸藏萬甲!終遇高皇帝,登壇拜將,定鼎山河,成就千古偉業!”
一邊說著,劉弘還一邊挺起胸膛,以示其心懷壯志!
躲在人群里的董卓愣了愣,這多日相處下來,這劉兄弟也不像是如何看重所謂祖先榮光的人啊?
“某不敢自比淮陰之才!然此心此志,未嘗稍減!今日操刀于庖廚,調和五味,聊慰將士饑腸,使三軍飽暖,奮力殺賊,何嘗不是為社稷盡一份心力?他日若蒙將軍不棄,得執戟戈于陣前,縱為馬前卒,敢不以死效命?但求一腔熱血,不灑于這案板油污之間,而能濺于疆場,以報國恩,以振家威!”
“以報國恩!以震家威!”
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讓眾人盡為之喝彩。
張奐卻是眼神古怪。
良久之后,他忽的笑了一聲。
“好!好一個執戟郎!好一個為馬前卒!”
張奐踏前一步,他伸出手,重重地拍在劉弘的肩膀上!
“本將帳下,正缺敢死效命之士!從今日起,你不再是火頭軍的伙夫!”
他收回手,看轉向帳口肅立的親兵。
“傳令!擢劉弘為探馬斥候營——伍長!”
“探馬…伍長?!”
劉弘愣在原地。
他好像,玩脫了。
“嗯?”張奐濃眉一皺,“本將說你行,你就行!你行!你上!執戟郎韓信,難道生來就會打仗?好鐵不打不成器!更何況你身上本就著漢室血脈!探馬雖險,卻是軍中耳目,最易立功!莫非…你方才所言壯志,皆是虛詞?”
劉弘擠出一個笑容,抱拳應命。
“匡扶漢室,我輩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