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塵埃!
書名: 重生83,從擺地攤開始!作者名: 我腕骨掉了本章字數: 2059字更新時間: 2025-07-27 09:32:06
說起小姨和小姨夫的婚姻,那可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五十年代后期,小姨嫁給初中同學,兩人生下獨子裴向陽。
小兩口一個當大學老師,一個在家相夫教子,日子原本過的也算和和美美。
可到了六十年代末期,小姨夫因為一些言行落了難,小夫妻糾結再三后離了婚。
小姨夫在拿到離婚證的第二天,就離開四九城音訊全無,走前留下一封信,叮囑父母幫著前妻一定把孩子拉扯大。
小姨夫走后,其父母覺得小姨同富貴卻不能共患難,很是不滿。
站在老兩口的角度,我兒子提離婚是為了保全劉愛華。
可你怎么就能真的簽了字兒呢???
兩口子寒了心,覺得兒子出走跟前兒媳脫不了關系。
哪怕張飛揚小姨事后再三解釋,并且一直照顧二老,兩人依舊對她心有芥蒂。
大表哥慢慢長大,也進了古建隊,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父母不幸的婚姻,他始終沒有結婚,對相親也并不熱乎。
這座兩進小院是兩年前歸還給裴家的,裴爺爺和裴奶奶雖然對小姨多有不滿,但還是分了前院給他們居住。
小院門開著,張飛揚進門,就看到大棗樹下坐著一個女人,正在一針一線納鞋底。
“小姨。”他朗聲叫道。
女人抬頭,語氣中帶著驚喜:“大飛,你咋來了?吃飯沒有?”
“沒有呢,這不饞小姨做的糊塌子了。”張飛揚三步并作兩步走過去。
劉愛華將手里的鞋底子,改錐放在笸籮里,又將笸籮端起來:“你這孩子打小兒吃起糊塌子就沒夠兒……
今兒我多做點,你吃一部分,剩下的帶回家,讓老太太還有仨小子也嘗嘗鮮。”
“那感情好。”張飛揚環顧四周,“我哥呢?”
“他去陶壺居等活兒了。”
陶壺居是大碗茶館兒,早些年時候,里頭有唱曲兒的大姐兒(女藝人)。
大姐兒一般是好幾個,輪著上場,每唱完一曲,唱曲兒的大姐兒就會下臺討賞。
不強迫,給點兒也行,不給也絕不急眼,還得滿臉堆笑。
來這里的主顧們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既有文人也有窩脖兒。
文人在這里尋找靈感亦或者買醉,抱怨自己的懷才不遇。
下苦力的在這里花幾分錢買一壺茶,等活兒。
這也是四九城的規矩,不管是建筑隊,還是卸貨的,沒活兒的時候都要在固定的茶館等活兒。
張飛揚的爸爸,大哥都在古建隊工作,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沒少跟著他們到陶壺居等活兒。
只不過他小時候已經經過改革,大姐兒是沒了,這倒是很讓人惋惜的一件事。
張飛揚聽完小姨的話,暗忖看來現在古建隊雖然解散,表哥還是依然保留了等活兒的習慣。
他琢磨著去陶壺居找表哥去,小姨卻說:“不用去找,到午飯的點兒他自然就回來了。
你啊,跟小姨去廚房,咱們倆說說體己話。”
張飛揚從她話里捕捉到訊息:“表哥最近一直沒活兒?”
小姨發愁地搖搖頭:“以前抱團兒還找不到工作呢,現在一個人,更沒有了。
也是,如果不是沒辦法,你大哥也不至于離家尋出路。”
劉愛華不想給張飛揚添堵,岔開話題:“算了,不說這個了,我去廚房收拾一下,你去西墻角的小菜園,摘幾個西葫蘆過來。”
劉愛華家是獨門獨院,沒有私搭亂建的地震棚,也沒有違建的廚房。他們的小院就是最古香古色的四合院的樣子。
房子大,院子也不小,劉愛華在西墻角開辟出一個小菜園,里頭種著應季的蔬菜,平時就省下不少買菜錢。
張飛揚摘了五個西葫蘆,看頂花帶刺的黃瓜不錯,也摘了幾個。
回到廚房,將西葫蘆遞給小姨:“剛我在水管子那里洗過了。”
“誒,我做飯,你坐在小板凳上剝蒜,順便陪我說說話就成。”
劉愛華做飯利索,將西葫蘆對半剖開挖出嫩籽兒,又切成細細的長條。
切好的西葫蘆放在盆里,撒鹽殺水。
趁這個功夫把黃瓜拍了,拌了。
殺好水的西葫蘆絲兒里頭打入雞蛋,加入一把面粉,攪拌好就可以上鍋。
攤糊塌子是很考驗功夫的,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容易不熟。
煤球爐子沒辦法控制火候,全憑做飯的控制鍋,間接控制火候。
劉愛華手法嫻熟,一個完美的糊塌子很快新鮮出爐。
“快,先吃個熱乎的。”她將糊塌子放在盤子里,遞給張飛揚。
張飛揚也毫不客氣,塞了一塊進嘴里,豎起大拇指:“香!!小姨,我敢說您做的糊塌子,四九城里數第一!飯館兒里做的,都跟您的沒法兒比。”
劉愛華被他捧得有些不好意思:“瞎扯……再說了,誰家飯館兒賣這個啊。”
張飛揚剛想反駁,京味飯館兒里頭不都是嗎?
可話到嘴邊卻又想起來,這年頭可沒有什么京味飯館兒。
張飛揚一只糊塌子吃完之際,裴向陽一身熱汗地跨進家門。
進門沒回家,先去后院跟爺爺奶奶點個卯。
轉頭再回前院,擰開水龍頭一邊洗臉一邊喊:“媽,做啥好吃的呢?在門口就聞到香味兒了。”
張飛揚嘿嘿一笑,從廚房窗戶探頭出去:“哥,我小姨給我做我最愛的糊塌子呢,還熬了綠豆粥。”
裴向陽洗完臉,甩著劉海上的水珠走近:“你咋來了?”
“來找表哥有點兒事。”張飛揚告訴告訴對方,他打算給大姐支個小攤兒賣涼皮。
“想找哥你給打個小吃車。”
裴向陽和張建國同在古建隊工作,師從同一個老師傅。
老師傅做了一輩子古建筑,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畫,糊哪一樣都拿得出手,哪一樣都是行家。
教出來的徒弟不說桃李滿天下,可也不在少數。
張建國跟著師傅學的是瓦工,裴向陽學的是木工。師兄弟們手藝都很好,能戳得住。
古建隊解散也跟他們的手藝無關,只能說是集天時,地利,以及人H。
風起之后,哪有什么需要修復的古建筑?不……就不錯了。沒了古建筑,還要古建隊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