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表達觀點、宣傳思想的方式,可即便是身經百戰的演講大師,在上臺時也會有緊張的苦惱,而能否處理好緊張心理直接影響講話的成功與否。要想真正消除講話中的緊張心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承認并允許自己有緊張心理,做足演講前的準備,還可以在上臺前做一做放松身心的活動,自然就會使心境松弛一些。
——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領導還是企業員工,都需要在公共場合發表講話,比如主持會議、競聘職位、工作述職、宣傳產品等。當眾講話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技能。任何人想要做好演講,都必須要有自信。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先生畢生都在教人有效地講話。他認為,成人學習當眾講話的最大障礙就是緊張。他說:“我幾乎一生都在致力于幫助人們克服登臺的恐懼,增強勇氣和自信。”
事實上,在電視、公司例會和學術報告會上侃侃而談、落落大方的人,比一說話就畏畏縮縮、眉頭緊鎖、瞻前顧后的人更容易成功。實際上,那些財富榜上的CEO和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優秀的演講大師。
可見,當眾講話是一門不可不學的課程。然而,令不少人苦惱的是,人們對當眾講話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感,尤其對那些初學演講的人來說,恐懼心理尤為明顯。
你的心里總有個這樣的聲音在作怪:“不要講,你會丟臉的。”于是,你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你的話只能是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在開會前的一個星期,你就開始擔憂,甚至緊張得晚上輾轉難眠,好不容易熬到這一天了,你發現自己站在全公司的領導面前時,腦袋一片空白,雙腿直打哆嗦;你頗有學術才能,取得成就后,上級領導讓你分享研究經驗,但是看到那么多投向自己的目光,你頓時語無倫次……這樣的情況太多了!你會問自己:我這么怯場,該怎么辦?
事實上,在公眾面前感到緊張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緊張能使人的大腦皮層興奮,從而開發潛能。許多專家認為緊張、壓力是激發潛能的有利因素,緊張不見得是件壞事,適度緊張不僅無害,還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適度緊張會讓我們重視聽眾,重視自己的表達方式。只要你在乎聽眾,想給聽眾留下好印象,自然就會重視講話,不會完全放松。很多演講家都會保持適度的緊張也是這個道理,這樣反而會增強表達的效果。
然而,如果適度緊張變成過度緊張,就需要我們做出調整了,因為它會造成思維停滯、言辭不暢。為此,我們需要把緊張降低到一定程度,讓它成為一種助力而不是阻力。
那么,當眾講話緊張的根源在哪里?既然緊張是人的一種反應式行為,那它到底是對什么做出的反應呢?
周舟是某校高中三年級的男生,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平時也不愛與人打交道,即便遇到熟人也是繞著走,老師上課讓他回答問題,他也不敢抬頭。不過,周舟很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高考倒計時的三個月里,周舟的成績一直穩居年級前三,所以老師讓他在高考動員大會上發表講話。
可是,周舟走上講臺,一直緊張得開不了口,最后臉憋得通紅,老師沒辦法,只好讓他先下臺。這件事結束后,老師找到周舟,想和他單獨談談。
一開始,老師對周舟做了一番言語疏導,也了解到周舟之所以不敢開口,是因為曾經一次失敗的當眾講話的經歷。
小學五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找到周舟,讓他參加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
“演講要怎樣講呢?”周舟問老師。
“就像你平時寫作文一樣,先寫好了,背下來,再上臺背一遍就可以,很簡單的。”
“好吧。”周舟猶猶豫豫地答應了。
接下來,周舟就開始為演講的事做準備了,他寫了稿子,再開始背,還經常讓媽媽考他,一篇演講稿是難不倒聰明的周舟的,無論媽媽問到哪里,他都能倒背如流。
演講當天,周舟興高采烈地上了演講臺。當他登臺的那一刻,他卻發現氛圍好像和家里背誦演講稿不大一樣,頓時有點不知所措。在家里,聽眾只有媽媽,現在是全校師生,他有點慌了,可還是決定先背誦第一段,接下來是第二段,都很順利。但是到了第三段,他忽然一個字也想不起來了。怎么辦?看著臺下的人,大家都在交頭接耳,周舟一緊張,居然尿褲子了,他趕緊跑下臺,恨不得找個洞鉆進去,再也不出來。
自從這件事后,周舟每次開口,都覺得同學在笑話自己,久而久之,就不敢說話了。
在這個故事中,高三學生周舟之所以害怕當眾說話,是因為他在童年時期有過因為當眾說話而出丑的經歷。據此,我們也可以大致推斷出人們在公共場合緊張的原因:出現了害怕的感覺,讓人產生緊張感。人們害怕的無外乎是“自我形象不好”“怕出丑”“怕丟臉”“怕沒面子”。
都蘭博士認為,產生緊張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1.害怕自己表現不好
一些人在還沒開口時,就希望演講能獲得較好的效果,但如果自己發揮失常沒有做到怎么辦?這些想法導致他們害怕。
2.準備不足
任何一種活動,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都極有可能失敗,演講也是如此,而這也是很多人在公共場合講話產生緊張心理的原因。
3.害怕聽眾的反應不佳
演講者過于期待從聽眾處獲得積極的反饋,希望聽眾能接納自己的觀點,期望他們能給予自己熱烈的掌聲,因而惴惴不安。
4.有在公共場合說話失敗的經歷
演講者有在公共場合演講失敗而丟臉的經歷,在再次演講時會因為害怕被聽眾嘲笑而產生緊張心理,要想重拾勇氣,確實不易。
5.沒有充分進入角色
演講者可能由于上述原因,一直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演講中,所以未能充分進入角色,以致加重緊張感。對演講效果的過早考慮,也會帶來焦慮感。
了解演講緊張感產生的原因,能幫助我們對癥下藥,找到具體的解決措施,以做到自信登臺,大膽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