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維即生存:突破認知帶寬的核心法則
- 喻國明
- 676字
- 2025-07-11 16:06:41
二、外部關系:情境交互是個體外界的延展性認識的動力機制
發生認識論認為,人的心智發展是“大腦—身體—環境”三者耦合的產物,認知傳播的研究成果不僅僅揭示了人腦內部對信息的加工過程及情緒偏向,同時也為探索“智能實體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原理”提供了新的切入點。換言之,人類大腦的心智構建不僅僅控制著個體的注意、情緒及記憶等,也在與外界的交互過程中反向推動著內部系統的發展,即當外界信息處于一定的情境中時,我們更容易對其進行識別,這強調的是認知系統與環境之間的耦合關系。在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媒介已然建構了人們的日常交流語境,正如媒介環境學派的觀點所認為的:“就像魚活在水中并沒有意識到水的存在一樣,媒介已經構成了我們的環境。”戈夫曼也進一步從“媒介情境論”視角將傳播學研究拓寬至人、媒介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機制。
再進一步看看媒介化的環境表征如何影響并延展個體認知實踐的機制。已有研究通過腦電實驗和行為研究發現,媒介使用情境會顯著影響用戶體驗;短視頻傳播及網絡評論、彈幕行為的背后蘊含著多種情緒共現表征并遵循著“情境—認知情感單元—行為”的路徑。可以發現,這個階段的研究者已經將個體的注意、記憶、知覺等內部感知要素與外部情境相結合,從內外多個維度深入探索多變量之間的作用關系,從靜態的、局部的表征轉向認知動力學的分析。如果說個體感知是人內傳播的體現,那么人們對外界的延展性認識則進一步拓展到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甚至大眾傳播的范疇。基于此,在深度媒介化社會當中,傳播實踐如何構建客觀環境,從而為社會主體提供新的情景交互,成了認知科學對傳播研究所施加的第二個層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