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世上何來酒忘憂
- 西游小白龍:水元大帝從治水開始
- 神明的魚
- 3484字
- 2025-08-21 16:24:16
讓這船沉得快些!
怕河底百姓等不及!
太白金星細細品味著其中意味。
人常說,怨怨報何時了?
便是罰輕了,得不到昭雪的冤魂徒生怨恨,罰重了,落那地府也生怨恨。
而對于太白金星這位看似是特使的武神,這般需肅殺之氣蕩平的怨案,他早已司空見慣。
太白金星當即便明白了——
這位龍君與他見過的其他道行稍淺的小神并不一樣。
他懂得因勢制宜,便如自己那般星相,朝為啟明星,暮為長庚星,這般試探下來可與之交好。
“龍君,那這及時救難神邸,吾便做了!”
太白金星口中的龍君二字,多了幾分欣賞。
“便依老天使所言!”敖烈也是恭恭敬敬,拱手而答。
突然,咔嚓一聲,是甲板破裂的聲音伴隨著水流的嘩嘩聲。
杵一旁翻看著姻緣簿的紅鸞星君連忙插嘴道。“唉唉唉!說得你二人把這船弄沉得一般,您老還沒說這紅線該咋斷呢?”
剛才他趁著兩位說話的功夫便看了一圈,這船頭與船尾撞上了暗礁,兩頭進水且水流速不快故沉得慢,這打著轉,想必是船錨卡死,早晚得觸礁了。
“這牽錯有牽錯的道理,姻緣簿上顯了,便只能待孽緣自消,方才能斷,這道理星君比吾清楚。”
“可是……”
紅鸞星君話音剛落,只聽轟地一聲,便見平緩浪潮直直灌進了窗子,瞬間吞沒了船上的呼喊聲與求救聲,很快廂房內沒了動靜,成百上千的水妖涌上來想啃食活人,皆遭柔和的庚金之力擋在外頭。
先前罵罵咧咧的婦人蜷縮在角落里,目視黑暗中亮起一雙雙猩紅眼睛,方才想起求神拜佛。
忽然,一溺死狀的女子猛撞在金光罩之上,那一刻怨恨一下子有了重量。
那庚金之力忽而一絲水煞不偏不倚落于那女子呆滯眉心。
似有一雙手把她緩慢拖到了河底,不放手。
啊!
一聲咕嘟咕嘟的冒泡聲過后,那婦人終究是沒了聲響。
怨魂正好纏繞在那船錨之上,正對著那星辰,此刻這星光比那燭火亮堂得多,日日提醒著她苦難才剛開始。
有了一個便有了第二個……
依次反復,她們一個個被冤主、債主拖下了海。
即使有神力護著,也無法阻擋那飛蛾撲火。
敖烈始終冷眼旁觀,他能做的只有把這一方江域凍起來,可然后呢?
冰面總有化的那一日!
僅剩的神智總有遭磨滅的那一日!
她們不還清業力,便要由沿岸的百姓替他們還!
救一人而棄眾生于不顧,敖烈做不得。
那一雙雙瘋狂而又冷靜的眼睛見大仇得報,怨氣翻滾,徹底化身厲鬼,嘶嚎著撲將過來。
太白金星眼神一凜,目露神光,只一眼,便見那怨氣驅使的厲鬼化作碎屑,塵歸塵,土歸土。
尚未一柱香功夫,便見江中淹死的魂魄與那新亡人皆被一道青光指引著踏入那黃泉路消失不見。
姻緣簿上的名字也隨即抹去,紅鸞星君還在為未見到陰兵借道而感到奇怪:
“咦!今日地府,這動作怎的如此之快?”
敖烈尚未開口,九靈元圣便從袖間探出個腦袋搶道:
“想是太乙救苦天尊坐地府,十殿閻羅并排列,判官打開生死簿,赦昭靈魂受度來。”
聽聞此話,太白金星搖頭嘆息:
“這寒冬臘月,船家只知斂財,卻不知江底有暗冰,此為天災,而她們明知水妖肆慮,也要上船此乃人禍,若非天尊赦昭,這冤恨又無窮盡呀!”
敖烈也感世事多艱,轉頭看去,那書生卻不知了蹤影。
思索著,那愿紙已捧在手心!
血跡斑駁,是一手娟秀的文字,兩行清淚打濕的地方格外顯眼。
“小生失約……了!”
低頭看去,把那一個個婦人拖下深淵的不是書生又是誰呢?
便如老天使所說這怨恨他承不住,故已化作厲鬼。
這還愿只怕是等不著了!
敖烈不免愁從心中來,真君廟此行仍不得圓滿。
敖烈觀那符篆應當能讓他撐過一個冬天。
便喚來天地寒氣便將這江面凍了結實,等來年春天罷!
此事了,敖烈與二位星君作別,獨自上了岸。
行至廟頭,抬頭卻見真君就站在那廟門口,風雪盈身,不知已等了多久。
敖烈心中惴惴不安,硬著頭皮上前,將前因后果并那書生的愿紙一一稟明,末了垂首道:“……酒沒了,愿也未還成,是小神之過。”
他前段時日是看見了的,那書生每年請愿與還愿的每一封愿紙都收在公案上,真君每年親與他還愿,足見對此事之看重。
如今自己辦砸了,真君定然不悅。
然而真君只是默立片刻,目光掠過他手中愿紙,淡淡道:“冰封江面,以待來春,處置得宜,救不得今生,便渡他來,孟婆湯畔,自有九色蓮臺接引,此乃大慈悲,何過之有?”
言罷,身影漸淡,溶于風雪之中。
敖烈聞言一怔,心中如春風拂過,卻又添一番新的感悟。
他低頭看著掌心愿紙,血跡雖濃,那份執念卻仿佛已隨青光遁入地府,得了解脫。
如此想著,敖烈抬起頭,一時間風雪中又只剩下了他。
敖烈便駐足望天。
這時,天空又下起了鵝毛大雪,一下子照見了天邊那張髯怒張,不怒自威的臉龐,肩著獸口吞云肩,身上披著玄色重甲,高大威猛,手中持著一桿幡旗,不是二十四節氣神之一的孫仲誠又是誰呢?
二十四節氣神將隸屬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而孫仲誠乃是大雪節氣的掌管神。
不多時,雪停了。
敖烈當即架云而上,龍神作為奉旨降雨,保一方水土安康的地方神,他最為熟悉的除了雷公電母,天樞院分發天旨的使者,便是這二十四節氣神了。
尤其是眼前這位威嚴凜然的雷部神將孫仲誠,性格也頗為爽朗。
“小神孫仲誠拜見水官大人!”
“孫兄弟請起,又無外人在場,何必這般拘束!”
話音剛落,敖烈便聞見香風撲鼻,緊接著一只兔子蹦上他的肩頭,聳拉著耳朵,便見太陰星君款款走來,眼中是那冷清而又柔和的目光。
“娘娘!”
“龍君……不對,如今該稱龍君為水官大人了,執掌水部、紫微垣,天上星宿,二十四節氣神,皆為大人調度,吾掌管廣寒宮,天河潮汐變化也屬天河,當也納入部下!”
此話一出,不知何時至左手邊的太白金星應時展出卷擬好的敕令,見敖烈還杵著,咳嗽了一聲。
“水君還站著干甚?跪下接旨呀!”
敖烈當即跪接圣恩。
太白金星展卷朗聲吟誦,聲如金玉相擊,字字透天樞: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敕曰:夫天河浩渺,星漢昭回,水德攸司,承天化育,咨爾西海敖烈,秉性貞亮,器識恢宏,今鎮水府威能更彰慈憫。
爾其:
總攝江海湖瀆之政,節制風云雨露之權,北斗斟觴以定旱澇,南辰布令而調寒暑,二十四氣聽宣于節序,八萬靈官拱衛于波濤,紫微垣內列星拱北,水德殿中萬壑朝宗。
特授九穹天水總攝真官之職,領三界水元都總管,佩通明殿行走金符,爾其克慎明德,允協玄機,欽哉!”
敕令誦畢,云中忽現金童玉女捧出:玄玉龜鈕水官印一方,經緯星辰綬帶九條,并碧落調水令旗十二面。
霎時天河倒映清輝,江海同鳴珮環。
太白金星笑著攙起敖烈:“真官還不謝恩?今起雷部二十四節氣神皆歸調度,且天庭各部龍君憑這令旗隨意進出,天河便托付于你了!”
敖烈收著官印,綏帶系于腰間,那調水令旗更是化作虬龍盤旋在道袍之上,只是他還有一事不解。
他攤開手掌心,那兩張愿紙皆散發出道道金光,傾刻便纏繞在令旗之上。
“這還愿應當失敗了,為何……”
就當此時,朵朵蓮花升空!
原是太乙救苦天尊感應新水官即位,特許九色蓮臺渡盡未散之魂,那書生與討命的姑娘也在其列。
敖烈握緊愿紙望向真君廟,卻見廟門悄然洞開,香案上那疊舊愿紙正泛出溫潤青光……
他心有所悟,喃喃道:
“世上何來酒忘憂,惟有討來的孟婆湯予枉死冤魂,像它三分!”
話音剛落,九天之上忽聞仙樂縹緲,一道璀璨光河自云端傾瀉而下,凝成二十四級琉璃天階,階階生輝,映照周身諸神,直貫敖烈腳下。
另一端直透云霄,盡頭正是那金光萬道、瑞氣千條的南天門!
太白金星在旁撫掌而笑:“身神俱現,道果圓成!諸神賀喜,共赴蟠桃!恭請真官歸位!”
敖烈斂容整衣,心念微動,知其意乃存神,遂拾級而上。
一步,清越編鐘聲起,一位神女顯形,其貌高渺尊貴,如母儀天下,掌中托一蟠桃枝,笑道:“吾乃腦神精根,特來賀喜。”
其氣度竟與瑤池西王母有九分神似。
二步,幽雅琴瑟和鳴,又一位神女顯形,其形溫婉敦厚,身著大地華服,執玉圭而笑:“吾乃脾神常在,聞君登臨,特來相賀。”
周身玄黃之氣,宛若后土娘娘化身。
三步,神光清冷如水,一位神女翩然而至,懷抱玉兔,眸含廣寒清輝,清冷道:“吾乃腎神玄冥,順路赴會,伴君一程。”
其韻致分明是太陰星君一點玄靈。
四步,鋒銳之氣乍現,一位神女英姿颯爽,朗聲道:“吾乃肺神皓華,借路同行。”
其銳利之氣,恍然見九天玄女戰姿。
五步,生機盎然,一位神女身著青裳,腰懸藥葫,笑語盈盈:“吾乃肝神龍煙,恰逢其會。”
周身彌漫不死藥香,似有麻姑風采。
………
待他終至最后一級,二十四位神女皆已顯現,雖形貌各異,寶光不同,卻皆具天上仙真之韻。
她們并非本尊親臨,乃是敖烈修行圓滿之際,依托那紅線感應諸天仙真道韻,自然化顯而成的玄靈法相,前來助威觀禮,共赴蟠桃盛筵。
霞光瑞靄之中,力士捧香,玉女散花,仙鶴清唳。
這二十四位身神玄靈,與太白金星、太陰星君等匯在一處,談笑風生,儼然一副共赴盛會的熱鬧景象,簇擁著這位身與神合的新晉水官。
天河在腳下奔流,映照著周天星辰與他袍服上那二十四道神光。
人間風雪已遠,前方即是南天門,天門之后,蟠桃正熟,諸神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