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知思維模型
- 圓中
- 1332字
- 2025-07-08 12:01:21
放大鏡和縮小鏡
——先放平心態(tài),才能冷靜做事
當大環(huán)境不好時,多數(shù)人會抱怨時運不濟,但也總有人能在低谷中抓住機會,實現(xiàn)逆襲。除了頭腦和運氣的影響外,還有一個更為關(guān)鍵的因素,就是心態(tài)。“放大鏡和縮小鏡”,就是控制這種心態(tài)的思維。
放大鏡思維,是指將具體事物放大,以觀察其中的細節(jié)。在“放大鏡”下,那些看似簡單平常的事物,背后隱藏的深層道理可能并不簡單。同樣地,那些看似復雜棘手的問題從微觀層面來看,導致其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很簡單。
縮小鏡思維相對于放大鏡思維而言,是指當我們難以理解或看不清當下的現(xiàn)象或問題時,將時間拉長、將視野拉遠,把過去的背景、現(xiàn)在的場景以及未來的前景都納入視野中。這樣或許能夠從宏觀層面找到答案。
簡言之,放大鏡是“微”觀,是拆步驟、分條理、抓細節(jié);縮小鏡是“宏”觀,是閱古今、覽天地、上格局。
使用單一的放大鏡思維、縮小鏡思維都能獲得不錯的效果,而兩種思維如果同時使用,其效果還能更上一層樓。這也是我將這兩個模型放在一起講解的原因。
放大鏡思維可分為主動放大和被動放大。主動放大是主動切入,是積極解決問題;而被動放大的意思則是人會本能地夸大事物對自己的消極影響,擾亂自己的心智。因此,對于被動放大,我們需要警惕并保持清醒。那么如何保持清醒呢?這就需要運用縮小鏡思維。
縮小鏡思維要求我們將事物放在歷史長河里,放在大背景下來考慮。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太陽底下無新事”。這有助于我們從過度焦慮的狀態(tài)中冷靜下來。
比如職場中,當上級交給你一項任務時,他會對你一再強調(diào)其重要性,并告誡你不要掉鏈子。這會讓初入職場的你感到壓力很大,你會擔心自己把事情搞砸。這時候任務的難度就會被你夸大(被動放大),并影響到你的心境,進而影響你的行動力和判斷力。
這時候,你就可以運用縮小鏡思維來考慮:你是團隊中的一員,你所完成的工作只是眾多任務中的一環(huán);經(jīng)驗豐富的領(lǐng)導在排兵布陣時,一定會把重要的事情交給能力強、經(jīng)驗足的人;如果你是新手,你不是團隊里最重要的人,你的任務也不會如你想的那般至關(guān)重要;即使你真的掉鏈子了,整個任務受影響也不會太大,至少不是致命的。這樣一想,你就能明白,領(lǐng)導說你的任務很重要,目的是讓你將工作重視起來,而不是讓你慌亂、崩潰。
當你冷靜下來之后,再使用放大鏡思維觀察任務,做主動放大,拆解步驟,明確細節(jié),然后一步步去完成就可以了。
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果再次遇到問題、被動夸大困境,就使用縮小鏡思維,盡量減輕內(nèi)心壓力。你可以告訴自己:由于缺乏經(jīng)驗,感到害怕是正常的。心態(tài)安定后,再使用放大鏡思維,主動分析問題,找出導致問題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細節(jié),找到突破口。接下來,再使用縮小鏡思維來看全局,打開思路,看看上級是否有可用的資源,身邊的同事是否能夠提供幫助,過去的經(jīng)驗中是否有類似的解決辦法,附近的現(xiàn)有事物是否可以組成替代方案……辦法總比問題多。心態(tài)安定,思維縝密,你就能順利完成任務。
跳出職場的例子,請再用縮小鏡看一眼,在百年大變局中,什么人會說:我們這行完蛋了,惡性競爭更重了,傳統(tǒng)思想沒用了……又是什么人能坦然面對,洞察局勢,分析趨勢,摸清優(yōu)勢,冷靜地尋找新機遇。
《大學》里有這樣一句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