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286—287章
- 抓神
- 抓神
- 1759字
- 2025-07-17 07:18:28
第286章迷霧谷的回響
定土盤剛靠近迷霧谷,盤里的三十六顆陶珠突然同時發燙。姚破天低頭一看,戈壁的沙粒在陶珠里微微跳動,江南的泥土滲出細水珠,草原的黑土散出淡淡的草香——像是各地的土地都在呼應著什么。
谷邊的聚居點已經搭起了簡易的“護界棚”,棚子用紅柳枝和各地送來的木料搭成,柱上纏著百姓寫的“護家語”:“我家娃剛會走,要守住渠水”“我種的粟米快熟了,不容糟蹋”。最早來的黑石峪人正用滲水井的陶管往棚子邊引水,水流過的地方,谷里飄出的熒光竟像遇到了屏障,紛紛退散。
“姚大哥,您看那石頭!”有人指著谷里喊道。迷霧谷深處的發光石頭正在震動,石縫里滲出絲絲縷縷的黑氣,落地就變成扭曲的影子,像極了姚破天記憶碎片里那些猙獰的神使輪廓。
姚破天沒動,只是舉起定土盤。盤里的陶珠突然“咔嗒”一聲合在一起,拼成了塊完整的圓餅,三十六種泥土交融在一起,冒出層溫潤的光。他聽見身后傳來整齊的呼吸聲——漁民握著分水網,網眼對準黑氣;牧民舉著套馬犁,犁頭的寒光映著日頭;連蒙養院的小童都舉起識字牌,牌上的“家”字被陽光照得透亮。
“吼——”黑氣凝聚成的影子朝棚子撲來,帶著股要吞噬一切的寒意。姚破天把定土盤往地上一按,剎那間,盤里的泥土順著水流漫開,在地上畫出個巨大的圓圈。圈里的百姓突然齊聲喊起來,不是喊口號,是喊自己最惦記的事:“我的渠!”“我的娃!”“我的粟米!”
這喊聲像塊巨石砸進迷霧,黑氣影子竟被震得晃了晃。更奇的是,百姓們手里的東西開始發燙——分水網的竹浮子亮起綠光,套馬犁的鐵柄泛出紅光,識字牌的木面滲出金光。當黑氣再次撲來時,漁民的網兜過去,綠光瞬間纏住影子;牧民的犁劈下去,紅光竟像刀一樣切開黑氣;小童把識字牌往前一推,“家”字的金光直直射向影子的核心。
半個時辰后,黑氣退了,發光的石頭也暗了下去。百姓們看著手里還在發燙的農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都笑了。黑石峪的老漢摸著滲水井的陶管,管里的水還在流,他咂咂嘴:“原來咱天天用的東西,比啥神佛都頂用。”
姚破天撿起塊被紅光灼過的黑石塊,石頭上竟留下個淡淡的犁痕。他想起那些時隱時現的碎片,想起神明的眼睛、發光的神器,突然覺得那些東西遠不如此刻手里的石塊真實——這犁痕里,有草原牧民的力氣,有青邙山鐵匠的手藝,有千萬人“護家”的心意,比任何神明的符文都更有力量。
第287章新苗過界
迷霧谷的事傳開后,更多地方的人帶著“自家神器”來歸附。東邊河谷村的人推著“踏水車”來,說這水車既能灌溉,又能當屏障;西邊鹽湖村的人扛著“曬鹽盤”來,盤邊的鐵條磨得鋒利,“曬鹽時能析出鹽,遇著事能當盾牌”。
歸心樓的人丁碑前,新添了片苗圃,里面栽著從各地移來的紅柳枝。最粗的那棵來自戈壁,枝椏上掛著個小小的暖嬰籃,籃子里墊著江南的絲綢;最細的那棵是草原小童親手栽的,根須纏著圈羊毛線。
“姚大哥,西域的商隊帶了個稀罕物。”護山班的后生跑進來,手里捧著個銅制的“傳聲筒”——是用修橋鉗的邊角料做的,一頭大一頭小,能把聲音傳得更遠。商隊的頭領說,這是西域的工匠照著傳信哨的原理改的,“在戈壁喊一聲,三里外都能聽見”。
姚破天拿著傳聲筒走到苗圃邊,對著紅柳枝喊了聲“渠水通了”。聲音順著筒口傳出去,竟引得遠處的合歡鐘“嗡”地響了一聲,像在回應。他突然想,要是把這傳聲筒架在迷霧谷邊,喊一聲“青邙山的人都在”,會不會讓谷里的神明都聽見?
正想著,蒙養院的娃們排著隊來了,每人手里都捧著個陶碗,碗里是剛熬好的紅柳枝湯。“姚爺爺,嬤嬤說喝了這個,能像紅柳枝一樣壯。”最小的那個娃仰著小臉,碗沿還沾著湯汁。姚破天接過碗喝了口,微苦的味道里帶著點甜,像極了青邙山的日子。
他看著娃們圍著紅柳枝轉圈,突然明白,所謂“對抗神明”,根本不用刻意準備。當每個新出生的娃都知道“紅柳枝能活”,每個老人臨終都能說“我種過十畝粟米”,當千萬雙手把日子過成了“青邙樣”,這人間本身,就成了最結實的盾。
夕陽西下時,姚破天讓書生在“九州器脈圖”的迷霧谷位置,添了個小小的紅柳枝標記。書生笑著問:“這標記是說,咱把紅柳枝種進谷里了?”姚破天望著遠處漸漸暗下去的谷口,輕聲說:“不用種,心到了,根自然就到了。”
晚風拂過苗圃,紅柳枝的葉子沙沙作響,像無數人在低聲說著“日子還長”。遠處的炊煙連成一片,把天染成了暖融融的橘色,連迷霧谷的陰影里,都似乎透進了一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