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戰后封賞
- 紅樓:淮安王
- 找不到的文刀劉
- 2869字
- 2025-07-05 22:11:50
弘治四年,三月初五的晨光里,一封承載著遼東衛所輝煌戰果的捷報,如同插上了翅膀,隨著馬蹄的急促節奏,穿越了京城繁華的街巷,攜帶著勝利的喜悅與急切,直奔皇城而來。
信使緊握那封沉甸甸的信箋,眼中閃爍著難以抑制的激動光芒。他穿梭于京城錯落有致的屋宇間,每一步都似乎在與時間賽跑,直至正陽門前,他利落一躍,從疾馳的馬上騰空而下,腳下的步伐瞬間加快,幾乎是在奔跑中飛躍,直奔向正大殿前的廣場。
“大捷!——遼東大捷!!!”
他的聲音穿透清晨的寧靜,回蕩在皇城的上空,每一個字都飽含力量,宣告著遠方的輝煌勝利,也點燃了京城內外對和平與安寧的無限向往。這一幕,仿佛歷史長河中一朵璀璨的浪花,見證著慶漢王朝的榮耀與輝煌。
整個養心殿上,滿朝文武皆在為這幾日傳回的遼東戰報以及監軍顧清的彈劾信吵得不可開交。
那日,信使快馬加鞭,將消息帶至京城,朝堂之上瞬間沸騰,猶如沸水炸響。勛貴領銜的軍方勢力與文官集團針鋒相對,爭執之聲不絕于耳。雖祖上有訓,軍方不得干政,但此番文官群體激憤,聯名上疏,懇請弘治帝降旨,削去李虎官職爵位,押解回京,交由三法司嚴審。至于擅自挑起邊釁的陳棟,更是要求嚴懲不貸,將其打入天牢,并夷其三族。
此言一出,軍方上下怒火中燒,情緒難平。弘治帝亦是眉頭緊鎖,心中五味雜陳。他人或許不明真相,但他豈會不知?
陳棟夷三族?哼,這簡直是荒謬至極!他心中暗嘆,難道真要挑明那層關系,讓這朝堂之上再添波瀾?
弘治帝看了看下面依舊吵得不行的文武眾臣,只能無奈的開口
“安靜!”
“這件事商議怎么樣了?有結果了沒有?這都兩三天了,總得有個章程吧。”
內閣首輔兼文淵閣大學士兼太子太傅周露出班回道
“陛下,就遼東目前局勢與南疆、北疆等形勢而言,實在不能再起戰爭,一旦遼東開始陷入戰火之中,國庫的壓力確實負擔不住了,臣以為,遼東總督李虎,此舉實在過于風險,為了功賞,便不恤民力,擅起邊釁,常此以往,遼東恐將再無寧日。”
“陛下,經內閣與各部商議,一致決定奪李虎之職,令其回京待理。”
作為當朝大學士兼內閣首輔,周露算是文官一脈的帶頭人物,很多沒法在朝堂上直接說的話,由他來轉述,對于文官集團而言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弘治帝聞其言,未置可否,只是輕輕點頭,那神態中藏著幾分深邃。武勛集團的一眾豪杰,見此老臣突然發聲,心中怒火不由熊熊燃起。數載光陰流轉,武勛集團的昔日輝煌早已不復,如今僅余九邊之地尚算安穩。可如今,這群文官的手竟也悄悄伸向了九邊,若再任由其發展,恐怕不久的將來,武勛集團便只能束手待斃,任人宰割了。
于是一旁的武勛集團,現任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京營參將二等子謝瓊,北靜郡王等一眾武勛集體出班反駁
“啟稟陛下,周首輔此言完全是誤國誤民之言。”
“李都督的戰報上已經寫的很清楚了,女真人已經開始朝著黃山堡一帶行進,加之這些年時常越境劫掠,遼東百姓苦不堪言,如若任其發展壯大,要不了幾年定會成為我朝遼東區的大患。”
“遼東一帶為我朝北邊中的軍事重鎮,對于周邊異族有著震懾性的作用,如若沒有合理的理由處置那些一腔熱血報國的將士,對于邊軍士氣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軍伍之中一旦失了士氣,直接影響的是軍隊的戰力,恐因此軍心不穩,所以此等例斷是不能開的!”
聽著堂下武勛集團的話,弘治帝同樣的沒有什么肯定,也只是微微頷首
正當殿中的文武之臣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名侍衛快步走進殿中。
只見那名大內侍衛快步來到殿中單膝跪倒,雙手將一密匣高舉過頭大聲道:“報,陛下遼東派信使送來的加急軍報,請陛下過目。”
總管太監戴權恭謹地接過那只沉甸甸的銅匣,指尖輕輕掠過其上繁復的鎖扣,確認無誤后,動作利落撕去了封印,仿佛揭開了一場風云變幻的序幕。匣內,一份加急的軍報靜靜躺著,承載著邊疆的緊急與不安,被戴權小心翼翼地捧至弘治帝面前。
弘治帝,這位深諳權謀與治國的君主,早在昨夜便已通過劉弘的密函,對這封軍報的內容有了大致的預知。尤其是劉弘信中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微妙暗示——女真人的真正意圖或許并不在于寧遠那座孤城,而是潛藏著更為關鍵的訊息,如同暗流涌動于平靜湖面之下。
因此,身為九五之尊的他,選擇了靜默以待,心中卻如鼓點密集,波瀾不驚的外表下是對真相的迫切渴望。他在等待,等待劉弘如同探照燈般穿透迷霧,查明那隱藏在軍事急報背后的真正緣由。這份耐心,既是對臣子的信任,也是一位帝王深沉謀略的體現,他知道,真正的較量,往往在于誰能最先握住那決定勝負的關鍵線索。
接過軍報,弘治帝象征性的看了一下,嘴角不自覺地有些抽搐,然后將手中的軍報傳閱下去
所有人都在等著看軍報的內容
文官集團看到軍報內容,都有些惱和急切,傳閱到武勛這邊的時候,看過的武勛驚喜之色溢于言表,剛剛傳閱結束,武勛這邊就立馬有人站出來
“陛下,遼東大捷!臣懇請陛下對遼東將士按功行賞!”
“陛下!……”
看著武勛更加狂熱的樣子,文官集團知道這次的彈劾必定不會成功了,畢竟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比“大捷”二字更具有說服力
目前京營、五城兵馬司和駐守龍首宮的羽林衛軍,是唯禁軍之外的三支可成建制入神京甚至駐守皇城的軍隊。
羽林衛軍掌握在太上皇手中,五城兵馬司的人馬則聽命于兵部那一邊,而京營,則在賈家的勢力范圍內。
京營節度使王子騰則是賈家安排的人手,京營節度使一職雖然只是正四品,位不算太高,但權力絕對不容小覷,而王子騰目前早已經投靠了弘治帝,算是弘治帝的人。
“啟稟陛下,臣以為,無論如何李虎都是立了功的,俗話說有功必賞有錯必懲,既然立了功那就當賞,正好年前內閣與兵部曾就重新編練十二團營一事專門討論過,不如就將李虎調回京城擔任一營指揮使,從五品升到正五品也不算委屈了他。”
從早朝開始就未發一言的武英殿大學士楊漣卻站了出來說道,邊上一直假寐的輔國公錢威用余光瞥了其一眼,上方的弘治帝聽完后面色上是低頭沉思,實則內心早已開心得不得了。
劉弘這些年在遼東的功績具體算下來只有三個
其一,是將女真的壓制進行到了極致,對于女真的情報工作那是事無巨細
其二,是對于遼東衛的掌握,他費了巨大的心思,才把遼東衛打造成鐵通一塊,順帶連遼東總督李虎,也成為了弘治帝的人
其三嘛,這是這次大捷,發現了女真人的秘密,只待秘密浮出水面了
聽見武英殿大學士楊漣的話,弘治帝面色不顯,但是內心已經樂飛起,自己這個好外侄當真料事如神,自己可以合理的安排一下,手中的兵馬權總算是可以再次增加了。
就在弘治帝準備任命的時候,正殿的大門突然打開
來人是龍首宮太上皇身邊的近侍心腹夏守忠
“老奴夏守忠見過陛下及諸位大臣。”
一頭銀發的夏守忠,身著大紅蟒袍,只躬身一禮后,看向眾臣
“奉太上皇諭旨:遼東衛總督,以赫赫戰功鎮守邊疆,忠肝義膽,矢志報國,今特晉升為兩江總兵,提督江南大營要務。陳棟,擢升為兵部直方都司馬郎中,并兼任江南大營副指揮之職,此旨即行,欽哉!”
堂下眾人神色各異,或驚或疑,夏守忠將這些反應盡收眼底,卻并未多加理會。他清了清嗓子,繼續宣讀:
“另,圣上口諭傳于陛下,著令陛下澄清陳指揮之真實身份。畢竟身為皇室血脈,豈可長久隱匿姓名,混淆視聽。”
言罷,夏守忠不顧堂下眾人那或驚訝、或壓抑的神情,轉身大步離去,留下一室錯愕與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