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識破奸細護機密
- 鐵血三戰鑄華夏脊梁
- 無名小子新手上路
- 2626字
- 2025-07-26 21:28:00
油燈的火苗在風隙中輕輕搖曳,映在墻上的人影隨之晃動。李龍坐在桌前,手指緩緩摩挲著那卷剛取出的微型膠卷,指尖能感受到玻璃紙包裹的微涼與堅硬。他沒有立即打開,只是將它擱在桌角,目光落在對面墻上那幅被紅藍鉛筆反復標注的作戰圖上。
天剛蒙蒙亮,霜氣未散。審查點的祠堂外,巡邏的戰士換崗歸來,腳步踏在凍土上發出沉悶的響聲。李龍已在此守了一夜,駁殼槍靠在桌邊,槍柄上的劃痕在晨光中清晰可見——那是去年冬天在石門坳伏擊戰時留下的,一槍換一條命的印記。
“隊長,人都查完了。”情報員低聲推門進來,手里捧著一疊紙頁和幾件從“難民”身上搜出的物件,“三十七人,三十五個屬實,兩個孩子是鄰村走失的。但……那三人,鞋底夾層、衣領暗縫,全都有日軍特偵隊的標記布。”
李龍點頭,目光未移:“口供呢?”
“死不開口。不過我們在灰布褂那人貼身內衣上,發現了一個刻印——像數字,又像符號,像是用燒紅的鐵針烙上去的。”
“拿來看看。”
情報員遞上一張拓紙。李龍接過,對著油燈細看。那是一個扭曲的“7”,但筆畫末端微微上翹,像是某種變體。他忽然想起什么,從抽屜里取出一塊暗綠色布料殘片,與拓紙并排擺放。兩者的邊緣紋路竟隱隱吻合,仿佛原本是一體。
“這不是編號。”他低聲說,“是聯絡標記。他們用這種布做信物,每隊一個變體,用來確認身份。”
情報員一震:“那……我們能不能反過來用它?”
李龍沒答,只站起身,走到墻邊,將微型膠卷小心夾進地圖背面的夾層。他轉身,聲音低而穩:“把假情報再細化一層。就說我們夜襲南坡舊礦道時,會從廢棄礦洞后方的斷崖搭繩索突入,主攻部隊是二連和民兵突擊隊,攜帶炸藥包二十組,行動時間定在后日午夜。”
“可……二連現在在西嶺訓練,根本沒靠近礦道。”
“正因如此,才像真的。”李龍嘴角微動,“敵人最喜歡聽‘細節’。越具體,越可信。你再安排人,在他們能聽見的地方‘爭論’——說二連訓練太累,怨聲載道,說炸藥不夠,說指揮部爭執不下。讓他們覺得,這是‘無意泄露’的情報。”
情報員點頭記下。
“還有,”李龍從腰間解下隨身水壺,擰開蓋子,倒出一張折疊極小的紙片,“把這個塞進張排長的舊挎包里,讓他‘不小心’落在安置點外的柴堆旁。紙片上寫:‘南坡路線確認,斷崖錨點已測,等信號彈三發即行動。’”
“是!”
人影退去,簾子落下。李龍重新坐下,目光掃過桌上那塊綠色布料。他知道,松本一郎不會只派三個人進來。這伙人背后,一定有接應的聯絡點——或許是某個偽裝成商販的漢奸,或許是某個被收買的村民。他們需要把情報送出去,而送信的人,一定會暴露痕跡。
兩小時后,哨兵送來消息:一名“難民”在村外小溪邊洗衣服時,曾長時間蹲在石灘上,似乎在埋什么東西。戰士們悄悄挖開,發現一個油紙包,里面是寫滿密語的紙條,內容正是關于“八路軍即將夜襲南坡”的情報摘要。
李龍看過紙條,輕輕燒毀。他走出指揮棚,晨霧正緩緩退去,遠處山脊輪廓清晰起來。他抬頭望向鷹嘴崖方向——那里地勢險要,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隱蔽路徑。張排長的狙擊組已潛伏一夜,只等目標出現。
中午,情報再次傳來:一名形跡可疑的村民試圖繞開哨卡,向北山方向移動,被暗哨盯上。他并未攜帶武器,但腰間綁著一條舊皮帶,扣環內側刻著同樣的“7”字變體。
“讓他走。”李龍下令,“但盯死他,別讓他察覺。”
傍晚時分,北山外圍的觀察哨發回信號:那人進入一片密林后,將一個小竹筒塞進樹洞,隨即折返。半小時后,一名騎自行車的貨郎從另一方向靠近樹洞,稍作停留后迅速離開,車后夾著一捆新柴。
“貨郎不是本地人。”情報員匯報道,“我們查了登記,他三天前才來過,賣些針線雜貨。但這次,他沒進村,直接往日軍據點方向去了。”
李龍站在地圖前,手指緩緩劃過南坡舊礦道的路線。他知道,這張假網已經撒出,魚是否上鉤,就看接下來的動靜。
深夜,鷹嘴崖方向傳來一聲極輕的哨音——是約定的“目標出現”信號。李龍立刻起身,披上軍裝,帶人悄悄登上高坡。月光下,幾個黑影正沿著山脊移動,動作謹慎,卻掩不住訓練有素的節奏。
“是日軍偵察兵。”身旁的戰士低聲道,“看他們的行進隊形,是小隊偵查。”
李龍瞇起眼。那幾人并未直撲根據地,而是繞向南坡方向,似乎在勘察地形。他們的望遠鏡頻頻對準舊礦道入口和斷崖位置,甚至有人用粉筆在巖石上做了標記。
“他們信了。”李龍低聲說。
“要抓他們嗎?”
“不。”他緩緩搖頭,“讓他們看,讓他們記,讓他們報回去。松本一郎會調主力去南坡,等他撲空,石門坳才是我們的殺場。”
他轉身下山,腳步沉穩。回到指揮棚,他取出那張微型膠卷,終于打開。膠卷上是極細密的字跡,經顯影后顯出一行日文:
“目標確認,八路軍主力將于后日午夜經南坡舊礦道突襲據點,防御薄弱,建議集中兵力于南線設伏。”
李龍看完,將膠卷投入油燈。火光一閃,字跡化為灰燼。
次日清晨,偵察哨再次發來消息:日軍據點異常調動。卡車頻繁進出,彈藥庫卸貨量激增,且多輛裝甲車正向南線集結。更有炊事班提前備餐,顯然是為夜間行動做準備。
“他們動了。”情報員興奮道。
李龍站在窗前,望著遠處山巒。他知道,真正的考驗還未開始。假情報雖已生效,但若日軍留有后手,或另有偵察渠道,仍可能識破陷阱。他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無懈可擊。
“通知各連,”他轉身下令,“從今日起,所有夜間調動改為雙路線交替行進,哨卡口令改為三重驗證。另外,讓民兵在石門坳北側山道布設假營地,點起篝火,故意讓敵人‘發現’。”
“是!”
命令下達后,李龍獨自坐在桌前,取出一張新紙,開始繪制新的布防圖。他將主力隱于石門坳兩側高地,火力點錯落分布,專等日軍主力南調后,對留守據點發動突襲。而在南坡方向,只留少數誘敵部隊,虛張聲勢。
就在此時,情報員匆匆進來,手里拿著一塊剛從敵方丟棄的背包中搜出的布條。那布條邊緣燒焦,但中間仍可見半個“7”字,與之前標記完全一致。
“我們在北山發現這具尸體,”他低聲說,“是個穿便衣的中國人,喉嚨被割,懷里藏著這張布條。他應該是奸細的接頭人,但被日軍滅口了。”
李龍接過布條,指尖撫過那半個數字。他忽然明白——松本一郎并非全然信任這些奸細。他派人接收情報,卻也在清除可能暴露的棋子。
“他們內部也在互相猜忌。”他緩緩說。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這一點?”
李龍沒答,只將布條輕輕放在地圖上,正壓在南坡舊礦道的標記處。他抬頭看向窗外,晨光正穿透云層,灑在遠處山脊上。
突然,一名戰士沖進棚內,聲音急促:“隊長!北面發現日軍偵察兵蹤跡,但他們……不是往南坡去的。”
“往哪?”
“石門坳背后的隱秘山徑。”
李龍猛地站起,目光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