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4章 窮追不舍殲敵

油燈的光在地圖上晃動,陳啟銘的手指停在“青崗嶺”三個字上。紙條壓在硯臺下,上面寫著北線七次短促信號的記錄。他沒抬頭,只將那封泛黃的家書折好,塞進內袋,布料摩擦時發出輕微的窸窣聲。

“召集連級以上干部。”他說。

不到二十分鐘,帳篷里站滿了人。作戰圖殘頁被釘在木板上,火痕邊緣的“地下三號”四字清晰可見。陳啟銘將無線電信號的時間點一一標出,聲音不高,但每個字都像釘進地面:“他們不是潰散,是退進工事。電臺能發信號,說明有組織、有準備。我們若停步,就是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有人低聲提出休整。剛打完硬仗,戰士們連站都站不穩,更別說進山追擊。

陳啟銘點頭,“我知道大家累。可敵人也累。他們比我們更怕停下來——停下來就是死。”他指向地圖,“以班為單位,分片包干。山林、地道、廢棄村落,一寸一寸搜。張猛部為先鋒,沿主道突進,其余部隊梯次跟進,不留死角。”

命令傳下,各部迅速整備。張猛沒回營地,直接在指揮所外集結了十二名突擊隊員。他摘下肩上的大刀,檢查刀柄鉚釘是否松動,隨后從繳獲的日軍軍大衣堆里挑出一件,披在身上,領口歪斜,袖口撕裂,和山里逃兵沒兩樣。

“散開,三角陣型。”他揮手,“貼坡走,別踩明道。”

青崗嶺的霧從凌晨就開始彌漫,濕氣裹著松針味鉆進鼻腔。山路被炮火削去半邊,碎石滾落崖下,聽不到回響。張猛帶隊攀爬時,腳下一塊巖板突然松動,他單手撐地,膝蓋頂住坡面,才沒滑下去。身后戰士立刻伏低,槍口對準上方林影。

沒人開槍。

他們繼續前進,每三十步標記一次路線。行至半山腰,一名偵察兵突然抬手示意。前方樹根處有新翻的土,半截導線埋在落葉下,連著一顆壓發雷。張猛蹲下,用刺刀輕輕挑開偽裝層,看清了雷體上的日文編號。

“詭雷,不是臨時布的。”他低聲道,“是防線。”

隊伍放慢速度,貼著山體側移。又行百余米,左側陡坡上傳來一聲槍響。子彈擦過樹干,木屑飛濺。緊接著,兩挺機槍從高處吐出火舌,封鎖了主道。

“趴下!”張猛吼。

兩名戰士中彈倒地,一個小腿流血,另一個肩膀穿孔。張猛迅速掃視地形,發現火力點藏在坡頂凹處,三面有掩體,正面只能仰攻。他摘下軍大衣扔給身旁士兵,“穿好,往前滾,裝傷兵。”

那戰士咬牙點頭,裹上大衣,在地上翻滾著向前爬去。機槍聲再次響起,但明顯放慢了節奏——敵人在確認目標。

就在那一瞬,張猛帶著三人從右側攀巖而上。巖壁陡峭,他用刀尖插進石縫借力,爬到一半時,刀柄突然一震,原來是卡住的彈片崩裂。他穩住身體,繼續上攀。

十分鐘后,他已繞至敵后。一名日軍機槍手正低頭換彈,后頸暴露在外。張猛躍出,刀背猛擊其頸椎,對方撲倒在地。另一名日軍轉身舉槍,還沒扣動扳機,張猛已沖到面前,左手格開槍管,右膝頂進對方腹部,隨即抽出刺刀,橫切其喉。

剩余敵人慌亂還擊,但陣型已亂。我方正面佯攻的戰士趁機沖鋒,五分鐘內肅清陣地。兩名傷員被抬下火線,張猛命人標記雷區位置,隨后從尸體上搜出半張燒焦的圖紙。

圖紙繪有隧道結構,入口標注為“三號通道”。他盯著那行字看了兩秒,將圖紙折好塞進懷里,繼續帶隊向信號源方向推進。

與此同時,臨時工棚里的煤油燈燒到了底。

趙鴻志坐在鐵箱前,眼鏡片上蒙著一層熱霧。他摘下擦了擦,又戴上,繼續對照繳獲的瞄準鏡殘件與技術文檔。紙頁上的“風速九型”結構圖與推進器殘骸高度吻合,燃料室設計異常,噴口呈螺旋狀,顯然是為了提升初速或穩定飛行軌跡。

“這不是普通炮彈。”他對身旁的技術員說,“他們在試飛行器,或者遠程火箭。”

技術員遞來一杯水,他沒接,只問:“燃料配比推出來了沒有?”

“按殘件里的金屬殘留反推,可能是酒精混合硝化纖維,但比例不確定。”

趙鴻志點頭,翻開文檔末頁。一行手寫批注引起他的注意:“若失敗,移交‘北原計劃’。”字跡潦草,墨色深淺不一,像是倉促寫下。

他盯著那句話看了許久,合上文件,將核心參數抄錄在另一張紙上,密封進牛皮紙袋。隨后起身,對助手說:“把這個送到陳啟銘手上,加急。”

助手剛走,他又打開工具袋,取出那具繳獲的火箭筒。筒身編號“07-227”仍在,只是沾了泥。他用布慢慢擦干凈,放在燈下。燈光照過金屬面,反射出一道細長的光斑,打在墻上像一道刻痕。

陳啟銘收到密報時,正站在指揮所外查看各部動向。他拆開紙袋,快速瀏覽內容,眉頭微皺。趙鴻志的結論與他判斷一致:日軍在前線試驗新型武器,且背后另有計劃。他將紙袋收起,轉身走進帳篷,提筆在地圖上圈出青崗嶺西側山谷——那里地勢隱蔽,適合藏匿運輸車隊。

他剛放下筆,通訊員跑進來:“張猛部發回消息,已逼近信號源,發現日軍小隊攜帶便攜電臺,正試圖與后方聯絡。”

陳啟銘立即下令:“通知空軍聯絡點,準備‘鷹嘯三號’預案,一旦確認集結點,立即轟炸補給通道入口。同時電告前線,務必活捉發報人員。”

命令發出后,他取出那封家書,再次展開。紙頁上的“家中老母,勿告實情”幾個字已有些模糊。他沒有燒掉它,而是輕輕撫平,重新折好,放回衣袋。指尖觸到布料時,感覺到里面還有一塊硬物——是那片刻有編號的金屬片。

他沒再拿出來。

張猛此時已逼近信號源所在位置。無線電的嘀嗒聲斷斷續續,從前方密林傳出。他揮手示意隊伍散開,自己帶兩名隊員從左側包抄。林中光線昏暗,腐葉厚積,每一步都得試探著落腳。

突然,前方灌木晃動。一名日軍通信兵正蹲在地上調試設備,天線架在樹杈間。旁邊兩名士兵持槍警戒,背對著張猛方向。

張猛做了個手勢,兩人會意,緩緩舉槍。但他沒下令開火。

他緩緩抽出大刀,刀身貼著地面滑行,避免反光。距離縮短至十米時,他猛然躍出,刀光一閃,最近的日軍喉嚨已被割開。第二人轉身拔槍,張猛已沖到面前,刀柄猛擊其太陽穴,對方當場倒地。

通信兵驚叫著去抓手槍,但張猛一個箭步上前,一腳踢飛武器,隨即反手擒住其臂,將人按在地上。另一名隊員迅速上前銬住雙手,并切斷電臺電源。

“信號發出去了沒有?”張猛問。

俘虜搖頭,臉色發白。

張猛盯著他,又看向那臺設備。天線未完全架穩,發報鍵上的灰塵有擦拭痕跡,但記錄紙帶空白。他松了口氣,命人將俘虜和電臺一并帶走。

就在此時,一名偵察兵從右側林中跑來,手里拿著半截工程圖紙。

“連長,那邊還有個掩體,剛搜出來的。”

張猛接過圖紙,展開一看,正是“三號通道”的內部結構圖,標注了通風口、儲油艙和武器存放區。圖紙背面用鉛筆寫著一行小字:“補給車隊明日晨抵達,攜帶‘風速九’備用組件。”

他抬頭望向山谷方向,霧氣仍未散盡。

“通知指揮部,”他說,“敵人還沒走,他們在等補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湘潭市| 方城县| 元阳县| 云安县| 翁源县| 日土县| 崇礼县| 会宁县| 胶州市| 泌阳县| 桦甸市| 泽库县| 阿巴嘎旗| 江门市| 礼泉县| 文水县| 宜宾县| 临海市| 忻城县| 盐源县| 潞城市| 宜丰县| 双流县| 玛多县| 伊通| 农安县| 泰和县| 伊吾县| 苏尼特右旗| 武功县| 龙岩市| 德令哈市| 金门县| 邵东县| 涞水县| 祁东县| 广德县| 桃源县| 韶山市|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