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3章 日軍潰敗初現

紅光在夜空中炸開,尚未散盡,前沿陣地已躍出數十道身影。炮火的轟鳴不再密集,取而代之的是零星槍聲與遠處燃燒物的爆裂聲。陳啟銘站在殘破的戰壕邊緣,信號彈的余光映在他臉上,未等落下,他已轉身抓起話筒:“各部停進,偵察組前出,三人一組,滲透五百米,確認敵撤退真實性。”

傳令兵迅速奔向各聯絡點。陳啟銘的目光掃過戰場,日軍陣地火光漸弱,幾處濃煙歪斜飄散,說明無人再行補給或加固。但他沒有下令追擊。上一場沖鋒中,日軍曾以假潰誘敵深入,三連因此陷入雷區。他蹲下身,從泥中拾起一枚日軍鋼盔,內襯已被燒焦,但外沿無彈痕——未經歷近戰,倉促遺棄。這是真退。

偵察兵分六組潛出。二十分鐘后,第一組回報:敵前沿陣地空無一人,機槍陣地遺棄完整,彈藥箱敞開,但子彈已被盡數帶走。第二組在后勤區邊緣發現一輛燒毀的馬車,車軸斷裂,周圍散落軍大衣與飯盒,無血跡。第三組抵達原日軍炮兵觀測哨,屋內地圖未拆,電話線垂地,桌上茶杯尚有余溫。

“不是有序撤退。”陳啟銘低聲對身旁參謀說,“是潰。”

他立即下令:各部梯次推進,火力銜接,保持五百米間距,防敵反撲。右翼三連沿河床壓上,四連控制高地,五連封鎖谷口,張猛部為尖刀,直插敵指揮中樞。

張猛帶著八名突擊隊員,貼著彈坑向日軍指揮部逼近。那是一座半埋地下的磚石結構,外墻厚實,門窗窄小,四周布有鐵絲網與沙袋掩體。正門前兩具尸體橫臥,一具是日軍士兵,胸口插著刺刀;另一具是民夫打扮,手里攥著半截引信。張猛抬手示意停步,低聲下令:“老李、小王,正門佯攻,扔兩顆雷,吸引火力。其他人跟我,后排水溝。”

兩人貓腰前出,擲出兩枚手榴彈。轟響過后,屋內射出兩梭子彈,打在沙袋上濺起塵土。張猛已率其余三人繞至后方,排水溝口被鐵柵封死,他抽出大刀,一刀劈斷銹蝕的鉸鏈,側身鉆入。溝內積水及膝,腥臭撲鼻。四人匍匐前行十余米,盡頭是通風口,木板已被炮震松動。張猛伸手一推,木板落地發出輕響。

屋內傳來日語低吼。張猛率先躍出,貼墻而立。室內昏暗,僅一盞油燈搖曳,映出兩張門板拼成的桌子,墻上掛著作戰圖。左側門后傳來拉槍栓聲,一名日軍通信兵持步槍沖出,槍口未穩,張猛已撲上,左手格臂,右肘擊面,對方仰面倒地。他順勢奪槍,反手壓住其頸,另一名隊員上前銬住雙手。

電臺室在里間,設備完好,耳機垂地,紙條散落。張猛翻看,全是短促代碼,無法解讀。他在桌下發現一只皮包,打開后,里面除證件外,還有一封信,紙頁泛黃,字跡潦草,中文夾雜日文:“此戰無勝算……補給斷絕……唯死以謝天皇……家中老母,勿告實情……”他將信收起,命人看守俘虜,自己帶人繼續搜查。

趙鴻志此時已帶技術組進入戰場。他蹲在一輛焚毀的運輸車旁,車體扭曲,引擎蓋掀開,內部零件熔成團塊。他用濕布裹住尚有余溫的外殼,標記“噴氣推進試驗型”。一名技術員遞來相機,他拍下殘骸分布,隨后指向車底:“那里有金屬箱,未爆。”

兩人上前清理碎石,拖出一只鐵箱,表面刻有“關東軍技術局·絕密”字樣,鎖扣完好。趙鴻志示意暫不開啟,命人登記編號,送往臨時工棚。他又在附近一輛裝甲車殘骸中取出斷裂的瞄準鏡,鏡片碎裂,但內部齒輪結構清晰。他將其裝入工具袋,低聲對助手說:“這些不是普通裝備,他們在試新東西。”

戰場各部陸續報捷。三連占領敵炮兵陣地,繳獲兩門七五山炮,炮口朝向己方,顯然已被我軍調轉。四連控制制高點,發現日軍遺留的醫療站,藥品未及帶走,繃帶與磺胺散落一地。五連在谷口俘獲十七名潰兵,皆無武器,有的赤腳奔跑,有的背負傷員。

陳啟銘在指揮所匯總戰報。他攤開地圖,各部推進位置已標出,日軍原防線全面失守,殘部向青崗嶺方向逃竄。他正欲下令追擊,通訊員遞來一張紙條:“飛行員帶回消息,北線無線電信號頻發,雜亂無序。”

他盯著紙條片刻,提筆在地圖上圈出青崗嶺區域。那里地勢險要,可通后方補給線。若日軍殘部集結于此,仍有反撲可能。他召來參謀:“通知張猛,務必帶回俘虜軍官口供。另派兩組偵察兵,沿青崗嶺小路前出,查清集結規模。”

不久,張猛押著一名日軍少佐返回。此人左臂包扎,神情萎靡,被帶入審訊棚后低頭不語。張猛將那封家書拍在桌上,用生硬日語問:“你寫過這個?”

對方抬眼,看到信紙,身體微顫,終點頭。

“你們還有多少人?去青崗嶺?”

少佐沉默良久,低聲說:“松井聯隊……殘部三百……奉命集結……但電臺損壞……無法聯絡……”

陳啟銘聽完匯報,未立即下令追擊。他走出掩體,望向戰場。火勢已弱,殘骸冒著青煙,風中飄著焦糊味。遠處,我軍戰士正清理陣地,抬走傷員,押送俘虜。勝利的氣息彌漫,但他沒有放松。

他回到地圖前,再次查看偵察兵拾得的半張作戰圖。燒焦的邊緣下,“青崗嶺”三字清晰,標注為“集結點”。他提筆在旁寫下“誘敵?”二字,又劃去。若為誘敵,不該留下如此明顯的線索。更可能是倉促撤離中,文書未及銷毀。

他下令:各部轉入清剿模式,以班為單位,搜索殘敵,重點排查彈藥庫、通信點、隱蔽工事。張猛部休整兩小時,攜帶俘虜與繳獲物資歸建。趙鴻志負責殘骸回收,特別關注未引爆的金屬箱與噴氣推進部件。

趙鴻志回到工棚,打開鐵箱。內有三份技術文檔,紙張完好,封面印有復雜結構圖。他翻開第一頁,圖紙上的裝置與運輸車殘骸高度相似,標注為“風速九型試驗機載推進器”。他迅速拍照,命人謄抄關鍵參數。

張猛在營地喝水,軍裝未換,刀仍扛在肩上。一名戰士跑來報告:“連長,指揮部讓你去一趟。”

他起身,路過一輛焚毀的卡車,車底陰影里,半截刀柄露在外頭。他低頭看了一眼,是日軍軍官佩刀,刻著“武藏”。他未停步,徑直走向指揮所。

陳啟銘正在查看無線電信號記錄。蘇聯飛行員提供的頻段數據顯示,北線在二十分鐘內發出七次短促信號,內容無法破譯,但頻率一致,說明有固定發射源。他正欲召趙鴻志商議,通訊員又遞來新紙條:“青崗嶺方向,發現小股敵軍移動,攜電臺。”

他將紙條壓在地圖下,抬頭見張猛進來,點頭示意坐下。

“俘虜交代了?”陳啟銘問。

“說了,松井聯隊殘部,三百人左右,往青崗嶺撤。但電臺壞了,聯絡不上。”

陳啟銘把紙條推過去:“他們現在能發信號。”

張猛皺眉:“那說明……有人修好了?”

“或者換了新的。”陳啟銘站起身,“我們以為他們在逃,但他們可能還在組織。”

張猛站起,手按刀柄:“要追嗎?”

陳啟銘未答。他望向地圖上的青崗嶺,又低頭看那半張燒焦的作戰圖。火痕邊緣,一行小字隱約可見:“補給通道——地下三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高淳县| 嘉黎县| 正宁县| 门源| 墨脱县| 泰和县| 翼城县| 尼木县| 洪泽县| 奉新县| 申扎县| 马鞍山市| 芮城县| 崇州市| 长海县| 宜宾市| 泸西县| 张家港市| 云安县| 宜黄县| 台前县| 璧山县| 堆龙德庆县| 尤溪县| 安庆市| 昌平区| 原阳县| 苍山县| 嘉善县| 壶关县| 疏勒县| 岐山县| 阜宁县| 安国市| 峨山| 阿勒泰市| 准格尔旗| 庆安县| 三河市|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