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星塵余燼與人間煙火
- 舔狗重生:我不當冤大頭了
- 豫見小白
- 1967字
- 2025-07-07 19:18:28
光玫瑰的暖意還未從掌心散去,林陽站在銀刃基地的停機坪上,看著最后一架載著外星設備殘骸的運輸機升空。三個月前火星軌道的驚心動魄,如今已沉淀為觀測站屏幕上跳動的平緩數據流——那些曾被視為威脅的外星信號,此刻正規律地傳遞著星系坐標,像一封封來自宇宙的邀請函。
“唐雨說,這些信號里藏著可控核聚變的完整公式。”夏小梨抱著膝蓋坐在草坪上,裙擺被海風掀起細碎的褶皺,“但安理會的人又在吵了,有人說該把技術封存,有人說要加速研究。”她指尖劃過剛抽芽的三葉草,葉片上還沾著清晨的露水。
林陽在她身邊坐下,遠處訓練場上,蕭凜正帶著新招募的隊員練習格斗。自從外星威脅解除,銀刃組織的性質悄然改變——從隱秘的戰斗機構,變成了公開的星際研究聯盟。但他知道,平靜的水面下永遠藏著暗流,那些覬覦外星技術的勢力,從未真正放棄。
深夜的實驗室,唐雨突然發出驚呼。她將顯微鏡下的畫面投射到大屏幕:外星殘骸的金屬組織里,竟嵌著人類的DNA片段。更詭異的是,基因序列與林陽的完全吻合。“這不可能!”她放大細節,“除非……”
“除非我的家族,從一開始就和那些外星生物有關。”林陽的聲音平靜得可怕。他想起母親臨終前反復呢喃的“星塵歸處”,想起父親日記里夾著的星圖,所有碎片在此刻拼湊成令人脊背發涼的真相——他們不是偶然接觸外星文明,而是被選中的“媒介”。
警報聲突然劃破基地的寧靜,監控顯示,十幾個偽裝成維修人員的黑衣人闖入了數據中心。林陽抓起戰術靴沖向走廊,奔跑中,前世被蘇柔當眾羞辱的畫面、北極冰原的槍林彈雨、火星軌道的意識碰撞在腦海中飛速閃過。當他踹開數據中心的門時,正看見為首的男人舉著槍,對準唐雨的后腦勺。
“好久不見,林總。”男人摘下安全帽,露出趙凱那張布滿疤痕的臉。他的左臂已換成機械義肢,金屬關節在燈光下泛著冷光,“沒想到吧,安理會的‘凈化計劃’,最終還是選了我來執行。”
林陽的目光掃過被破壞的服務器,硬盤里存儲的外星技術數據正在被遠程傳輸。“凈化計劃?”他冷笑,“說白了就是想獨占技術,再把我們這些知情人滅口。”
趙凱扣動扳機的瞬間,林陽側身翻滾,戰術刀精準地刺入他的機械臂關節。金屬摩擦聲中,他突然注意到趙凱脖頸處的芯片——那是夜梟遺留的意識控制裝置,此刻正閃爍著紅光。“你以為自己是自由意志?”林陽一腳踩碎他的通訊器,“不過是別人的提線木偶。”
混戰結束時,夏小梨帶著銀刃隊員趕到。趙凱被按在地上,嘴里還在嘶吼:“你們阻止不了的!那些外星技術會毀了人類!只有徹底銷毀……”話未說完,他突然抽搐起來,脖頸處的芯片冒出黑煙——遠程操控者啟動了自毀程序。
數據中心的屏幕上,安理會的加密文件正在自動解密。唐雨的手指懸在鍵盤上,聲音帶著顫抖:“他們不僅要銷毀外星技術,還要……清除所有接觸過意識空間的人,包括你和我,還有小梨。”
林陽看著窗外升起的朝陽,突然笑了。從重生那天起,他經歷的每一場戰斗,本質上都是在對抗“絕對控制”——蘇柔的情感操控、夜梟的意識入侵、教授的技術壟斷,現在輪到安理會的權力欲望。他抓起桌上的通訊器,按下全球廣播按鈕:
“我是林陽。今天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外星文明給我們的不是武器,是鏡子。”他將外星技術中關于“和平共處”的記載公之于眾,“那些想獨占技術、清除異己的人,才是人類真正的威脅。”
廣播結束后的四十八小時,全球各地爆發了大規模抗議。銀刃基地收到來自137個國家的科學家聯名信,承諾共同守護外星技術,建立透明的研究機制。當安理會最終妥協,同意成立“星際聯合研究中心”時,林陽站在中心大樓的奠基儀式上,看著夏小梨親手埋下時間膠囊——里面裝著他們四人的合影,還有那朵永不凋零的光玫瑰。
一年后的某個午后,林陽坐在大學圖書館的舊位置上,陽光透過窗戶落在攤開的書頁上。他已經很少參與基地的事務,更多時候像個普通學生,補修著當年為討好蘇柔而放棄的專業課程。夏小梨抱著畫板坐在對面,筆下的素描漸漸成型——正是他此刻的模樣。
“蕭凜說,火星背面又發現新的建筑了。”女孩放下鉛筆,遞來一塊巧克力,“唐雨他們下周要出發考察,問你要不要一起去。”
林陽咬碎巧克力,甜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他想起重生那天,自己躲在圖書館角落,為蘇柔的一條信息魂不守舍的樣子。那時的他不會想到,有一天會站在宇宙的尺度上思考人類命運,更不會明白,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是掌控一切,而是懂得守護平凡。
“不去了。”他合上書本,牽起夏小梨的手,“比起火星的塵埃,我更想看看校門口新開的那家奶茶店。”
夕陽下,兩人的影子穿過林蔭道,與嬉笑打鬧的學生們融為一體。遠處的實驗室里,唐雨正和蕭凜調試著新的觀測設備,屏幕上的星圖閃爍著溫柔的光芒。屬于林陽的故事,終于從驚心動魄的星際博弈,回歸到人間煙火的溫暖日常。
而那朵光玫瑰,被陳列在聯合研究中心的展廳里,下方刻著一行字:“所有偉大的征程,最終都要回到起點——守護我們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