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半年之后(求收藏追讀)

電影上映半年后,許凜收到一封來自海外的郵件。

發件人是位研究海洋文化的學者。

說在巴黎的一場非遺展上,看到了珊瑚村織錦的仿品。

紋樣被改得面目全非,標簽上卻寫著“正宗紅樹林技藝”。

許凜捏著手機的手指微微發顫。

屏幕上仿品的照片刺得他眼睛生疼。

那些被強行扭曲的氣根紋,像被掐斷的藤蔓。

他第一時間打給林欣然。

對方正在整理拍攝時的素材。

聽到消息后,相機差點從手里滑下去。

“他們怎么敢?”

“那些紋樣里的潮汐規律、氣根生長軌跡,是隨便能改的嗎?”

林欣然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憤怒。

背景里傳來照片打印的沙沙聲。

蘇晚接到電話時,正在工作室核對新一季的織錦訂單。

聞言立刻翻出展會的參展名單。

指尖在屏幕上飛快滑動。

“是一家跨國設計公司。”

“去年還來珊瑚村考察過,當時說想做‘文化交流’。”

蘇晚的語氣冷了下來。

“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

陳墨的團隊很快調出了那家公司的公開資料。

3D模型對比圖清晰地顯示出仿品與正品的差異。

氣根的走向被強行拉直。

潮汐紋的間距隨意改動。

連海水的藍綠色都調得艷俗刺眼。

“這不是借鑒,是盜竊。”

陳墨指著屏幕上的數據流。

“他們用AI抓取了表面紋樣,卻丟了背后的自然邏輯。”

“就像給紅樹林裝了塑料根須。”

阿婆聽許凜說完事情的經過。

只是默默地拿起木梭。

在未織完的布上添了一道細密的紋路。

“紅樹林的氣根,就算被臺風打斷,也會從別的地方重新扎根。”

她抬起頭,眼里沒有憤怒,只有平靜。

“咱們的線,也該順著洋流走一趟了。”

扎馬尾的姑娘正在體驗館教孩子們織小貝殼紋。

聽到消息后,把木梭交給旁邊的學徒。

轉身就去收拾行李。

“我跟你們去。”

她語氣堅定。

背包里裝著阿婆新織的紋樣手冊。

每一頁都標著詳細的注釋。

“我要讓他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珊瑚村織錦。”

出發前,穿校服的小姑娘塞給扎馬尾的姑娘一塊布。

上面繡著個小小的指南針。

針頭朝著大海的方向。

“這是我照著北斗星織的。”

小姑娘仰著臉說。

“它能幫你找到回家的路,也能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根在這里。”

一行人抵達巴黎時,展會正進行到高潮。

那家跨國公司的展臺前圍滿了人。

講解員拿著仿品織錦,滔滔不絕地介紹著“創新設計”。

說這是“對東方海洋文化的全新詮釋”。

許凜舉起相機。

鏡頭里仿品上扭曲的紋樣在燈光下泛著虛假的光澤。

像極了當初投資方想要的“視覺奇觀”。

林欣然沒說話。

只是默默地拍攝著展臺的每一個細節。

從標簽上的錯誤注釋到講解員的誤導性說辭。

鏡頭穩定得像塊礁石。

蘇晚走到展臺前。

指著一塊仿品上的潮汐紋。

“請問這道紋樣對應的是每月初七的潮水,還是十五的潮水?”

講解員愣了一下。

支支吾吾地說:“這只是藝術創作,不必拘泥于具體時間。”

周圍的人漸漸安靜下來。

有人開始拿出手機搜索珊瑚村織錦的資料。

陳墨打開隨身攜帶的投影儀。

將阿婆織錦的3D模型投在展墻上。

紅樹林的年輪、潮汐的周期、氣根的生長軌跡。

隨著講解一步步展開,與仿品形成鮮明對比。

“真正的紅樹林氣根紋,每道彎都對應著一次潮水的沖擊。”

他操作著模型旋轉。

“而你們的仿品,把三年生的氣根織成了五年生的長度。”

“就像讓幼苗長岀老樹的年輪。”

扎馬尾的姑娘拿出阿婆的紋樣手冊。

一頁頁展示給圍觀者看。

“這道線是模仿招潮蟹的爬行軌跡。”

“這處留白對應著退潮后的灘涂。”

“這些都不是憑空設計的。”

“是珊瑚村人看了一輩子海才織出來的。”

有記者舉起話筒追問公司負責人。

對方起初還強詞奪理,說“藝術需要創新”。

直到看到林欣然播放的拍攝花絮。

阿婆如何根據潮水變化調整染液濃度。

姑娘們如何跟著紅樹林的生長周期學習織錦。

“創新不是斷根。”

許凜站出來,聲音不大卻清晰有力。

“就像紅樹林離不開海水。”

“這些紋樣也離不開珊瑚村的潮汐和人心。”

展會主辦方很快派人過來。

經過核實,暫時關閉了那家公司的展臺。

并表示會重新審核參展作品的真實性。

當天下午,#珊瑚村織錦正版VS仿品#的話題就沖上了國際社交平臺的熱搜。

陳墨團隊制作的對比圖被瘋狂轉發。

有人留言說:“原來每道紋路里都藏著一片海。”

一家法國本土的手工藝協會主動聯系他們。

提出要聯合舉辦一場“真實的紅樹林織錦展”。

地點就設在盧浮宮旁的一間百年工坊里。

開展那天,阿婆的織錦在自然光下舒展著。

藍綠色的紋樣仿佛真的在流動。

與窗外塞納河的波光遙相呼應。

扎馬尾的姑娘現場演示織錦。

木梭穿梭間,氣根紋一點點生長。

圍觀的人看得入了迷。

有人忍不住伸手想觸摸,又輕輕縮了回去。

像怕驚擾了正在生長的紅樹林。

有位法國老太太顫巍巍地拿出塊舊桌布。

說這是她祖母留下來的。

上面的紋樣和展臺上的有些相似。

“我祖母年輕時在東南亞見過織錦人。”

老太太眼里閃著光。

“她說那上面織著海的呼吸。”

“我一直不懂,今天終于明白了。”

陳墨的團隊用全息投影技術。

將老太太的桌布紋樣與珊瑚村的織錦進行比對。

發現其中幾道基礎紋路竟有著驚人的相似。

“就像洋流會帶著紅樹林的種子漂向遠方。”

阿婆的聲音通過翻譯傳岀來。

“好的手藝,也會順著人心流動。”

“只是不能忘了根。”

跨國公司最終發表了道歉聲明。

承諾銷毀所有仿品,并支付賠償金。

許凜把賠償金轉交給了珊瑚村織錦保護基金。

蘇晚則和那家法國手工藝協會達成了合作。

共同開發“洋流紋樣”系列。

每一件作品都標注著對應的自然數據。

林欣然拍攝的紀錄片《線的流向》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片尾鏡頭從巴黎的工坊緩緩拉遠。

最終定格在珊瑚村的紅樹林上。

兩道海岸線在屏幕上連成一條線。

像根從未斷裂的織錦線。

回國那天,扎馬尾的姑娘在機場收到了穿校服的小姑娘發來的照片。

體驗館里,孩子們圍著新織的世界地圖布。

在珊瑚村的位置繡上了密密麻麻的小海浪。

“她們說,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這里是織錦的家。”

小姑娘的語音帶著奶氣,卻透著一股韌勁。

飛機降落在海邊城市時,正值漲潮。

許凜望著窗外翻涌的海水。

突然想起阿婆說過的話——海納百川,不是讓水忘了自己的源頭。

他掏出手機。

給團隊每個人發了條消息:“下一站,去記錄南海的珊瑚紋。”

屏幕亮起時,映出舷窗外的海平面。

藍綠色的海水在陽光下閃爍。

像塊沒有盡頭的織錦。

正等著更多人,用真心去編織新的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宁县| 屯昌县| 安图县| 上虞市| 丰顺县| 昌宁县| 桐梓县| 济阳县| 治多县| 珠海市| 唐山市| 昌吉市| 榆社县| 盱眙县| 镇赉县| 浑源县| 阿鲁科尔沁旗| 澄迈县| 都匀市| 黄冈市| 宜阳县| 衡南县| 海原县| 新平| 新兴县| 白城市| 遂昌县| 大渡口区| 黄石市| 永平县| 夏邑县| 大渡口区| 丽江市| 荆州市| 永嘉县| 色达县| 永丰县| 珲春市| 涞水县| 锦屏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