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老朱偏心,朱允炆示弱
- 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孫
- 藍瑪苔原
- 2157字
- 2025-07-21 00:02:00
翰林院里面,都是讀書人。
看上去都是有學問的人,但其實競爭無處不在。
黃子澄翰林侍講、東宮伴讀的身份,早就惹人嫉妒,他這一番狂妄的話,很快就在翰林院中傳開,早有錦衣衛的暗番向朱元璋報奏此事。
奉天殿內。
朱元璋有了老人斑的手微微顫抖,在他面前的御案上,攤開著翰林院中錦衣衛密報。
密報上面,有黃子澄狎妓,并當眾辱罵皇孫的證詞,還有多個翰林庶吉士證實的“黃子澄欲納十五歲李郡奴為妾”的口供。
翰林院的位置,越往上越窄。
騰出一個位置,就能讓下面的人,有機會晉升一位。
“一介酸儒,得意忘形,枉為人師表。”
老朱越看臉色越發難看,立即派了太監,將朱允炆叫到奉天殿。
“皇上,殿下到了。”
在陳能的輕聲提醒聲中,朱允炆已提著杏黃袍角跨過奉天殿的門檻。
今天,朱允炆束著父親朱標常戴的犀角冠,這個細節讓老朱略顯渾濁的眼睛里,掠過些許悲傷。
“孫兒給皇爺爺......。”
朱允炆的話說到一半,突然卡在喉頭。
他的眼角余光,瞥見案頭奏本上的字跡,頓時明白為何傳召。
冷汗順著后脊滑下,打濕了中衣。
就在兩個月前,他還在奉天殿的暖閣,盛贊黃子澄“品行高潔”,此刻卻像被當眾掌摑。
“允炆,黃子澄枉為翰林侍講,竟當眾狎妓,還大肆宣揚,他以為他是誰,要不是看在他是探花,有點墨水的份上,朕早就一并擼了他的翰林身份。”
老朱當著朱允炆的面,不客氣的說起黃子澄的惡行。
黃子澄是太子朱標生前給朱允炆指定的老師,當時,老朱覺得,一個探花郎指導皇孫,學問上足夠了,也就沒有多作徹查。
現在,問題來了。
黃子澄一個快要五十、胡須花白的老家伙,竟然想要老牛吃嫩草,納只有十五歲的李郡奴為小妾,這讓視李郡奴為后輩的老朱情何以堪。
要是真讓黃子登得逞了。
老朱的臉面往哪兒擱。
真到了地底下,見到李善長,要是被問一句,你殺我也就罷了,怎么連我孫女被人欺負都不管,想不到你老朱也是這等忘恩負義之徒。
“皇爺爺,這件事情孫兒也聽說了,黃師那里,孫兒會和他說清楚,學業一塊,孫兒已經請示過吏部侯庸侯尚書,由方師和齊師,代為講課。”
朱允炆卟嗵跪下,額頭重重磕在金磚上,犀角冠被撞歪,露出與朱標相似的額頭。
朱允璋盛怒召見,他要是繼續力挺黃子澄,只會招來朱元璋的厭惡。
相反,主動的承認錯誤,同意黃子澄離開東宮,更能讓老朱放心。
“皇爺爺放心,允熥弟弟年少氣盛......孤不會放在心上,孤還是會和以前一樣,好好待他。”
看著酷似長子的皇孫,朱元璋心頭一陣刺痛,目光漸漸回暖。
這一時,老朱想起朱標十七歲那年,也是這樣跪著認錯,允炆這孩子瘦了,讀書太用功了。
“起來吧。”
老朱長嘆,聲音蒼老。
這個好圣孫,果然天性純良,是個當皇帝的好苗子。
不像另一個孫兒朱允熥,性子張狂,還到教坊司去會官妓,一個風流郡王的名號,傳得京城人人皆知。
“皇上,老奴覺得,允熥殿下酷似雄英,也是好皇孫。”
掌印太監陳能侍立一旁,目送朱允炆離開之后,向朱元璋輕聲提醒。
朱允炆想極了太子朱標。
這一點上,朱允熥比不上。
好在還有朱雄英幫上一把,讓老朱對朱允熥還留有一點念想。
“陳能,你的意思,朕懂。只是馬上能打天下,卻不能治天下,最終大明江山,還是要交給能治國的人,百姓有田種,有糧食吃,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穩定。”
朱元璋長嘆一聲,眉頭越發的皺緊。
隔輩親的老人。
最喜歡嘴甜會哄人的孫兒輩。
朱允炆不僅嘴甜,還知道老朱喜歡聽什么?
在對待朱允熥的問題上,朱允炆擺出一副兄長寬仁大度的姿態,表示朱允熥只是弟弟,一時任性難免,他作為大哥,不會將此事放在心上。
老朱年紀大了。
上一輩兄弟幾個,又都餓死,只剩他一個。
所以,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后輩和和睦睦,朱允炆的這一表態,讓老朱心里暖洋洋的,對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也越發的堅定。
“皇上,要不,讓允熥殿下就藩,畢竟,北元韃虜,還有高麗島夷,還在東北努爾干都司蠢蠢欲動,僅靠燕王一家鎮守,怕是難以護住大明的疆域。”
陳能想了想,向朱元璋提議。
他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邊關的公文多有閱看。
這段時間,高麗也就是朝鮮國內部動蕩,李成桂的大兒子李方干、次子李方果、小兒子李方遠,三人爭奪朝鮮大王的位置,內斗不休。
由此也引發大明與朝鮮接壤的鴨綠江一帶,局勢很不安穩。
而朱棣駐守在北平,距離鴨綠江邊太過遙遠,大明要是沒有一個得力的塞王鎮守遼東,以后怕是連遼東都守不住。
“朕已決定,任命皇二十子為韓王,就藩遼東開原,統御努爾干都司各處衛所,允熥的話,先留在京城,磨一磨他的心性....。”
朱元璋沉吟良久,說道。
朱允熥近期的表現,很是讓老朱眼前一亮。
這是事實。
但是,朱允熥這般亮眼的才智,也在給老朱出難題。
朝堂上,以侯庸、宋訥、吳伯宗、唐鐸等人為首的文官集團,不可能支持朱允熥,而武勛集團,則因為老朱前期的打壓,而四分五裂,已經不成氣候。
陳能說的朝鮮國內部三子內斗的事情,提醒了老朱。
朱允熥一旦離開京城,就會打起武勛旗號,與朱允炆爭奪皇位,那大明必定天下大亂。
這么來看,朱允熥還是留在京城,當個無權無封地的郡王,來得最為合適。
陳能聽朱元璋這么一說,心里暗暗嘆了口氣。
他本來想幫朱允熥一把,結果適得其反,老朱不僅不同意朱允熥就藩,而且還想著將其圈養在京城,當個象征性的郡王。
想到這里,陳能心里越發的焦躁。
在回了住處之后,他立即遣了心腹小太監與馬三寶取得聯系,將老朱的決定告知。
至于朱允熥最后會怎么做。
陳能老了。
不想多去考慮。
他只是想盡一點綿薄之力,報答常氏當年對他的救助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