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孫吳·吳景帝孫休
- 古代君主全傳
- 硯沉
- 5301字
- 2025-08-06 12:04:48
檔案:
全名:孫休
別名:吳景帝
字:子烈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丹陽郡建業縣
生卒年:235-264
主要成就:頒布良制,惠及百姓
謚號:景皇帝
年號:永安
陵墓:定陵
在位時間:258-264
父母:父,吳大帝孫權;母,敬懷皇后王氏
后妃:景皇后朱佩蘭
點評:“孫休之遣李衡,有漢高帝之度;其討孫綝,有叔孫昭子之斷,吳之賢君也。”
性格:聰慧隱忍,權變務實。
吳景帝孫休:東吳最后一位明君
一、受封為王
孫休是吳大帝孫權的六子。母王夫人。
嘉禾四年(235年),王夫人生下孫休。
赤烏十年(247年),孫休十三歲時,跟從中書郎謝慈、郎中盛沖學習。
赤烏末年(250年),孫權為孫休聘娶朱據之女為妃。
太元元年(252年)正月,被封為瑯琊王,居住虎林。四月,孫權去世,孫休的異母弟孫亮繼承皇位,太傅諸葛恪主掌朝政,諸葛恪不愿諸王居住在長江邊沿戰略要地,將孫休遷往丹陽郡。孫休與當地太守李衡不睦。李衡多次以法律侵擾孫休,孫休上奏書請求遷往他郡,于是朝廷下詔讓孫休夫婦遷至會稽。
孫休在會稽郡居住六年,好善慕名。與會稽太守濮陽興和左右將督張布交結深厚。又曾經夢見自己乘龍上天,回頭看不到龍尾,醒后頗為驚奇。
二、即位施政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少帝孫亮被權臣孫綝所廢,第二天,孫綝派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迎請孫休回京即位。孫休聽到消息起初有所疑慮,孫楷、董朝一起陳述孫綝等之所以奉迎孫休的原因,留住一天兩夜,于是出發。十月十七日,孫休一行人抵達曲阿,有老翁攔住孫休叩頭說:“事情拖久了就會發生變化,天下人都殷殷期望著您,希望陛下迅速前行。”孫休認為老者說的對,當天就趕到布塞亭。武衛將軍孫恩代行丞相事務,率領百官用皇帝的御車在永昌亭迎駕孫休,修筑宮室,用武帳圍成便殿,設置御座。十八日,孫休到達,望見便殿就停了下來,讓孫楷先見孫恩。孫楷回返,孫休才乘輦前行,百官再拜稱臣。孫休登升便殿,謙遜而不走上御座,只停息在東廂。戶曹尚書前趨到階下宣頌奏文,丞相捧上璽符。孫休再三謙讓,群臣三請。孫休說:“將相諸侯共同推戴寡人,寡人豈敢不承受璽符。”百官按等級秩序給孫休導引車駕,孫休乘上帝輦,百官陪侍,孫綝率領士卒千人在近郊迎接,下拜于路旁,孫休下車回拜。當天就登上正殿,大赦全國,改元永安,是為吳景帝,當時二十三歲。
永安元年(258年)十月二十一日,吳景帝孫休下詔說:“褒揚有德之士,賞賜有功之臣,此為古今通行大義。現用大將軍孫綝為丞相、荊州牧,增加食邑五個縣。武衛將軍孫恩為御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威遠將軍孫據為右將軍,封縣侯。偏將軍孫干為雜號將軍,封亭侯。長水校尉張布勤勞輔導,以張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董朝親自迎駕,封為鄉侯。”又下詔說:“丹楊太守李衡,因為過去與我有怨,自己綁縛到有關衙門。古人射鉤斬袂不記前仇,在誰手下為誰效力,故此送李衡回到原郡,不要讓他自我心存疑懼。”二十八日,封異母兄孫和之子孫皓為烏程侯,孫皓弟弟孫德為錢塘侯,孫謙為永安侯。群臣上奏請求立后、太子。景帝下詔說:“朕以不德,繼承偉業,在位時間還短,未廣施恩德。追加后妃和嗣君的名位,不是要緊的事。”有關官員繼續請求,景帝謙虛沒有答應。
三、誅殺權臣
永安元年(258年)十一月三日,大風反復吹刮,迷霧連日不散。孫綝一家五侯都掌領禁衛軍,權力震懾人主,這是東吳自開朝以來沒有的。他有所陳述表請,景帝只得恭敬對待,不敢有違,于是孫綝更加驕橫放肆。景帝下詔說:“大將軍忠誠發自內心,首建大計來安定國家,朝廷內外文武百官,一致贊同他的建議,一同有功勞。從前霍光定計,百官同心,也未超過今天的情形。及時按照前些天與大將軍商議定下的參加告廟儀式的人員名單,依照舊例應該加進爵位者,都要盡快辦理。”七日,又下詔說:“大將軍執掌朝廷內外諸多軍務,事情頭緒繁多,現加授衛將軍御史大夫孫恩為侍中,與大將軍分擔省察各種事務。”二十一日,又下詔說:“各低級政府官員家庭中有五人的,其中三人在為國家作事,父兄在都城,子弟供職郡縣官吏,既交納了規定的稅糧,軍隊出征又要跟著去,以至于家中無人經營家計,朕對這種情況甚為憐憫。那些家有五人,其中有三人為國家作事的,聽任該家的父兄決定留下哪一個,讓他留下一人在家,免除他家應交的糧米,軍隊出征時不必跟著去。”又說:“各位將領官吏凡在永昌亭迎駕陪侍的都官升一級。”
孫綝一次用酒宴請左將軍張布,喝到盡興時,孫綝口出怨言道:“當初廢黜少帝時,不少人勸我應該自己即為稱帝。我認為當今陛下賢明,所以把他迎立他為天子。皇帝沒有我就不可能即位,但陛下只是把我當作一般的臣子來對待而已,看來我必須要再次改變計劃了。”
張布遂將這件事情告訴景帝,景帝怕孫綝會作亂犯上,于是對其多次給予賞賜,又與張布和丁奉秘密商議,決定在臘祭之日設宴來誅殺孫綝。十二月八日舉行臘祭,孫綝因為此前聽到一些風聲,遂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出席。孫休派出使者十余人去請他赴宴,孫綝無法在推脫,只得前往。行前孫綝與家中約定,在宴會過程中,家人可在府內放火,他就以這個借口伺機返回。后來,孫綝見府中火起,于是向孫休請求返回,孫休不準許。孫綝準備強行離席,丁奉、張布此時示意左右將孫綝捆綁起來。
孫綝方才醒悟,于是跪下叩首道:“臣愿意被流放到交州贖罪。”被景帝反問道:“卿當初為何不流放滕胤、呂據,而卻將他們誅殺?”孫綝再次請求道:“臣愿意受罰淪為官奴。”景帝又問道:“為什么當初不讓滕胤、呂據成為官奴?”遂下令將孫綝斬首示眾,且宣布曾與孫綝同謀作亂者一概予以赦免,于是孫綝部眾放下兵器請降者多達五千人。
九日,下詔說因為左將軍討伐奸臣,故加授張布為中軍督,封張布的弟弟張惇為都亭侯,授給親兵三百,張惇的弟弟張恂被任命為校尉。孫休認為與孫峻、孫綝同族是恥辱,特地從宗族中取消了他們的名字,將他們稱作“故峻、故綝”。又下詔說:“諸葛恪、滕胤與呂據原來是無罪,而是受到孫峻與孫綝兄弟所殘害,我為此感到痛心,希望都能為他們改葬,并加以祭祀。因為他們而牽連被流放者,都可以回來。”
四、教育興國
吳景帝下詔說:“古人創建國家,教育學習放在首要地位,以此導引民俗風情陶冶人物品性,為時代培養人才。自建興年間以來,時事多變,官吏百姓多著重于眼前利益的事情,拋棄本業,專近末業,不遵循古人的道義。社會所崇尚的思想不敦厚,則傷風敗俗。必須根據古制來設置學官,立五經博士,考核錄選應選的人才,給予他們優惠和俸祿,招收現有官吏之中以及軍隊將領官吏的子弟中有志向學之人,讓他們各就學業。一年后考試,分出品第高下,賞賜祿位。使其他見到這些情況的人樂于趨向這種榮耀,聽到這些情況的人羨慕取得這種聲名。以便敦促王道教化,發揚純美風俗。”
永安二年(259年)正月,雷震電閃。三月,完備九卿官制,詔書說:“朕以無德之人,委身王公之上,心中日夜不安,忘食廢寢。現在打算停息戰事,昌明文教,以推崇宏盛的教化。推行仁政之道,應當從士民心中向往的事情著手,就必須加強農桑生產。《管子》有言:‘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一夫不耕,就有人挨餓;一婦不織,就有人受寒;饑寒交迫而老百姓不為非作歹,從來沒有這種情況。自近年以來,州郡官民及各軍隊士卒,大多離棄農桑本業,都駕船長江之上,上下來往做買賣,良田逐漸荒蕪,所收糧食日益減少,要想求得國家完全安定,這種狀況怎么可能呢?也是因為租稅過重,農人所收甚少,才使情況變成這樣吧!現在準備廣泛發展農業,減輕百姓賦稅,根據勞力強弱來征收田地課稅,務必使農民負擔均勻,使國家和個人分利得當,讓家家戶戶自給自足,能供養全家老小,那么百姓就會愛惜身家性命,不去觸法犯令,然后刑罰可以做到不施或少用,風俗可以整頓。憑著全體官員的忠正賢明,如果能盡心于當前急務,雖然遠古時代隆盛的教化,一時還不能達到,但漢文帝時期的升平景象,也許能夠實現。實現這種治世,則君臣都能享受光榮,不能實現則遭致損失凌辱,怎能從容地得過且過呢?眾位公卿尚書,可以共同商議計劃,務必選取利便完善的措施。農桑大忙季節已到,千萬不能誤過農時。事情決定后當即施行,這才符合朕的心意啊!”
永安三年(260年)三月,西陵傳說出現紅烏鴉。秋,采納都尉嚴密的建議,修筑浦里塘。會稽郡謠傳會稽王孫亮將回朝作天子,而孫亮的宮人誣告孫亮讓巫師祈禱祖祠,禱詞有兇惡言辭。當地官員將此事報告孫休,孫亮被貶為侯官侯,被遣送到新封地。半路上孫亮自殺,也有說孫亮是被鴆殺,護送他的人都被判罪處死。孫休分拆會稽南部置建安郡,分宜都郡設建平郡。
永安四年(261年)五月,大雨,河流湖泊和泉水涌溢。秋八月,孫休派光祿大夫周奕、石偉巡察各地民情風俗,檢察各處將領官吏的清濁、百姓的疾苦,并下升進和退貶官員的詔書。九月,布山傳言白龍出現。當年,安吳的百姓陳焦死后被埋,六天后又復活,自己從土里爬起來。
永安五年(262年)二月,白虎門北樓遭火災。秋七月,始新傳言有黃龍出現。八月十三日,大雨雷震電閃,河流湖泊和泉水涌溢。十六日,冊立朱據之女為皇后。十九日,冊立兒子孫(上雨下單)為太子,大赦天下。冬十月,任命衛將軍濮陽興為丞相,廷尉丁密、光祿勛孟宗為左、右御史大夫。
五、寵信故臣
吳景帝孫休因為丞相濮陽興及左將軍張布過去與自己相好,又在孫綝一事對自己有恩,故將重要事務委托他們。張布掌管宮內官署,濮陽興執掌軍國大事,互為表里。群臣大小失望。
景帝專心于古典書籍,打算將各家著述通讀完,尤其喜歡射雉,春夏之間常晨出夜還,只有這個時候才放下書本。孫休想與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沖討論學問理論和技藝,韋曜、盛沖兩人一向耿直,張布害怕他們入侍皇帝后,揭發出自己的過失,使自己不能獨斷專行。故此在孫休面前胡謅花言巧語,阻止孫休與韋、盛兩人接近。景帝回答說:“孤涉獵學問,各種書籍都瀏覽一遍,所讀的東西不少了。那些明君昏主,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的事情,我無所不知。現在韋曜等進入內宮,只是想他們與我討論和講解書而已,不是說我再就韋曜等人從頭學習。即使是跟他們從頭學起,又有什么損失的呢?你只是擔心韋曜等人說出臣下奸詐邪惡的事,故此不想讓他們入宮。像這樣的事情,孤早已自己有所防備,不須韋曜等人說出來后才知曉。這些都沒有什么損害的,你只是因為心里有所顧忌而已。”張布得此詔書即向孫休表示歉意,重新改換口氣陳述,說是擔心孫休讀書討論會妨礙政事。孫休回答說:“書籍這東西,就怕人們不去喜愛它,喜歡讀書并無壞處。無所謂不是,而你認為不應該,是因為孤有所愛好而已。政務與學業,兩者各有不同,互不相礙。想不到你如今任官行事,對我進行這方面的管束,實在不可取。”張布奉上奏表,叩頭請罪。孫休回答說:“姑且相互開導罷,怎至于到叩頭謝罪的地步呢?像你的忠誠,遠近都知道。以往的事情令我感激,這就是你今日顯赫的緣因。《詩經》有言:‘沒有初始,哪得結果。’善終實在困難,希望您能善終。”
起初孫休為王時,張布為他身邊將督,一向受到他的信任喜愛。及至孫休登基,對張布厚加恩寵,故張布專擅朝廷大權,做出許多無禮的事情,自己擔心自己的短處和過錯,害怕被韋曜、盛沖說出來,故此特別擔憂和忌諱。景帝雖說明白其中用心,心里也對此不痛快,更擔心張布因懷疑畏懼而生出變故,終究同意了張布的意見,廢止了自己討論學問的行動,不再讓盛沖等人入宮。當年,景帝派遣察戰官到交阯征調孔爵和大豬。
六、內憂外患
永安六年(263年)四月,泉陵傳言黃龍出現。五月,交阯郡吏呂興等謀反,殺太守孫谞。孫谞當初征調郡里的手工匠人一千多送到建業。而察戰官到交阯后,百姓們擔心再次受到征調,故此呂興等人借此煽動士兵、百姓,招誘各民族部落叛亂。冬十月,蜀國因為魏國要對其征伐來使告知吳國。二十一日,建業石頭小城失火,燒毀西南部一百八十丈內的建筑物。二十二日,景帝派遣大將軍丁奉督率各軍向魏國壽春挺進,將軍留平另到南郡見施績,商討進兵方向,命將軍丁封、孫異前赴沔中,救援蜀國。蜀主劉禪投降魏國,消息傳來后,停止了救援的行動。呂興殺死孫谞,派使者前往魏國,請求任命他為太守以及領兵,這樣交阯也叛吳降魏,孫吳完全處于魏的包圍之中。丞相濮陽興建議選取屯田一萬人作軍隊。分拆武陵郡置天門郡。
永安七年(264年)正月,景帝大赦全國。二月,鎮軍將軍陸抗、撫軍將軍步協、征西將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領軍隊圍困蜀國巴東守將羅憲。夏四月,魏國將領新附督王稚渡海進襲句章,掠取官吏、財貨及男女百姓二百余口。將軍孫越截繳一船,得三十人。秋七月,海盜攻破海鹽,殺死司鹽校尉駱秀。景帝派中書郎劉川發兵至廬陵。豫章郡百姓張節等人叛亂,人數聚集一萬多人。魏國派將軍胡烈率領步、騎兵二萬侵犯西陵,以救羅憲之圍,陸抗等率軍退還。吳國再分交州設置廣州。二十四日,再次大赦全國。
七、暴病急死
景帝很快重病在床,以手詔命丞相濮陽興入宮,令太子孫??(上雨下單)出來拜見濮陽興。景帝無法說話,就緊握著濮陽興的手臂,指著太子把他托付給他。
永安七年七月癸未日(264年9月3日),景帝駕崩,年僅三十歲。
元興元年(265年)十二月,安葬于定陵。
景帝駕崩后,因為太子只有十歲上下,諸臣請求改立長君,因此濮陽興和張布違背了景帝意愿,迎立其侄孫皓為帝,但后來二人很快就被孫皓借口處死,而景帝朱皇后和太子也被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