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約定兵變
- 從南朝開始一統(tǒng)天下
- 小小摸魚匠
- 2367字
- 2025-07-31 21:20:27
歷史上,給劉義隆報告劉劭宴請東宮將士的,不是徐湛之,而是王僧綽。
劉義隆一樣無動于衷。
不見棺材不落淚,用來形容劉義隆對劉劭的態(tài)度,再適合不過了。
劉誕思索著,說道:“不到最后一刻,父皇恐怕都不能下決定。”
徐湛之點點頭,轉道:“主上讓我傳大王進宮,要把統(tǒng)領禁軍的權力,秘密交給大王。”
“這……”劉誕有些驚訝。
劉誕一開始的計劃,并沒有打算自己親自下場。
當然,這并不是說他參與搬倒太子,會不容于劉義隆,而是他開始并不覺得劉義隆會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去對付另外一個兒子。
因為這樣的話,代表他可以在收拾劉劭時放個水,讓劉劭先把劉義隆殺了,再帶兵平亂,然后自己登基。
那劉義隆不是完蛋了?
劉誕感嘆道:“原來父皇不只是偏愛太子。”
徐湛之道:“請大王速速進宮吧。”
劉誕道:“若太子兵變,必定會把守奉化門,袁淑就算想送消息,也送不到宮中,若那時候,我們恰巧都在宮里,又如何里應外合,應對太子兵變呢?”
因為劉義隆突然讓劉誕進宮,打亂了劉誕原本的計劃,所以劉誕必須重新考慮周全。
“是啊。”徐湛之反應過來了。
劉誕道:“我住的這里,恰好在皇宮和東府城的中間,不如讓袁淑把消息送到我府中,由我府中的人,繞道走千秋門入宮,同時到東府城調兵。”
“好主意!”徐湛之當場同意下來。
劉誕點頭,拿出自己的符牌給徐嫻,說道:“袁淑送來消息時,若我不在,就讓朱士義拿著我的符牌從千秋門入宮。”
徐湛之也拿出虎符給徐嫻。
劉誕接著說道:“讓卜天生拿著丈人虎符,去東府城見周盤龍。”
“是。”徐嫻接過符牌和虎符。
劉誕道:“我進宮之后,不知何時能出來,府中的事,就交給你了。”
徐嫻道:“夫君放心,妾知道該怎么做。”
劉誕道:“我在京中,太子不會不管,他兵變之時,要么會派兵來連我們一起殺了,要么會假裝圣旨,招我們入宮謀害。”
徐嫻道:“太子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皇宮,就算派兵來,也派不了多少兵,夫君不必擔心。”
這個時候,居然可以不慌不亂,劉誕心中對徐嫻,又多了幾分認可。
“嗯。”劉誕點頭,“我讓陸延稔帶親衛(wèi)守住府邸。”
劉誕交代了陸延稔,安排好府中之事,隨徐湛之進宮去了。
建康宮,紫極殿。
劉義隆坐在殿上,劉誕站在殿下。
劉義隆嘆息一聲,起身走到殿下,說道:“朕繼位后,皇后便生了太子,當時正是為你大伯守喪期間,所以沒有立馬告知天下,元嘉三年閏正月,朕才宣告天下,現(xiàn)在也是正月,一晃已經(jīng)這么多年過去了。”
劉誕聽著,沒有說話。
劉義隆接著道:“據(jù)朕所讀史料,先前的皇帝登基后,由皇后所生太子的皇帝,唯有殷帝乙,這是承天命,居正統(tǒng)之兆。朕甚為高興,所以劉劭六歲,便是太子,十二歲,出居東宮,納殷氏為太子妃,十三歲,加元服。東宮置兵,與禁軍一樣。朕對他的一片苦心,他竟然完全不能體會!”
劉誕聽著,心想:“帝乙生紂王,紂王似乎也不怎么樣。”
劉誕心里想著,嘴上說道:“先前大哥確有失德。”
“嚴道育現(xiàn)在就藏在他的宮里!”劉義隆大怒,轉眼看著劉誕,心想:“難道徐湛之沒有將這些事告訴休文?”
劉義隆腦海中閃過這么一個念頭,不過也不在乎,接著道:“朕傳你進宮,名義上是和你談論新政之事,實則是想讓你統(tǒng)領禁軍,只要太子有異常舉動,朕便下旨,讓你做領軍將軍。”
“是。”劉誕領命。
劉義隆道:“宮中安危,全系于你,你千萬慎重。”
劉誕道:“兒不敢松懈,必定護父皇周全。”
劉義隆點頭,讓徐湛之進殿,接著道:“你們去做部署吧。”
“是。”劉誕和徐湛之領命,退下了。
劉誕退出紫極殿,對徐湛之道:“對禁軍的安排,丈人已經(jīng)和父皇說過了嗎?”
徐湛之道:“說過了,卜天與調左衛(wèi)將軍,張泓之領左細仗主,朱道欽領右細仗主,陳滿領衛(wèi)尉。袁淑的消息,先送到您府中。”
“好。”劉誕點點頭,“我們便去中書省,等東宮那邊的消息。”
……
夜幕降臨,東宮。
劉劭正在犒勞東宮將士,張超之匆匆而來,低聲對劉劭說道:“羅將軍傳來消息,說主上傳隨王進宮,與隨王商量推行新政之事。”
“事到如今,他還想著新政。”劉劭冷笑,“這么說來,徐湛之和江湛也在了?”
“都在。”張超之點頭,“他們都是主上倚重之人,這幾日都和主上議事到天明。”
“潘淑妃呢?”劉劭問。
張超之道:“她是后妃,自然在宮中。”
劉劭心想:“看來劉濬對我是死心塌地,我兵變之事,他一點沒透露給潘淑妃。”
劉劭現(xiàn)在還想著潘淑妃受寵氣死了他娘的事,暗暗發(fā)誓,殺進宮后,一定要把潘淑妃的心挖出來,看看長什么模樣。
劉劭思索著,說道:“明日一早起事,你去整軍。”
“是!”張超之領命,前去整軍了。
劉劭又對任建之道:“去把蕭斌、袁淑、殷仲素還有王正見傳來。”
“是。”任建之領命而去。
過了半晌,張超之整軍完畢,兩千士卒嚴陣以待,蕭斌、袁淑、殷仲素和王正見先后到來。
劉劭環(huán)視眾人,說道:“我并無過錯,但父皇卻聽信讒言,要將我廢黜,我不能白受冤屈,明日一早,我欲行大事,望諸位鼎力相助!”
劉劭說完,向眾人拜了一拜。
蕭斌先前是青冀二州刺史,現(xiàn)在是中庶子,右軍長史,東宮的二號人物。
蕭斌知道劉劭的那些巫蠱之事,但舉兵的事,劉劭還沒告訴他。
因此蕭斌聽了,有些吃驚,說道:“此事從古至今,還未有先例,請?zhí)拥钕氯迹 ?
蕭斌話聲剛落,陳叔兒帶人圍了上來。
劉劭接著道:“先前父皇便聽信讒言,執(zhí)意北伐,致使江北赤地無余,百姓遭難,我心甚痛!如今父皇又篤信奸佞,想要廢黜我!我不為自己,也要為了天下百姓,鏟除奸佞,匡正父皇的厥失!事成之后,與諸位共享榮華富貴!”
袁淑聽劉劭說得大義凜然,差點把太子有瘋病的話說出口,不過他先前已經(jīng)接受了劉義隆的密令,因此忍了下來,閉口不言。
一旁的殷仲素道:“太子殿下處不疑之地,必然功成!下吏愿意效勞。”
殷仲素果斷附逆。
蕭斌見張超之等人盯著自己,也不敢違抗,說道:“下吏隨太子伏事,常思效節(jié),今事已至此,下吏定誓死效命!”
袁淑和王正見也同聲道:“誓死效命太子殿下!”
“好!”劉劭大喜,隨即讓人取來酒,與眾人同飲。
然后約定,明日辰時起事。